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沂蒙故事演讲稿(沂蒙故事的稿子有什么)

2023-03-19 16:20:01 技术常识4 手把手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53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留住乡愁乡情 助力乡村振兴 “百佳乐土产杯”征文系列文章之二十三: 烙煎饼的故事 作者:付立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平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沂蒙故事的稿子有什么1

近年来,煎饼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尤其是纯手工的煎饼因其工艺繁琐、费时费力,市场上很难买得到。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沂蒙山区,煎饼曾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主食。家乡山多地少,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地极少,山区土地比较适合种植耐旱、高产的地瓜,地瓜煎饼便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主食。

手工烙的地瓜煎饼甘甜可口,百吃不厌,且易于储存,不仅是家乡百姓的日常主食,还是当地民工外出务工、学生上学住校时的必备干粮。

那个年代家乡人大多都有过手工烙煎饼的经历,尤以女性为主。不会烙煎饼的农村姑娘找对象都有矮人一截的自卑感。媒婆说亲时女方“煎饼烙得可好了”也成了向男方炫耀的资本。本人作为一个出生在沂蒙山区的60后,当年烙煎饼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烙煎饼,又称滚煎饼,是一项既费工又费力的技术活,烧鏊子(烧火)也是需要掌握火候的。

煎饼是用地瓜面粉做成的。秋天地里刨出来的大量鲜地瓜,使用带刀具的木板推子,将地瓜逐个推成薄片,即地瓜干,晾晒干后收藏起来。农闲冬季烙煎饼时将地瓜干洗净晾干,使用石磨碾成粉面,后来有了磨面机,便使用机器打成地瓜面粉。烙煎饼的时候将地瓜面粉与水和成粘稠状面糊,稍做发酵,装入白布袋,扎好袋口,放在大石台面上,使用木板或盖厅子(一种高粱细杆串成的面板)盖在布袋上,再用大石块压在上面,把其中水分挤压出来。既不能挤过了,面糊太干了滚煎饼时发散,粘合度差,易散开、不成团,无法滚动;也不能太湿,水分太大,烙煎饼时也不易抱团滚动。面糊压榨水分的干湿度需要把控得恰到好处。

烙煎饼一般需要两个人共同协作完成,一个负责烧火(烧鏊子),一个负责滚煎饼。滚煎饼是技术活,也是苦力活。烧热鏊子后,将压好的面糊团成一大面团,约足球大小,重达三公斤左右,放在直径约90公分的圆形平面铁鏊子上,先从鏊子边缘滚起,逆时针逐步向鏊子中心旋转集中,一圈一圈,面团滚动时酷似橄榄球,直到将整个鏊子都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面糊结束。然后再使用竹钎子擀压,使面糊厚度均匀分布一致,将多余的厚层面糊刮下来。刮下来的面糊如果已经熟了,是可以直接吃的,似浅褐色巧克力,糯糯的、甜甜的、香香的。火烧到煎饼熟了,从鏊子边缘使用竹签将煎饼撬起,再双手将整张煎饼从鏊子上揭起来,完成一张煎饼的制作,如此重复。冬天闲余季节,有时要从早上天不明烙到天黑,一张张烙好的煎饼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烟熏火燎热气蒸,面团烫得手发红,一天下来,烙煎饼的人会累得腰酸胳膊疼。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当年在热气腾腾中烙煎饼的瘦弱身影至今仿佛就在眼前。

烧鏊子也需要细功夫,要做到眼明手快。自己小时候经常烧鏊子,中学时期住校吃的就是地瓜煎饼。一般是我烧鏊子,母亲烙煎饼。左手拉风箱(一种借风吹火的木制工具,鼓风机),右手持一根烧火棍,母亲开始滚煎饼的时候,就要添柴火(干草料)加大火力,面糊全部覆盖鏊子后,要观察整张煎饼受火均匀情况,一般中间部分火力大,容易烧焦,边缘一圈火力难以到达,容易出现煎饼不熟现象。看到那个地方泛白色了,说明火候已到,快熟了,要熄火。那个地方颜色阴暗,说明火力不足,需要使用烧火棍将柴火引向其部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烧火手,再手巧的人也烙不出既好吃、又好看、又板正的煎饼,不是缺边,就是烧焦了,或者一边烧焦了还有半边不熟。

火候还直接影响揭煎饼,火烧过了,煎饼干燥发脆,从鏊子上揭煎饼时易断裂,无法自成一张。火候不到,煎饼也容易粘在鏊子上,难以揭下来。重要的是若煎饼不熟,口感差,不香甜;火力过了,煎饼焦糊难吃。最好的火候是正好刚熟,煎饼韧性足,有嚼头,口感香甜,叠起来板正,既美观又好吃。

我还算得上一个烧火好手,眼快手勤,烙煎饼的人都喜欢让我烧鏊子。

烙煎饼时,可以衍生出一些那个年代特有的美味。其一,烧咸鱼,长约六公分的干咸海鱼,又称大头鱼,放在鏊子底下火灰里,烧熟了,扒出来,吹净灰土,直接就着新煎饼吃,鱼肉劲道鲜香不油腻,好吃得很。是那个年代一种难得的佳肴,现在似乎再也没有人吃到那么香的咸海鱼了。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穷得很,家里并不是经常有咸鱼的。其二,烧地瓜,将鲜地瓜埋在鏊子底下火灰里,烧熟后扒出来吃,掰开熟透的地瓜去皮后,金灿灿、油晃晃,原滋原味,香甜可口。其三,摊馅煎饼,调好菜馅子均匀分摊在鏊子上的煎饼上,加热至馅熟,一层馅、一层煎饼叠在一起,刀切成块就可以吃了,香喷喷的,类似现在大街上的摊煎饼。最爱吃的就是韭菜馅煎饼。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大人没有闲时间鼓捣这个,太耽误工夫。最简单的吃法,叠好的新煎饼里层抹上一层冻花生油或者冻猪大油(肥猪肉熬制成油后冷冻起来,类似蛋糕上稠状奶油),再撒点盐粒子(粗海盐碾压成的碎盐小颗粒),煎饼的甘甜加上冻油入口即化后的润香,吃起来津津有味。如果再喝上一碗干地瓜秧加花生饼、地瓜、豇豆、少许盐熬制的菜糊粥,那就心满意足了。

中学住校时,天天吃的基本上就是地瓜煎饼。每周一次从家里使用白布包袱带一大包叠好的煎饼到学校集体宿舍,放进一个大点的纸箱子里,就着酱豆子咸菜(黄豆煮熟发酵后与水萝卜条块加盐腌制出的一种咸菜),喝着白开水,一顿饭能吃三个煎饼。有时候煎饼少了不够吃,要减少每顿数量,数着煎饼个数吃。遇到潮湿天气,煎饼会发霉,表面长出一层绿灰色醭,也舍不得扔掉,弹去表层霉灰或只揭去发霉的一层继续吃。现在想来有些后怕,那层霉灰醭也有可能含剧毒的黄曲霉素。那个年代,不懂得什么叫黄曲霉素,也管不了那么多,能填饱肚子就知足了。有时候老鼠咬破纸箱子底部钻进箱子,把煎饼啃得少边缺楞,也舍不得扔掉。偶尔会花一毛钱买一块白豆腐夹到煎饼里和咸菜一起吃,那就是奢侈的一顿美餐了。因营养不良,那时的同学们大多面黄肌瘦,一脸菜色,却个个笑容灿烂,书声朗朗。如今校园餐桌上的菜品、主食琳琅满目,学生还挑三拣四,总嫌学校的菜品、饭食太差,校园餐桌上的浪费也比比皆是,令人惋惜。

九十年代以前,本地农村妇女几乎没有不会手工烙煎饼的,或者说这是一家主妇必须会的持家本领。现在家乡农村里已经很少有会手工烙煎饼的了,一般直接买机器制作的麦子煎饼吃,或者自己蒸白面馒头吃,地瓜煎饼也早已不再是餐桌上的主食。餐桌上的菜肴也丰富 得多了,一般很难再吃到地道的手工地瓜煎饼了。而机器加工的煎饼再也吃不出当年手工煎饼的粮香与甘甜味道。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餐桌上的浪费似乎也越来越多。富裕优渥了生活,美味却麻木了人们的味蕾,抱怨这也不好吃、那也不想吃的人时常有之。贫穷离我们渐行渐远,似乎它也同时带走了人们身上的勤俭美德,留下的是肥胖,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浪费,还有些许不知足。贫思俭,富生奢;穷思变,富生惰,难道人性使然吗?

每每看到餐桌上的浪费,都会自然想起唐朝诗人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至今家喻户晓、老幼传颂的悯农诗,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个中滋味呢?不种田不知耕者苦,不播种哪知粮食贵?中学生劳动课是到了该重视并切实落实的时候了,学生韭菜、小麦苗不分,花生结在树上的奇闻不应该继续发生了。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吃地瓜煎饼长大的自己,一生也不会忘记香甜可口的地瓜煎饼。烧鏊子,烙煎饼便成了永不褪色的记忆。

作者:付立果,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偶有散文、诗歌、小说刊发于《中国金融文学》、《临沂日报》、《沂蒙晚报》及网络媒体。

平邑百佳乐土产杂品超市

地址:平邑县城浚河路54号 联系电话:4230560

经营范围:土产杂品、五金交电、日用百货、地产中药材批发零售。

留住乡愁乡情 助力乡村振兴 平邑县作家协会“百佳乐土产杯”散文诗歌比赛征文系列文章之二十三

平邑县作家协会 平邑百佳乐土产杂品公司、平邑县篮球协会、平邑县百佳乐体育俱乐部联合出品

投稿邮箱:平邑县作家协会征文邮箱:pyxzjxhzw@163.com(此征文邮箱为唯一的投稿邮箱,其他的邮箱无效。)

本次征文活动时间为2022年1月31日至2022年3月28日24时止,以邮箱时间为准。

发稿审核编辑: 一审 朱海兰 二审 张维菊 总编 : 姜晓彬

申请加入平邑县作家协会联系人:朱海兰、张维菊

手机号:13583929583 1591015855

敬告参加征文的文朋诗友:稿件已经收到,慢慢发布,请耐心等待。

沂蒙故事的稿子有什么2

八百里蒙山绵延着红色血脉,五千年沂河吟唱着历史长歌。这里是人文荟萃的风华之地,这里是鲜血浸润的红色沃土,这里是改革开放的近海潮头。这里,有一种精神,叫沂蒙精神;这里,有一种光芒,叫奋进之光。

史之厚,文之重

临沂,蒙山巍巍,沂河滔滔。

站上蒙山之巅仰观俯察,天地鸿蒙、涛走云飞,文韬武略、人水和谐。临沂从远古的烟波浩渺中款款走来,挟裹着金鼓杀伐之声,飘散着书卷翰墨之香,喊唱着稼穑耕耘的号子,从古走到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刻度。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8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东夷文化就在这片莽荒之地开枝散叶,我们的祖先在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艰难地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时光倒溯3000年,春秋时期的驷马冠盖迤逦行进在这片碧绿的原野,诸侯鲁国在此建启阳城,后改“开阳”。“启”也成,“开”也好,这座历史文化名郡,一直把光辉灿烂的文明之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朝设沂州府。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在失传了1700多年后,与《孙子兵法》同时在这里出土,解开了“孙武和孙膑是否各有其人、是否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竹简中的《孙子兵法》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先哲孟子论述中的东山即临沂的蒙山。

圣人登临处,必有贤哲出。蒙山脚下,厚重的雄山灵气为临沂注入了源远流长、强劲不息的文脉,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的追求迎风而长。“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一代名相诸葛亮从这里走出,三顾茅庐分天下,出师一表真名世。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超然物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在沂河岸边撒下了修身治学的种子。书圣王羲之故居里,洗砚池边墨犹香,兰亭集序传古今;在兰陵古城,思想家荀子在这里著成《劝学篇》;宗圣曾子、大书法家颜真卿、珠算发明家刘洪等众多历史名家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文化印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醉卧临沂兰陵,留下千古名句,刻画出临沂人淳朴、友善、豪迈的本性底色。

穿越历史的烟云,临沂的历史文化名人闪烁星空,沉淀打磨出一个厚重的文脉传承,成为临沂千百年来深层积淀的动力源泉。

情之切,魂之舞

近段时间,《沂蒙山小调》的优美旋律在电影《长津湖》里一次次响起,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绽放新光芒。

壮哉,沂蒙!临沂历史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大熔炉里,锻造出光彩夺目的沂蒙精神。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10.5万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血染这片土地,英魂长绕沂蒙。

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承载的是博大而深沉的爱;“沂蒙母亲”王换于不顾杀头的危险,精心照料革命后代,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拥军支前群体“沂蒙六姐妹”、“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就嫁谁”的梁怀玉……沂蒙人民披肝沥胆,用一腔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用自己的血肉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铸就了一道铜墙铁壁,在历史中定格成一组鲜活的英雄雕像。

在莒南县山东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里,一组“火线桥”图片让人动容:几十名沂蒙女性挺立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用血肉之躯做桥墩,用肩膀扛起门板架起了一座桥,让部队跨河作战。作为真实的存在,“火线桥”虽然在历史中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分钟,但却架在了人心上,架在了新中国的词典里。她们的双脚钉进水下的泥沙里,把精神深深扎在了脚下的沂蒙土地。

解放战争的硝烟散尽,从不向困难低头的沂蒙人民,紧接着打响了一场新的战争,向“一穷二白”宣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厉家寨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整山治水的典范,“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镐头一张锨”的愚公移山精神光芒四射。

改革开放大潮席卷而来,沂蒙人民又以敢破敢立、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勇立改革开放潮头,“英雄谱”熠熠生辉:九间棚“九柱擎天”,临沂商城的领航者王士岭,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传喜……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沂,脚踏着沂蒙这片红色热土,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行之笃,图之远

远去了鼓角争鸣,传承着翰墨书香。今天的临沂,以海纳百川、胸怀世界的远见卓识,奏响了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高质量发展的“沂蒙乐章”。

东临黄海,西依泰山,是临沂的地理优势,更是临沂的发展优势。面朝大海,挟山越海,一路向东,临沂紧盯省委“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谋划了“八个第一方阵”“六强六富六精”发展蓝图,进行着“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华丽蝶变。

古有临沂人“闯关东”,今有兰陵菜“下江南”。顺应融入“长三角”趋势,谋划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流淌在沂蒙人民血液里的基因。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木业、机械为突破,走出了“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众创”的转型新路。

“南义乌、北临沂”。站在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的肩上,加快推进“商、仓、流”一体化发展,“商”上统筹发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仓”上重点发展智慧仓储,“流”上构建立体化现代物流体系。

凭帆出海,借力远航。临沂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起了综合保税区、临沂港,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齐鲁号”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对外开放的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行之笃,图之远。临沂奔赴新时代的新征程,面朝大海,扬帆远航,让世界看见,高山之巅与碧海蓝天之上那抹鲜艳的“沂蒙红”。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

沂蒙故事的稿子有什么3

大众网特别策划

  编者按:当自媒体泛滥、网络大V盛行、人人都是麦克风时代到来时,传统媒体记者陆续出现人心浮动甚至转行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另一个群体中,有这么一群人兢兢业业,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他们仍坚守岗位、坚守内心的新闻理想。

  他们不是记者,却手握钢笔、肩背相机,深入社会最基层,将所见所感写成文字,他们的名字也时常见诸报端。虽然是他们干的是本职工作,但他们中有些人还怀揣新闻理想,以专业记者的态度对待份内之事,他们就是通讯员。

  一个城市里到底有多少通讯员?有人曾开玩笑地说,有多少领导就有多少通讯员。虽是笑话,也说明在某种程度上通讯员的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他们也获得了“编外记者”的称号。这些“编外记者”有的热爱文学,扎根宣传战线几十载通过自身努力,成功逆袭,真正做到靠笔杆子“混”口饭吃。有的为生计,在自己的“理想国”里挣扎,几度跳离宣传口又几度折回。。。。。。

  大众网记者兵分多路,走近乡镇、高校、机关、收费站,与各行业的一线通讯员“面对面”,听他们讲述“编外记者”的酸甜苦辣。

临沭县公安局宣传科指导员陈兆永

  大众网记者 邓梦娇

  在这个全民记者时代,还有一类人,他们为记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不是记者胜似记者,他们就是通讯员。在2016年记者节到来之际,大众网记者走近“编外记者”——临沭县公安局宣传科指导员陈兆永,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作为公安宣传战线上一位矢志不移的宣传老兵,自1993年至今,陈兆永已经在公安宣传岗位上默默奋战了24个春秋。

  一个人二十多年如一地工作在同一岗位上不容易,在同一岗位上干好宣传更不容易。大众网记者从陈兆永同事那里得知,他的经历较为曲折,自幼酷爱文学的陈兆永八十年代初高考落榜后,长期生活在农民中间,种过地、打过工,干过村会计,饱尝了生活坎坷与艰辛。农忙之余,他长期坚持笔耕不辍,1993年他从青云广播站被聘至临沭县公安局政研室从事专职公安宣传报道,后调入临沭县公安局城区交管队。先后任临沭县青云乡广播站编辑、宣传科副科长,现任临沭县公安局宣传科指导员。

  “作为‘编外记者’,宣传工作都是我该做的。”听说大众网记者要采访自己,陈兆永这个老宣传却一再推脱,直到记者多次邀请他才答应。陈兆永告诉大众网记者,从事公安宣传工作,既需要纵深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社会综合的知识,他对自己的是知识型业务骨干。他在苦心钻研公安宣传业务知识的同时,下大功夫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知识。先后自学了专科汉语言文学,研读诸多新闻理论专著、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等,先后到十余次参加省市新闻、文学写作培训,为从事新闻宣传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及如何练就扎实的业务基本功,陈兆永说,他的工作信条是,把对公安事业的炽爱和痴情倾注笔端,用汗水干好工作,用工作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陈兆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生活中,他处处留心学问,时时当好有心人,常年坚持剪报、做读书笔记,将此作为知识积累并转化为运用的途径。

  “一名好的通讯员,也应该具备记者般的好奇心与执着精神。”陈兆永说,平时和记者打交道多了,他也坚信脚底板下出新闻,沉下基层抓“活鱼”,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采访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干就干好,干就干优,干就出彩,陈兆永撰写出了许多带“响”的新闻。反映基层民警事迹和侦查破案的《点亮青春一盏灯》、《欲求青春最大的解》、《为民安命敢言不》、《谁是第四者》、《凶杀案与风流无关》等一大波优质稿件,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

  2013年3月6日,刑侦大队民警李波因公牺牲后,在第一时间,他以李波追悼会为切入点,先发出了千余字新闻消息,在《人民公安报》等全国15家新闻媒体发表。此后,他跟随政工室民警赶往李波曾经工作过的沂南等地,面对面采访了李波生前26位领导、战友、亲人,获取第一手资料,加班加点写出了8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没有归期的征程》,先后在《法治与正义》刊登、《沂蒙公安报》以整版的篇幅登载,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4年间,陈兆永把爱岗敬业化为热爱公安宣传的一言一行,在笔耕之余,他积极参谋策划公安局与电视台合办电视专题栏目《苍马警界》。该栏目自1994年7月开播以来,以其准时的开播、鲜活的内容、雅俗共赏的品位,赢得辖区百姓的好评,栏目至今播出240余期。夜阑人静的深夜,有他跟随民警抓捕的身影,为了赶写稿件,他熬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经常为一个标题,一个导语甚至一个词辗转反思,直到满意为止。从全局的大型保卫活动资料拍摄,到基层科室队所的驻足,陈兆永就这样天天如此,常年如一日地用笔和相机,演义着自己多彩而忙碌的青春。

  采访中,陈兆永自嘲是八十年代文学爱好者最后的留守者,谈及原因,他告诉大众网记者,自己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当年的文学追求。忙碌工作的同时,陈兆永总是挤时间追求自己当年的文学梦,先后创作出20多篇中短篇小说、220余篇散文。《三友赋》、《遥远的背影》、《除夕夜雨》等先后在山东省青年文学艺术奖、沂蒙文学精品大奖赛评选中获奖。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八十年代中期写广播稿开始,陈兆永先后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数千篇,采访拍摄制作广播、电视专题160个,30余次被《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等评为模范通讯员。在省、市广播电视栏目评比中,7次获一等奖、二等奖,本人先后多次受到嘉奖,201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0年前后,在全市开展公安宣传百日竞赛中,临沭县公安局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单位,陈兆永本人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在2012年以来全市公安系统阶段性会战或行动宣传用稿数次排名中,以他为骨干的全局通讯员3次夺得全市第一名,两次第二名。他所撰写的通讯《嫂子你走错了路》、言论《当诫前车慎后辙》、新闻故事《五千元见义勇为奖金旅行记》等20余篇稿件,先后获山东省见义勇为好新闻、沂蒙公安报优秀稿件一、二、三等奖。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沂蒙故事演讲稿(沂蒙故事的稿子有什么)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75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