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关伟人的故事有哪些(著名伟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9 14:06:01 技术常识4 内部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20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观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著名伟人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天空”(ID:OurSky-kj)、“钧正平工作室”(ID:jzpgzs)、“CCTV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东部战区”(ID:dbzqfb),人民日报

制图:纪煜东

视频加载中...

视频制作:李威

今天是12月26日

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纪念日

1893年12月26日

有一位伟人生于湖南湘潭

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

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

从韶山冲中走出

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

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

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不曾忘,他讲得最深情的一句话:

人民万岁!

今天,让我们一起

重温毛主席的那些难忘瞬间

我们在怀念他壮阔一生的同时

也不能忘记他

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败后

秋收起义部队会攻长沙失败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

广州起义部队坚守羊城失败……

革命的火种仿佛狂风中的烛光

随时都可能被扑灭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37年5月9日,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

1929年,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

在古田会议后

他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

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

写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长信

以磅礴的激情,火热的话语

重新点燃了革命的信心

穿越时空而去,这光芒万丈

我们称之为信仰的力量

豪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

我们抹开尘埃、回望长征

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

荡涤灵魂

而书写这段传奇故事的人

正是毛泽东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4年10月,踏上长征的路途

1936年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和朱德到达陕北后合影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壮丽史诗

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

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

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这又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

1935年9月29日

陕甘支队从榜罗出发

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

这是红军爬雪山穿草地三个月以来

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

询问部队的情况后

又不顾鞍马劳顿

赶到不远的文庙街小学

在那里

他首次充满激情地公开朗诵了

他自越岷山后酝酿于心的诗篇

要知道当时长征还没有结束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彰显的是忠诚信仰和必胜信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奋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2年的冬天

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

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

1960年5月,毛泽东在上海参观中国研究制造的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全军比武大会上,用神枪手使用过的枪支瞄准

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

借以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

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

毛主席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1975年2月,毛泽东会见第二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因为时间不等人

就这样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

在不长的时间里

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

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他曾经说过: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那铿锵的话语

让我们感受到只争朝夕的奋进

透射着时代伟人的担当尽责!

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毛主席的众多遗物中

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

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

这件睡衣材质一般

样式普通

夹层,香蕉领

外侧有两个口袋

长141厘米

睡衣通体破旧

它的领子全换过

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

竟达73个之多

以至几乎看不出本布

居家办公一般穿睡衣的毛主席

最喜欢且穿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件

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

毛主席春秋两季都穿它

这一穿就是二十几年

尽管越来越旧

毛主席却不舍得扔掉

这种简单朴素

体现在毛主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他的菜谱简单

一辈子保留韶山特点——喜吃辣

喜欢吃红烧肉

还有诸如睡硬板床

穿布衣、布鞋

衣服打补丁

……

60年代初

这件睡衣的肘部、领部、袖口

就有了破洞

一天

毛主席的理发师兼生活卫士周福明

来到中南海服务处取衣服

洗衣房的同志对他说:

“给主席换换新的吧

你看这件睡衣

袖肘又破了

洗的时候从水里都不好往外提

弄不好就被拽破了”

周福明不止一次

听过洗衣房的同志这样说

他也多次向毛主席提过

可毛主席总说:

“再穿一穿吧,过段时间再换”

几天之后

周福明趁陪毛主席吃晚饭时说:

“主席,这件睡衣今年该换换了吧”

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说:

“现在国家不是还很困难吗?

我看再补一补就行了嘛!”

周福明小声嘀咕了一句:

“您是主席”

“噢,我是主席

主席的睡衣就不能补一补了?”

“你不是也穿着补的衣服吗?”

毛主席不以为然

“主席,您和我不一样”

周福明连忙解释

“为什么不一样

就因为我是主席

难道我不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吗?”

毛主席回答

于是

这件睡衣被送到总后的

被服厂刘奎元师傅那里补

刘师傅是这行的高手

找了同颜色的布料精心缝补

不仔细看竟看不出补丁来

毛主席很满意

此后这件睡衣破了补

补了又穿破

几年过去了

补丁也快打满了

以至洗的时候都不敢用手搓

必须小心翼翼地清洗

直到1971年

睡衣已到了

稍不留神就会裂破一个大口子的程度

实在无法再穿了

毛主席才同意更换

这件一穿二十余年的睡衣

终于被工作人员登记入库

“正式退休”

除此之外

在毛主席的心爱之物中

还有一双

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穿的皮拖鞋

毛主席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它

1965年在长沙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

看到这双拖鞋破得

实在不能再用了

就劝毛主席换一双新的

可毛主席仍坚持补一补

有一次

当毛主席在长沙休息时

工作人员把这双皮拖鞋

拿到阳台上去晒

结果用时却找不到了

后经询问才知道

原来是值勤人员巡逻时

觉得这样破的拖鞋

放在毛主席的房间附近不太雅观

就拿走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工作人员听后赶紧把鞋找了回来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

毛主席始终保持着

艰苦朴素的作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建设刚刚起步

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

一直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

从1953年到1962年

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

在毛主席所遗留下来的

衣服鞋袜等日常穿戴用品中

除应付场面的外套外

很难找到一件完整的

没有补丁的衣服

对此

毛主席有着自己的考虑

曾说:

“我节约一件衣服

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没关系

穿里面别人看不见

我不嫌就行”

“现在国家还穷

不能开浪费的头”

……

无私:“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位为新中国

牺牲了六位亲人的开国领袖

走的时候

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遗产

1950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

美空军轰炸机

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

投下几十枚凝固汽油弹

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

得知毛岸英牺牲后

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说: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

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

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

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

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

就当成一件大事”

失去妻子杨开慧

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

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

侄儿毛楚雄后

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他心里装着革命和整个国家

唯独没有他自己

我们永远怀念他

1976年9月18日

那一天万人空巷、汽笛长鸣

哀乐响彻全中国

天安门广场百万人聚集

低头鞠躬默不作声沉痛送别主席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

从飞夺泸定桥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从冲出韶山投身革命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一直都是为中国人民战斗

为中国人民造福

毛主席将他的足迹

深深印在了中国革命史

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引路人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是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让亿万中国人站了起来

我们爱他

从年少到年老

我们爱他

一心只为人民

我们爱他

一生大公无私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

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著名伟人的故事有哪些2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毛主席亲自为朱德等人授衔。

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对毛主席来说,这次授衔的十大元帅,都是他的好战友。

如今他们还能够聚在一起,谈论当年的理想,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毛主席和十大元帅之间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十大元帅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顶尖的人物,但是,在十大元帅看来,毛主席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伟人。

朱德

朱德朱老总晚年的时候曾说:“我一生跟过三个领袖,一个蔡锷,一个孙中山,一个毛主席。毛主席是我跟随过的领袖中,最好的一个。”

朱德和毛主席是革命的老搭档,早年间有人评价,他们一个是红军的头脑,一个是红军的心脏,不管离开哪一个,红军都发展不起来。

想当年,论资历,朱德甚至比毛主席还要老。但朱德却始终认同毛主席的领导,这是因为毛主席在一次次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朱德作为优秀的军事家、战略家,能够理解毛主席超前的思想,他们之间是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宝贵感情。

知音难觅,毛主席最初的路走的很艰难,手中的领导权一度被剥夺。甚至到了延安时期,还时常有人质疑毛主席的办事方法。

朱德却认为,毛主席是共产党最好的领袖,一向脾气很好的朱老总面对那些攻击毛主席的人,很不客气地说:“我看有些人不要再争了,还是坦坦白白、诚诚恳恳地做一点工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最后或许能成为一个领袖人物也很难说。”

1976年3月,正在养病的朱德看到毛主席新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也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岁月,于是他提笔写下: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这句词,是朱德对毛主席最后的评价,他始终欣赏和理解毛主席。

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和毛主席,同样是在井冈山上认识的。当时,彭德怀带着自己的起义部队前来投奔,起义部队后面还有大批的追兵。

毛主席当机立断,让彭德怀的第五军留守,红四军下山阻击。

这是考虑到彭德怀等人一路赶来,已经人困马乏,战斗力大减。

可没想到,敌人耍阴招,悄悄绕了回来,包围了井冈山,红五军没有防备,一下子把井冈山丢了,部队里顿时弥漫起一种绝望的氛围。

很多人都说,前来投奔反而丢了人家的井冈山,这下恐怕要遭到报复了。

但彭德怀立刻喝止了这种无端猜疑:“我见到润之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心胸大度,绝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果然,毛主席得知井冈山失守,虽然着急,但丝毫不责怪第五军,而是联合彭德怀制定战术,重夺井冈山。经此一事,彭德怀对毛主席十分敬佩。

这样非同一般的心胸,正是毛主席成为伟人的原因之一。

林彪

十大元帅中,林彪是最年轻的一个,但论军事才能,林彪是公认的天才。

他打出来的仗,个个都堪称军事教科书。

林彪性格沉默,公开评价别人的时候不多。

但在建国前,接见苏联代表的时候,林彪却说了这样一段话:“锦州战役我打的很不好,我打仗是和毛主席学的,他才是伟大战略家、统帅……”

林彪说的是真心话。打锦州的时候,林彪和毛主席之间是存在分歧的。

林彪打仗求稳,所以一直没有出兵。毛主席却认为机不可失,所以连发了几份电报,又在会议上指出应该坚决抓住打锦州的机会,这才促使林彪在9月份下定了决心。

后来,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林彪也几次想要回头去打长春市,同样是因为毛主席的坚决,才没有改变计划。

锦州之战的成功,证明了毛主席战略眼光的正确。

林彪也非常坦然的接受了自己的失误。虽然在一些战局判断上,林彪和毛主席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林彪对毛主席的能力,始终高度肯定。

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样的冲突和碰撞,才让他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完美的发挥和配合。

刘伯承

被人们称之为“军神”的刘伯承也说:“我们都是在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导之下,才打了胜仗的。”

毛主席和刘伯承惺惺相惜,毛主席盛赞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

后来还说:“刘伯承元帅是所有人的楷模!”

在很多生死攸关的时刻,毛主席和刘伯承之间的默契都改变了局面。比如长征期间,过大渡河,便是毛主席总指挥,刘伯承制定具体战术,才甩开了追兵。

后来重庆谈判,国民党趁机进攻上党,毛主席的安全难以保证。

许多人都建议毛主席不要去鸿门宴,但毛主席却镇定地叫来刘伯承,嘱咐他说:

“我在重庆安不安全,就看你们在上党打得好不好。你们放手去打,把蒋介石打得越疼,我在重庆越安全,谈判的本钱也就越多。”

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刘伯承身上,这是最大的信任,刘伯承也不负众望,在上党重挫敌军,让蒋介石失去了一个威胁的筹码。

毛主席和刘伯承之间,从来不用多解释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任务下达,一些战士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伯承却说:“毛主席安全了,离革命胜利就近了一步,我们损失一些东西不算什么。”

这样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毛主席在上党战役时的表现如出一辙。

贺龙

贺龙元帅和毛主席真正认识的时间比较晚。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正式会师的时候,他们才见到。

但两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毛主席对贺龙的大名早有耳闻,特别是红二六方面军长征期间,贺龙余乌蒙山打了一场很漂亮的仗,让敌人丢盔弃甲,望风逃窜。

更让人佩服的是,经过几场艰难的战斗,红二六方面军非但没有减员,反而增加了不少人,这让毛主席对贺龙很是佩服。

贺龙往往给人一种江湖豪侠的印象,这与他地性格经历有关。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贺龙白手起家,从军报国,红军还没有诞生的时候,贺龙就已经是威震一方的名将了。

但是,面对国家危难,贺龙毅然决然放弃了眼前的荣华富贵,再次投入了革命洪流之中。

更难得的是,贺龙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

长征期间,张国焘一直试图搞分裂,夺过毛主席的指挥权。甚至在过草地的前夕,他挟持部队,分兵南下,险些将红军带入绝境。

后来张国焘在南方屡次战败,无奈之下,才同意党中央带兵北上。中途遇见了同样要北上的红二六方面军,张国焘又动起了歪心思,打算拉拢贺龙。

贺龙却深知张国焘心术不正,对他的拉拢视而不见。

同时,贺龙还做了两件事:第一,禁止部队谈论分裂的言论;第二,直接在会议上表明拥护毛主席,并警告张国焘,如果再提分裂,自己就要“打黑枪”了。

贺老总的态度果然震住了张国焘,让他乖乖带着部队北上,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是大功一件,毛主席因此十分感激贺老总。

贺老总却说:“我就佩服毛主席,真正的大帅!”

抗战期间,毛主席更是力排众议,给了贺龙极大的自主权,让贺老总能安心在前线抗敌。

所以,后来贺老总常常称呼毛主席是“毛大帅”。

陈毅

陈毅元帅和毛主席的关系非常亲厚。

许多人都评价:十大元帅中,陈毅和毛主席的性格最为相似,他们都豁达乐观,光明磊落。

陈毅第一次在井冈山见到毛主席,就觉得十分投缘,说:“润之兄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胸有大志,将来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

晚年陈毅又用一串四字词语来评价毛主席,说的是:“谋略之深,无人能及;熟虑之远,无人能及;驾驭全局,无人能及。”

有人问陈毅,他和毛主席相比如何?陈毅用“望尘莫及”四个字来回应。

陈毅一生都是毛主席坚定的追随者。

陈毅的女儿一直记着一件小事,那是1971年的12月26日,陈毅忽然喊来女儿,说要吃面。

女儿十分欣喜,因为陈毅病重,已经多日水米不进了,只是女儿很疑惑,父亲怎么想起来吃面?

后来陈毅才对女儿讲明原因:“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

1972年,陈毅逝世,毛主席现身追悼会,对陈毅评价道:“陈毅是个好同志!”

罗荣桓

十大元帅中,罗荣桓去世很早,1963年便离开人世,时年61岁。

毛主席听到消息,不由得悲痛万分。

毛主席为这个老战友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的离去,是毛主席心中永远的遗憾。在毛主席看来,能力超凡,对党忠诚的罗荣桓是国之柱石。

从个人角度而言,他们一起经历过无数的艰难时刻。

毛主席有时候开玩笑说:“每次自己倒霉,罗荣桓就跟着倒霉!”

其实这句玩笑话,正是他们友情的写照。

罗荣桓在三湾改编的时候,就很坚定的支持毛主席。这在当时混乱的情况下,是很难得的,罗荣桓是一个将集体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他一生之中,都围绕着“奉献”两个字。

罗荣桓性格含蓄,很少洋洋洒洒去评价什么。但是据老战士回忆,1934年,红军到达黎平的时候,罗荣桓罕见的和大家谈起,当年毛主席指挥的几次打胜仗。

当时,罗荣桓追忆当年,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对大家说:“毛主席是英明的。”

徐向前

1976年,毛主席逝世。

第二天,徐向前元帅得知,毛主席给他留了一份电报。

徐向前看过电报之后,一时间泪如雨下。

电报上写的是:“全国、全军进入一级戒备,保持稳定!”

当时唐山大地震发生不久,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毛主席很担心自己离开后,国家陷入动荡。所以,他把身后事托付给了备受他信任的徐向前。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惦记的依然是他最爱的新中国。

徐向前在长征期间,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因此,张国焘搞分裂的时候,徐向前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徐向前忠厚,斗不过张国焘这样的小人,但是,别人问他的态度,徐向前很磊落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哪怕张国焘威逼利诱,他也没有动摇过,这份大局观让毛主席很欣赏。

后来,在张国焘的阴谋之下,红四方面军还是被迫南下,经历了重重波折之后才重回大部队。

徐向前想起离开之前,毛主席曾分析过:北上是上策,南下是下策,还具体谈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优势和劣势。而后来的结果,和毛主席预料的分毫不差。

徐向前感慨:“毛主席具有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

聂荣臻

聂荣臻则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跟随毛泽东同志闹革命,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他,我们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在我的心目中,毛泽东同志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话绝非虚言,甚至建国之后,聂荣臻一直在办公室里摆着毛主席的照片。

对聂荣臻来说,毛主席就如同自己的精神导师,指引着前方的革命道路。

毛主席的一系列思想对聂荣臻影响很大,当年在五台山抗战的时候,内外交困,战士们束手无策,聂荣臻想要搞建设,但大家没信心。

还是毛主席发来一封电报,鼓励聂荣臻大胆去做,这才让聂荣臻有了底。

在后来,毛主席也无数次鼓励聂荣臻放手去做,无论是建设根据地,还是后来的军队建设、科学研究,毛主席都始终对聂荣臻抱有足够的信心。

叶剑英

叶剑英在1975年,在军校演讲的时候,总结说:“毛主席的一生,就是苦修、苦练、苦学、苦干。我们要学习毛主席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还有一句评价更出名:“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能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

毛主席去世之后,叶剑英每每想起主席,便泪流满面,在八十岁所作的诗中,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道:“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话,历史将走到另一个方向。

十大元帅都是极为优秀的任务,但是,他们却无一例外,都觉得毛主席非常伟大,都追随在毛主席的左右。

这绝不是偶然,毛主席能让这些冠绝古今的人才追随,是因为他本人有着更为出色的能力,更为强大的人格魅力。所以,人们听从他的领导,承认他的伟大。

毛主席本人从不以“伟大”二字自居,他的领导形象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而正因为如此,他才做到了真正的伟大。

这份“伟大”不是吹嘘出来的,是历史的证明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资料:

李智舜《毛泽东与十大元帅》

姚有志《十大元帅》

著名伟人的故事有哪些3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名人来了又去,这其中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了众多的凡夫俗子,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姓的少之又少。但是,总是有很多的名人确切地出现过,但是其人最后去了哪里,或者魂归哪里,却无从知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名人失踪之谜,看看都有哪些靠谱的解释。

一、 老子出关

老子,道家的始祖,被后世称为太上老君。原名老聃,担任东周的守藏史藏书室官员,在洛阳管理周室的藏书及档案。但是他的思想,自古至今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已深入人心。著作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据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哲学类”经典作品。

后来老子辞官,骑着青牛一路西行。过函谷关时,被守将尹留下讲学著书三年,老子终写出了《道德经》,完著之后继续骑牛西行,从此杳无音信,史上再无任何记载。

老子最后去了哪里,没有任何记载也就无人知道。但野史及民间各种传说众多,有种说法是老子去了四川青羊宫,在那里涅槃重生,变成了一个婴儿重新回来尘世;有人说老子最后到达印度,收了个关门弟子,教授人间大道,这个弟子叫释迦牟尼;还有人说老子就在甘肃临洮住下了,潜心悟道炼丹,最后经过百年之后终于得道,飞仙而去。

二、徐福东渡

长生不老,现在已经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了。可是当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却却偏偏相信这是真的。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抵达渤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只见云海之间,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

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徐福归来后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秦始皇深信不疑,又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自此正史中再没有徐福的消息。

徐福去了哪,无人知道。不过有很大部分人认为他安全抵达了日本,成为日本开国者神武天皇。也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太差,应该是大概率碰到大风浪,船队全部覆没了。

但是,小编分析,按照当时那些民间方士的德行,给秦始皇出主意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秦始皇求仙若渴的心理骗钱,这从后来“焚书坑儒”就能窥探一二。估计是秦始皇被骗次数太多了,终于幡然醒悟,就把天下方士杀了个遍。

至于徐福,大概率是找了个秦始皇权利薄弱的地方,把童男童女和各类货物一卖,遣散工匠,独自带着大把钱财远遁逍遥去了吧。

三、闯王李自成

明朝末年,连年旱灾,农业凋敝,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其中又以闯王李自成的实力最强。李自成亲率百万部队,杀入北京城,逼死崇祯帝。自称皇帝,国号大顺。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但李自成依然无法改变大多数农民起义的缺陷和命运,占领北京后纵兵抢掠,贪图享乐,丧失民心,最终导致兵败退出北京城。据正史记载:李自成在此后多次战斗后,仅剩亲信20人,最终在湖北九宫山被群众发现并围殴致死。

但民间和野史大多数不承认这个说法。另说李自成兵败后脱逃,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乾隆帝还曾经亲自到过该寺,为李自成题词,这更验证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关伟人的故事有哪些(著名伟人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69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