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2023-03-19 14:22:01 技术常识4 真实感受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7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中国史枯燥?127个成语故事,串联起5000年风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国小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

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悠悠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文豪巨匠、举世瞩目的名人圣贤,他们名垂青史,是历史大潮中的风云人物。

如果读懂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读透上下5000年中的故事,可以提高人的眼界、格局和胸怀。

格局决定结局。蔺相如在被廉颇挑衅羞辱后,选择极力忍让而不是针锋相对。他知道对赵国来说,文臣武将不和,会有内忧,有内忧就会引来外患。当廉颇明白蔺相如不顾个人荣辱的大局观后,非常羞愧,随即负荆请罪,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最近看了《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了解“负荆请罪”这个熟知的成语的来龙去脉,也更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大气,大将军廉颇知错能改,真诚的道歉方式也是不一般。

作者韩明辉是一位擅长写历史的作家,出版有《超有料漫画中国史》系列,《超有料漫画世界史》系列等。这套《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仍然超有料,虽然是他专门为儿童打造的传统文化丛书,但再无少年的我同样读得津津有味。

书中共有127个故事,每一个典故或历史故事经由时间浓缩成一个固定短语。千百年来,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所以称为成语。

成语一般是四个字,比如一鸣惊人、十面埋伏;有五个字的,如风马牛不相及,也有其它字数的,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者讲故事前先用拼音标注这个成语,下面是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来解释它。紧接着用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语言和插画,详细讲述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

如管鲍之交简单说就是指千金难买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初期一对关系要好的朋友,他们互相包容、信任,情谊深厚,管鲍之交成为后世交友的典范。

故事中间结合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等,让孩子进一步理解这个成语的应用。

爱读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从这个角度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进入历史长河中。一个个人文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知兴替、明得失。

最后的“超有料作者说”是总结,是历史给后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之外另一盏指路明灯。听着看着成语串联起来的中国史长大的孩子,自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吧。

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2

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05、伯俞泣杖: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顺。

成语出自见《说苑》。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母亲教育他十分严格,会因他做错小事而用手杖打他。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年迈,所以心里难受,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后,手杖掉在地上。

06、春秋笔法:写文章用词精练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成语出自《史记》:“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修《春秋》,后人认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来将其称为“春秋笔法”。

07、大笔如椽:形容作家笔力好,或者作品有深度又有文才,也说铁笔如椽。

椽,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是放在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尺寸比一般的笔大多了。为啥要用“椽”来夸赞写作才能呢?此成语出自《晋书·王珣传》。东晋时有一文人叫王珣,一晚,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送他一支很大的笔,笔杆竟然有房屋上的椽子那么长,那么粗。醒来后王珣对人说:“最近会出现一桩需要大手笔的事。”不久皇帝去世,朝廷里忙着办理丧事,大臣们请王珣负责起草悼念皇帝的哀册和其他重要文件。王珣大笔一挥,写得又快又好。

08、高山仰止:意思是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诗经·小雅·车舝》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字面上看,整首诗都在写一个小伙子迎亲路上目之所见和心之所想。这两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高山崔嵬我仰望,大道平坦任我行”,景行(háng)就是指大路,这是写实的层面。这句诗还有更深一层的比喻义,东汉郑玄如此解释:“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它表达的是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和对光明言行的践行。表示这一层含义时,读景行(xíng)行止更合适。

这一比喻义最著名的使用场景是《史记·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表达的正是司马迁对孔子品德与言行的赞美,在仰慕与追随之间,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09、柳絮才高: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此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东晋的时候,谢安在一个大冬天把家人都叫来,给孩子们讲文章。没过一会儿,外面的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看到这样的美景,便想考一考孩子们的才学,便问道:“大家看这纷飞的白雪像什么?”侄子谢朗说:“像是把盐撒在空中一样。”侄女谢道韫说:“还不如说是柳絮借着风在空中起舞。”谢安听了之后很高兴,认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非常恰当。

故事中的谢道韫就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从那儿之后,她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便被人们所传诵,大家都称赞谢道韫为才女,后来便将在诗文创作方面有才华的女子称作“咏絮之才”,或者用“柳絮才高”“咏絮才高”来夸赞她们。

10、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此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两个寓言故事,故事有着类似的情节,都是几个人在聊天,讨论要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前四个人认为“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尾,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后三个人则说“谁能够相交而出于无心,相助而不着形迹,谁能超然于物外,跳跃于无极之中;忘了生死,而没有穷极。那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当时聊天在座的各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都觉得说得太好了!完全没有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觉得抵触,于是他们就成为好朋友。

11、不系之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逍遥自在的人生,如同随水流浮泛的小舟,无拘无束。

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认为,真正的大德之人,顺应环境与自然,通晓世事天理,不为结果所羁绊,尽人事而听天命。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充满诱惑,很多人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患得患失,压抑苦闷。实际上,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既然人生短暂,载不动太多愁,何不看开看淡。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12、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也喻廉洁。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恭官至刺史,清白自持,不治家产。王恭从会稽任职期满回到建康,族人王忱发现他用的竹席很好便讨要一条。王恭把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却坐草席。王忱说:我以为你回来,一定会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讨要一条。王恭说:你不了解,我把这条竹席送给你,便“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了。

13、中流击楫:敢到水流危险的江中划船,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晋书·祖逖传》记载:晋时,祖逖看到北方国土沦陷,同胞遭受凌辱,非常痛心,决心收复失地。祖逖率其部曲渡江北上,至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4、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抗元被捕,张弘范劝他投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他在狱中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正气歌》。诗中说:“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意思是说,为了坚持崇高的气节,即使把我放到鼎镬里去烹煮,我也会感到像喝糖浆那样甜!

15、书通二酉:意思是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二酉”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相传两座山中藏书万卷,是秦人在此学习时留下的。后来就常用“二酉”一词代指丰富的藏书。盛弘之《荆州记》中有“访酉阳之逸典”的说法,这里的酉阳就是指二酉山。段成式写了一本志怪小说集,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书的内容又广泛驳杂,所以他就给书取名《酉阳杂俎》,取的也是二酉藏书之义。

书通二酉这个成语出自冯梦龙《古今小说》:“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一个人读的书贯通了这两座山所藏的书,听起来是不是比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有分量、有学识得多呢?

16、首鼠两端:意思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此成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时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不和,大将韩安国夹在二人中间,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态度。一次罢朝后,田蚡因韩安国没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论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车子,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你为什么这样首鼠两端?”

所以首鼠两端不是说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左右张望的样子,犹豫不决,不够果断。有朋友对“首鼠”一词有疑问,“鼠”为什么和脑袋相对,表示两端呢?其实,“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老鼠的尾巴很长,所以古人又称“尾” 为“鼠”。这个词义是因老鼠的形体特征而引申的。

17、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空穴来风最早出自《庄子》,后来宋玉在《风赋》里正式说出了“空穴来风”。空气流过有孔的洞穴,会形成风。“空穴”和“来风”是因果关系,有了孔洞才招进风来,有了空穴才来风,后常用来比喻有迹可循,有来由有依据。白居易在《初病风》中有“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一句。但这一成语后来意思慢慢跑偏,很多人望文生义,把它误用为“毫无依据”。

18、沐猴而冠:本意是猴子戴上帽子,装成人样。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此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话说项羽占据关中后,他的谋士韩生建议他直接在关中建都,项羽见宫殿已被烧毁,又想着赶紧回乡显摆一番,就说:“富贵了之后不回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呢?”韩生听了项羽的话,就回了这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大家都说楚国人虚有其表,果真如此。韩生用“沐猴而冠”来讽刺项羽目光短浅,而他也因为这句话惹怒了项羽,失了性命。

19、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此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尚书令满奋怕冷,一个深秋的早晨他进宫议事,谈话的房间装的琉璃窗,透明得像没窗户一样。满奋感觉冷风吹了进来,不自觉地把头缩进了衣服里。晋武帝司马炎笑得不行,满奋自嘲说我就像吴地的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地就喘起来。

《风俗通义》中提到“吴牛望月则喘”。这是为何?吴地是指我国古代江淮一带,这里的水牛叫吴牛。水牛怕热,因整天都在忍受太阳的照射,对在天空中圆的、发亮的物体非常害怕。到了晚上,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就条件反射般地喘起来。这因此引申出“因疑心而害怕和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判断力”。“吴牛喘月”后来也直接形容天气酷热。夏天天热的时候,不妨说一句吴牛喘月。

20、蛛丝马迹:意思是说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此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杨筠松《龙经·统说》中,是用来形容地脉:“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那么,这个“欲断不断马迹过”中的马究竟是什么呢?此马可非寻常之马,而是指一种昆虫,体形很像蟋蟀,名叫灶马。中国古代,家家户户使用灶台烧火煮饭。天气暖和时,灶马生活在野外草丛中;天气转冷时,就回到灶台附近穴居。人们常说,灶台中有灶马的踪迹,是食物充足的征兆。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3

每天五分钟,寓教于乐,

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成语名字】李代桃僵

【成语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成语释义】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

“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乐府诗集·鸡鸣》)

后人根据此诗提炼出“李代桃僵”这则成语。

【用法】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等。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李代桃僵,羊易牛死。世上冤情,最不易理。”

清·黄遵宪《感事》:“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所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相和歌辞》便为其中的一类,这类诗歌原本是民间歌谣。而在相和歌辞·相和曲》里有一篇名为《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这首诗写道,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有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他们作威作福,但是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的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在旁奏乐助兴。在他们后花园的池塘之内,有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接受酷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轧,丑态百出。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树木都不如!

在三十六计中,“李代桃僵”计:原文为“必有损,损阴以益阳”,即当局势发展到必受损失时,为了使劣势转为优势,应尽量牺牲局部以保大局,牺牲眼前以图长远。引申到军事上,是指在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时,指挥者应善于筹算,当机立断,用局部的、暂时的损失换取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术。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兄弟有情却不可相忘于善意的提醒;桃李相伴,不知部分牺牲,最终将整体受伤。其延伸的涵义在于,发展必然在个别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上有所取舍,有所牺牲,而后才能有所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井边的桃树与李树,尚且知道相依为伴,互相帮助,树木之间兄弟感情都这么深厚,在人类社会中更应如此。

【成语接龙】

李代桃僵 ↣ 僵桃代李 ↣ 李郭同舟 ↣ 舟车楫马 ↣ 马上房子 ↣ 子曰诗云 ↣ 云阶月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副言 ↣ 言不尽意 ↣ 意气用事 ↣ 事败垂成 ↣ 成败论人 ↣ 人面狗心 ↣ 心上心下 ↣ 下气怡色 ↣ 色胆包天 ↣ 天行时气 ↣ 气吞河山 ↣ 山鸡映水 ↣ 水中捉月 ↣ 月晕主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言风语 ↣ 语重心长 ↣ 长天老日 ↣

☞请来挑战“ 僵”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

2.

3.

4.

5.

6.

好吧,机智的小伙伴,

是不是都猜出来啦?

我在评论区等你呀~

本期参考答案:

1.朝秦暮楚 2.天各一方3.蠢蠢欲动

4.竹篮打水 5.耳目一新 6.手不释卷

有米字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有米字的成语故事)

有品质成语的故事作文(有品质成语的故事)

含故事的成语有哪些(蕴含故事的成语有几个)

有东西的成语大全故事图片(有东西的成语大全故事)

关于友情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友情的故事成语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其他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69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