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劳动楷模 故事(劳动楷模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9 15:40:01 技术常识4 新人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76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新时代故事 | 王进:在“刀锋”上起舞的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劳动楷模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编者按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由此,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推出“新时代故事”栏目,和读者朋友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书,感悟新时代,筑梦新未来。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继承发扬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在永久奋斗中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王进:行走在云端,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

——在“刀锋”上起舞的人

王进,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在20多年里,王进把线路高空当作战场,在电力高压线上行走着,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他做过的带电作业有300多次“零失误”,700多个小时,爬过3000多基铁塔,如果把高空走线的距离累加起来有4000多千米,相当于从济南走到新加坡,为国家避免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电力楷模,以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

在平凡中坚守,

常年穿梭在电网的“生命禁区”

大部分人对于“带电作业”可能很陌生,简单说来,就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检修高压输电线路。这项特殊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工作人员既要克服恐高晕眩、体力等身体问题,更需要克服的是人体与线路接触的一瞬间产生长达数十厘米电弧的恐惧心理。可以说,每一次带电作业都是对生命的考量,都是一场穿越“生命禁区”的生死较量,因此,超高压带电作业在电力行业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工作”。

1998年,刚从技校毕业的王进,是一个对带电作业充满了恐惧的“菜鸟”,一登高就腿软,听到放电就发抖。

2001年,王进第一次参加带电作业培训。看到有的同伴爬铁塔爬到一半就吓哭了,他也有点打怵。当公司安排他真正进行第一次带电作业的时候,他顺着铁塔往上爬,电晕声在耳边嗡嗡作响,王进感到头皮都发麻了。在进电场的一瞬间,手跟导线产生的电弧,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声响,都让他忐忑不安,甚至想停下脚步。但随后他很快调整心态,然后牙一咬、心一横,一把抓住了高压线,迅速地进入电场,成功实现等电位,他的第一次带电作业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突破。这次经历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也就在“摸电”的那一瞬间,他与带电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接下来,只要一有时间,王进就埋头研究各种输电线路的参考书和塔形金具的图纸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资料,把它们一一学懂吃透并学以致用,在带电作业的实践当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2008年的夏天,山东电网500千伏辛聊线有一处导线破损,如果不及时处理,破损将更加严重,后果不堪设想。按照有关规定,断股超过25%,就必须切断电源,重新压接导线。但如果此时辛聊线断电,影响甚大,最终公司决定带电处理。王进主动请缨,在当时铁塔表面温度达到60摄氏度的情况下,爬上50多米高的铁塔实施带电修补。虽然在修补过程中出现了中暑的症状,但他还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完成了操作。下塔后的王进已经全身湿透,肌肉也出现了轻度痉挛。

工作20多年来,王进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长期扎根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一线,始终把确保输电线路可靠供电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在创新中奋斗,

用科技降伏世界首只超级“电老虎”

王进一直坚信,带电作业是一门科学,科学技术是带电作业工人的“护身符”。他把那些热爱创新的工友组织起来,组成了“卓越带电作业创新团队”,从而把创新人才个体优势、“单打独斗”整合为团体创新合力。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山东省第三批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有人说,高压电是只凶悍的“老虎”,带电作业无异于“虎口拔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进的创新,始于一副手套。线路工作人员在距离地面 50 多米的高压线上行走,两手要紧紧抓住上面两股线平滑向前移动,由于长时间的电腐蚀,运行中的导线表面特别毛糙,普通手套一会儿就磨破了。王进团队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一种由6个铝合金滑轮组成的特殊的“走线专用手套”被发明。这种手套特别耐磨,手心处使用了特殊设计,使原来的走线安全轻便了很多。

2011年,世界首次±660千伏银东直流线路带电作业,让王进走向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有着“不能停电的线路”之称的±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占山东省总负荷的近十分之一。王进和带电班的成员为成功挑战这世界首只超级“电老虎”,自线路建成之日起,他们就连续两个月吃住在训练场,白天上塔演练操作,晚上研究作业方案。天道酬勤,2011年10月17日,王进在不到1个小时里,出色完成了带电检修任务,成功挑战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被誉为±660千伏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为社会节省电量1000万千瓦时。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王进团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2015年1月9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王进与众多院士、教授、科学家们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进团队自主研发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先后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世界技术空白。

在实战中锤炼,

锻造大国工匠的“盖世绝技”

很多人对王进的印象,始于他在2011年成功挑战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而这“一战成名”源自多年与线路杆塔的无数次“亲密接触”练就的一身工匠技艺。他专心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苦心练习带电作业的各项技能本领,经过不断摸索,潜心练就了“微声辨伤”“双手同工”“一把抓线”“精准预判”等绝技。

“微声辨伤”。导线在线路带电运行中会发出电晕的声音,如线路出现异常,声音也将产生变化。王进可以在距离线路数十米的地面上凭耳朵听线路声音的细微变化,就能准确判断线路的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而这些微小的铝绞线都不超过两毫米细。就整个国家电网来说,掌握这项绝活的也没有几个人。

“双手同工”。在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作业人员一般会根据工作需要坐在一根导线上,用一只手开展作业,用另一只手辅助身体平衡。而王进却能仅用双腿就可以稳定地坐在一根导线上,使双手脱离导线来完成作业。正常需要一个小时完成的带电作业,王进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这需要超强的毅力、耐力和从容不迫的心态才能做到。

“一把抓线”。开展带电作业时,有时作业人员要使用“秋千法”进电场,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撞线或无法进入电场。在这一过程中,王进既能通过合理发力控制身体稳定,用最理想的方式进入电场,而且还能精准判断出自身与带电线路的距离,一把抓住导线迅速进入电场。

“精准预判”。目前,特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进电场有“软梯法”“跨二短三”及“秋千法”等多种方式,作业人员也要根据线路缺陷的位置和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入电场。经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积累,王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综合判断线路缺陷,并迅速准确找到进入电场的最合理方式,同时能够快速罗列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需要使用的工具,为之后检修做好准备。

“飞身上塔身轻如燕,进出电场凌波微步”,这是同事们对王进高超技艺的评价。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曾经却是一个听到放电就发抖的技校生。

在平凡中坚守、在创新中奋斗、在实战中锤炼,王进用“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不懈奋斗,浇灌出实现美好“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花,唱响了新时代最美的劳动者之歌。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

编辑:刘雨萱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劳动楷模的故事有哪些2

2022年度

全省教书育人楷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参照教育部做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第38个教师节前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在各地各校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经研究决定: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教师蒋伟被推选为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楷模故事↓↓↓

他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像慈母一样疼爱学生,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学生,像智者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他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给学生指明了前进道路,他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题记

蒋伟毕业于东南大学,本科学历,中专高级讲师,车工高级技师,现任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德数控中心主任。

从教十六年以来,他坚持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勤于积累,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开创出了一套个性化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的现代制造业人才,成为师生们信服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和金牌教练,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最美教师等殊荣。

关爱学生,立德树人

2006年,蒋伟刚到马鞍山工业学校任教时,就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班主任工作,至今从未间断。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有一丝自卑感。学生们敏感的、复杂的、特殊的心理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蒋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经历,以及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级学生小汪,就是蒋伟用爱心、耐心和热情感化的学生,并且也实现了他的职业梦想。小汪在入学后,做不到自我约束,经常迟到、旷课,导致各科成绩都不理想。蒋伟多次与他交流谈心,并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一点一点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后,蒋老师才得知他一直不被周围人认可,产生了自卑心理,才会以各种叛逆行为来掩饰自己。作为班主任,蒋伟觉得一定要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重拾信心。经过了解,蒋伟发现小汪动手能力强,在技能学习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于是带他到实训车间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鼓励他主动申请参加大赛训练,并针对小汪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在蒋伟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汪的技能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一路过关斩将,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类数控车工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类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华丽蜕变的背后,饱含了蒋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小汪的努力付出。如今,小汪也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希望能像蒋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爱心传递给学生。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学生们大都寄宿,远离父母,生活上需要帮助,情感上需要陪伴。蒋伟深入班级、宿舍观察学生行为,解决学生困难,了解学生内心,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和闪光点,扬长避短,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蒋老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经过不懈努力,蒋伟既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也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所带的班级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并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细心教学,严于律己

作为一线教师,蒋伟细心教学,追求完美。他用真诚之心关爱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技艺培养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每次上课之前,蒋伟都会把上课的内容在机床上操作一遍,并熟悉每台机床的性能,发现易出错的地方,还要找到出错的原因。所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他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利用课余时间找原因并总结出解决方法。一学期下来,他的笔记本已是密密麻麻。

蒋伟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方式要求他的学生们。蒋老师会要求学生们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记笔记;另外一个则是错题本,用来记录这节课操作机床或编程时所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记录、讨论、互助来解决问题,最后蒋老师做总结。通过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对于一所职业学校来说,培养出国家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蒋伟经常带领老师们到企业去,希望老师们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及时运用到教学中。

2019年7月,蒋伟参加了马鞍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数控车工高级技师证书。同时他积极将技能大赛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主编了《最新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模拟试题及解析—数控车实操篇》,参与编写了10余本教材,发表了多篇文章。

以赛促学,弘扬工匠精神

技能竞赛是对一个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检测,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学生展现技能成长的舞台。蒋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

蒋伟说,竞赛教学和基础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基础教学做不好,技能竞赛无从谈起。技能竞赛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比赛的难点比较多,只有把问题解决,才有出赛的资格。比如在攻克编程难点方面,在数控车工项目比赛中,薄壁零件加工时如何控制变形量一直是加工难点,零件变形会导致无法控制尺寸。针对薄壁零件,蒋伟思考了很久,查阅了很多相关书籍和资料,在机床上反复进行加工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改进,终于总结了一套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案。经过大量的总结和分解,最后一并把这些教给学生。蒋伟认为:作为老师,自己必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才能给学生一杯真正的智慧之水。为了这杯水,他必须要求自己攻克难点,与时俱进。很多时候,同事们在校园里几乎见不到他,只有在实训车间的机床旁才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蒋伟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并要求他们严格执行。看到学生们持续刻苦训练的时候,蒋老师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包里拿出巧克力、水果或是妻子做的美味的食物。除了日常训练,蒋伟还会带着学生们强身健体,增强体魄,他用自己的言行、执着与永不停止的前进精神,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都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有双休,有寒暑假,可是蒋伟的假期少之又少。2013年暑假,很久未见母亲的他,请了几天假探望母亲,却在家乡意外受伤,伤势十分严重。在戴上氧气罩前,他只说了一句话:“怎么办?不能如期返校了,我的那些学生们怎么办?我跟他们说好就三天的……”医生在治疗中感叹道:“这条命是捡回来的,不容易啊,真是奇迹,老天眷顾他……”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蒋伟逐渐康复,出院后他极力要求回马鞍山,回到那个离学校只有50米远的、仅40平米的出租房里。休养期间,蒋伟放心不下那些孩子们,于是出租房就成了他新的教学点。课余时间,学生们会常常拿着书,带着他们加工的零件和量具,来到蒋伟家,坐在床边和他交流、探讨、总结,氛围轻松和谐。他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他的学生,只要有一丝丝进步,他都会像孩子一样开心很久。

蒋伟把每次比赛都当作技术进步的阶梯,留意观察优秀选手的技术要领和细节,赛后及时反思总结,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琢磨、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蒋伟在2010年第四届安徽省数控技能大赛和201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都获得了教师组数控车工第一名。在自身锤炼、成长的同时,他培养出了3名全国金牌选手,4名全国银牌选手,12名全国铜牌选手,20余名安徽省金牌选手和马鞍山市金牌选手。

蒋伟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大赛,才能真正体味大赛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大赛使老师和学生们认识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怕苦,不怕累,爱钻研,敢拼搏,不放弃,就一定能取得成绩。

在职业学校工作的十六年里,蒋伟对学生的成长倾尽爱心。他说要用爱心,耐心,信心,诚心对待进入学校的每一位学生。他这样做了,也做到了。

蒋伟教出的学生,德才兼备、技能精湛,现大都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佼佼者,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并有多名学生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国家的现代制造贡献力量。

一滴汗水,一级台阶;一分耕耘,一成秋色。蒋伟是如此地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在这平凡而崇高的岗位上,他无私的奉献精神给学生指明了前进道路,他以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和学校的信任。

编辑 | 左尔敏

审核 | 庞欣颖

终审 | 姚江龙

来源:厅师资处、教宣中心

劳动楷模的故事有哪些3

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拥有鲜活的红色血脉、深厚的红色基因、众多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五大战略区之一,为抗战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解放区的三大战略区之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先后有20万子弟兵参军、82万民工支前,仅登记在册的革命英烈就有55308人。军民鱼水情,血脉永相连。在滨州这方有着红色底蕴的革命热土上,孕育着众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故事,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普及双拥故事,再叙浓浓鱼水情。

王凤祥,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东寨村人。在1945年渤海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获“劳动英雄”称号,成为大生产运动中全区人民的学习榜样。

王凤祥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无力供应其上学,从懂事起就领着弟弟四处讨饭。稍大一点就到财主家打短工、扛长工,成年累月地劳作,日子却越过越穷。结婚后,随着家庭人口增多,其家境更加困难。靠给地主家扛活,他练就了一身种田的本领,再加他干活利落,舍得出力气,是大伙公认的种地“把式”。

1940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北跨小清河,开辟了博兴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乡、村抗日民主政权,广大群众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纷纷建立起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发展生产,支援和参加抗日战争。地处博兴抗日根据地核心地带的东寨村,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和各群众抗日团体。在苦难中挣扎的王凤祥从共产党的宣传教育中得到启发,认为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摆脱受苦受难的命运,于是就积极参加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活动。当时他的家庭仍然十分困难,时常没有饭吃。他让妻子儿女到外讨饭,自己在家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村支部书记郭宜珍脚有残疾,行路不便,王凤祥主动替他传送革命信息,到各家各户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活动。由于他公而忘私,工作积极努力,于1942年经本村党支部书记郭宜珍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底,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和“蚕食”,再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包围和封锁,博兴抗日根据地进入抗战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中共博兴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及上级党委的指示,学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经验,在全县抗日根据地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要求根据地广大群众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大力发展生产。王凤祥便是这一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不畏斗争环境的恶劣,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联合村里的贫困户率先组织起了“插伙组”。

1944年下半年,博兴抗日根据地内的“增资、双减、反霸”斗争正式开始。王凤祥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主动做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贫苦农民起来与地主恶霸作斗争。他一马当先,率领群众利用“敲台鼓”的方式对拒不实行减租减息的债主和雇主作斗争,从而使东寨村的减租减息工作走在了其他村的前头。

1944年12月16日,中共博兴县委、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陈户店召开群英大会,表彰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王凤祥被评为博兴县唯一一名劳动英雄,获得一头大牛的奖励。参加会议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抖抖劲向王凤祥看齐,明年也夺大牛。”1945年3月,在陈户官王村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发动当年的大生产运动,王凤祥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他向广饶县的劳动模范高华吉、李洪洲发出一封公开信,写道:“你看咱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干活,换得大家的拥护和奖励,这是若干年来没有过的事情。我过去给人家扛活,越扛越穷;现在共产党领导我有的吃了,也不要饭了……在今年生产计划上,全庄120户,要组织“插伙组”85户,劳动力占全村75%……”

在1945年5月21日的陈户惨案中,因王凤祥是著名的劳动模范,成为日伪搜查的目标。日伪军冲进东寨村,叫喊着:“活捉王凤祥!”四处搜查。王凤祥安排群众掩藏后,自己躲藏到村外的一个坟洞里。搜找他的日伪军来到坟洞边向里张望,但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便用刺刀向里乱戳,躲在角落的王凤祥胳膊被刺成重伤,从此留下残疾。日伪军没找到王凤祥,便对王凤祥幼小的儿子下毒手,将其刺成重伤扔到村外,使其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丧失儿子后,王凤祥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支援抗战。虽手臂留下了残疾,但他干起活来仍干劲十足。他忍着悲痛率领群众进行抗战宣传,踩高跷、演节目,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王凤祥等劳动模范的带动下,博兴抗日根据地内的大生产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又先后涌现出韩秀贞、杨恒纶、张立英等劳动模范。王凤祥带头组建的“插伙组”得到渤海区党委、行署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在1945年12月召开的渤海区劳模大会上,王凤祥与博兴县的韩秀贞、杨恒纶及广饶县的李洪洲、高华吉一起被评为渤海区劳动英雄。

1946年,因工作需要,王凤祥调到博兴三区工作。不久,又参加支前队伍,随部队辗转于桓台、邹平、长山等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博兴县委生产互助合作部、桓台县杜科火车站和博兴县园艺场工作。

1965年,王凤祥因病离职休养。1983年去世,享年68岁。

劳动楷模 故事(有哪些劳动楷模的故事)

人民楷模的故事有哪些作文(人民楷模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劳动楷模 故事(劳动楷模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73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