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北京的来历故事(北京有哪些的历史故事)

2023-03-19 13:58:02 技术常识4 已解决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81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北京城内最奇幻的地方,神秘往事老北京人也未必知道几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北京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京有哪些的历史故事1

火药库,大象房,国会议院,新华社......这些地方看似毫无关联,实则环环相扣,到底怎么回事?且听小北,从明末发生在京城宣武门内的那起离奇事件讲起。

新华社大院西门

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大概在上午9点钟,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附近却突然发生大爆炸,造成半径达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爆炸范围及2万余人的巨大死伤,史称“天启大爆炸”......

王恭厂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仓库,爆炸发生后,火药释放的威力恐怖骇人:尸体堆积,秽气熏天,瓦砾像雨点一样从空中倾泻而下,街道门户完全不能辨别。

不仅惨状触目惊心,怪事更是咄咄。

此次爆炸没有出现焚烧的迹象,只有巨大的声音和随之带来的灾害!

因爆炸而亡的尸体无论男女,均一丝不挂,身上衣物不翼而飞。

爆炸地点附近一尊重达5千斤的石狮子,曾经数百人都挪不动,爆炸发生后,却直接飞去了几公里外的顺城门。

还有文献记载:王恭厂距象房较近,大爆炸时,象房倒塌,大象逃逸,上街奔跑,踏伤百姓多人......

内城重地,怎会有大象出没?原来这王恭厂南侧,便是象来街,里面饲养着供奉皇室仪仗的大象。

高规格皇家象房

早在元大都时期,皇家车队里就有大象驮载的象轿,供皇帝出行时乘坐;皇家仪仗队里还有大象牵引的巨辇,行列的最前方走着6头大象作为先导。

到了明代,皇家仪仗队归锦衣卫掌管,下设演象所和驯象所。演象所位于今西长安街,从南亚新来的大象先要在演象所里演练娴熟,然后再送到位于西便门内的驯象所饲养,久而久之,这里便被称为“象来街”。

清朝取代明后,接收了象来街旁的象房,并从南亚国家补充了许多大象,那些大象都住着编有号码的单间象房,据清宫档案记载,象房至少有42间。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象房(驯象所)

每临夏季,在内城护城河畔观看大象洗澡,乃是旧日京城酷暑中的一道风景。

光绪十六年(1891)北京连降40天大雨,宣武门内水深两米,城门不能开启,最后不得不请出象来街附近象房中的大象,才将城门拉开。

宣武门

可见大象们不仅是花架子摆设,关键时刻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到了清末,国力衰微,仪仗队的作用在减退,为了维持统治,慈禧太后和满汉贵族们实施“新政”,开始“预备立宪”,选中了象房,将其改为资政院,算是清政府仿照西方国家的议会产物。

表面上看,资政院有议决国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或修改法典及议定奉特旨交议事件等权,但议决事项均须“具奏请旨裁夺”后方能生效,完全是君主制度的附庸。

而彼时主政的摄政王载沣,更是将资政院完全变成了满清的“皇族内阁”,可见这有名无实的“民意机构”就是供权贵们把控的玩偶。

影视作品中,摄政王载沣主持资政院会议的场景

民国国会

随着辛亥革命胜利,南方革命党成立的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在清朝资政院的旧址举行了开院典礼。1912年4月,国会建筑群也开始筹备建设,其中参议院仍设在资政院旧址。

按理说,已经到了民国,推翻了帝制,国会在法律上本具有不可解散的地位。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会逐步沦为军阀政客的道具,屡次遭到非法解散,形同虚设。

枪口下的“民主”

1913年8月,袁世凯指使一些议员接连向国会提出总统选举案,策动黎元洪,联合直,鲁,豫等各方诸侯致电国会,要求迅速选出人民“自己的总统”来。在各方面压力下,议会终于决定选举。

袁世凯

于是在袁的安排下,数万军人假扮公民请愿,荷枪实弹的民众包围了议场。议员们成了惊弓之鸟,连照相时闪光灯发出的巨响都让他们吓得抱头鼠窜,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竞选便在国会议场拉开了序幕。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贿赂总统”的舞台

袁世凯倒台后不久,军阀混战,各路神仙粉墨登场。“直系”的曹锟,又在国会会堂上,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曹锟

1923年10月,为了能够当上民国大总统,曹锟采取贿选的办法,对选举他当总统的议员每人给5000元,用去贿款达1356万元之多。

重金悬赏之下,果然没有让曹锟失望,他终以480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并宣誓就职。而终生号召天下为公的孙文却仅以33票的巨大差距位列第二。

更为搞笑的是彼时的舆论并没有将曹锟一棍子打死,至少:贿选几乎是公开进行的,曹锟在选举程序上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对法定人数等要求都严格遵守。

民国国会如同儿戏,似乎是受了地处象房原址的诅咒,经历着“华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那代人,在追求复兴、民主、强国的道路上,就如盲人摸象一般,胡摸乱摸一气。

文艺大院

1949年2月4日,在解放军入城仪式举行后第二天,2000多名中共北平地下党员在旧国会礼堂举行会师大会,彭真、叶剑英、聂荣臻等人均有出席。新时代,终于来了。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入北平

其后,原在解放区正定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三部,既戏剧科、音乐科、美术科全班人马进驻民国国会旧址。

华北大学旧址

直到1949年9月,戏剧科搬至东城区东棉花胡同,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音乐科搬至西城区鲍家街,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美术科搬至东城区帅府园胡同,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舞蹈队搬至西城区大翔凤胡同,成立了中央舞蹈团。

中央戏剧学院

细论起来,几乎所有新中国的中央级文艺团体,都曾在此生根发芽,国会大院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文艺摇篮。

进驻新华社

也是在1949年9月,集通讯社、广播电台和中央党报三任于一身的新华社进驻大院。

在建国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组等权威新闻机构都曾在国会大院办公。

斗转星移数十载,如今的新华社大院现代建筑林立,但难能可贵的是依然保留了很多民国乃至清代建筑。

如今的新华社大礼堂和圆楼就是曾经的民国国会议场;

民国第二届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议场曾作为新华社图书馆;

仁字斋和义字斋以及礼字斋和智字斋,成了文革时期的红一楼和红二楼;

对于中学时代曾在西单附近读书6年的小北而言,新华社大院的回忆包括着:

食堂菜品的种类丰富,口味多样,那个年代搞到一张新华社饭卡的同学,就绝对不会回学校入伙了;

新华社的澡堂子,对于住在胡同平房的孩子的诱惑力难以言表,每当看着喷头倾泻出的巨大水柱蒸腾出的烟雾,有种迷幻的幸福感;

当然还有新华社的篮球场,没熟人,根本带不进去。

象来街后来更名叫做长椿街,国华商场应该是长椿街上最著名的地标了,麦当劳餐厅迎着长椿街地铁口,是附近孩子第一次开“洋荤”的地儿。

而新华社大院东边的众益胡同,在民国时期被改为“众议院夹道”,再往前倒的话叫做“象房夹道”,通过名称的更迭也能看出这一片儿历史的变迁。

而在新华社大院的西侧,闹市口大街的对面,还有个大院,正是前文提到过的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鲍家街43号。

醇亲王府

——跳动的音符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和 “211工程”建设院校,是国内音乐艺术的最高等学府。

因内地乐坛的“半壁江山”汪峰,曾经组建过“鲍家街43号”乐队,所以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码已被大家熟知,而这所艺术殿堂占据的院落,曾经是满清王朝的尊贵王府。

潜龙邸

清朝初年,此处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贝勒喀尔楚珲的宅第。

到了乾隆年间,这里又成为了荣王府,始主是荣亲王--永琪。这名字熟悉吧?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那位五阿哥。

咸丰九年,咸丰帝将府邸赐给了醇亲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登基时,10岁的奕譞被封为醇郡王,1859年奕譞分府出宫,征用原来的荣王府改为醇王府。

醇亲王奕譞

在清代的诸多亲王贝勒中,奕譞才干平平,资质中庸。他的出名,完全在于他的儿子成了皇帝。

在奕譞被加封为醇亲王后,次子载湉入宫登基为光绪帝,醇亲王府随即成为了“潜龙邸”,意为皇帝降临之地。

由此作为光绪帝生身之父的奕譞必须迁出,搬到了位于后海的新醇亲王府,而西便门内的这处府邸则被称为醇亲王南府。

后海的醇亲王府现为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南府中,曾辟有太平湖,想来当年一定是湖石掩映,美不胜收。后来,太平湖被填平,可王府内的其它建筑,基本都被保留下来。

校园情节

大清亡了后,醇亲王南府便与学校结下不解之缘,民国期间,曾经先后作为中华大学和民国大学的校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分给了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三十四中学使用。

中路大院中的宫门大殿,坐北朝南。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厅。

“音苑美食楼”,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食堂,现在是对外营业的酒楼。

除了如日中天的汪夫子,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的音乐大师不计其数。

歌唱家

金铁霖

吴雁泽

关牧村

钢琴家

刘诗昆

小提琴家

吕思清

作曲家

赵季平

谭盾

说到满清王府,在这一片绝非醇亲王府一家,在新文化街上,就有克勤郡王府。

铁帽王世袭罔替

克勤郡王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享有世袭罔替特权,其府邸建造得巍峨且精致,有三进庭院,含正殿、配房、后花园。

第一代克勤郡王即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祖父努尔哈赤征战各方,功劳卓著,以骁勇善战和擅长谋略著称,死后被清太宗皇太极追封郡王爵位。

而到了岳托的重孙纳尔苏时则改封平郡王,其侧福晋为曹寅长女,曹寅何许人也?那是康熙朝的大红人,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换句话说,纳尔苏是曹雪芹姑父。

正是有了这么一层关系,红学家们也曾考证过克勤郡王府是贾府原型的可能性,不过这里也跟学校有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新文化街二小的所在地。

到了21世纪初,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这所市属重点学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郡王府旧址就读。

顺嘴说句,这实验二小还真不是一般的市重点,别的不说了,就看附近胡同里被带起来的学区房价吧,动辄都是20万、30万一平米,昔年的破胡同里,凭空诞生了多少千万富翁啊!

实验二小附近的“过道儿”学区房

再来说说克勤郡王府所在的新文化街,最早被称为石驸马大街,因明宣宗驸马石璟的宅第在这里得名,至于后来为啥改了名字,大概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先生,有关。

鲁迅中学

占地15000余平方米的鲁迅中学,堪称京城一处融西欧古典风格与中国园林特色于一体的建筑群,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旧址。鲁迅先生1923-1926年曾在这里执教,鲁迅中学因此得名。

校园中除了有鲁迅像和鲁迅生平展馆外,还有“刘和珍君烈士纪念碑”,两位鲁迅先生的爱徒,最好的芳华终结在了“三一八惨案”。

不过这里的老校友习惯称自己的母校为女八中,文革后,校名又变成了158中,因为校园过于美丽,富有民国韵味儿,《大宅门》等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景。

说完了民国时代的大文豪,还有个同时代的爱国将领,和闹市口一带捆绑在了一起。

佟麟阁路

佟麟阁路原名南河沿大街,本是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北抵长安街,南达宣武门西大街,与新文化街十字相交,前文提到的很多地方,几乎都与这条街有个交点、交集。

1945年,抗战结束后,经冯玉祥提议,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铁狮子胡同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以示对三位抗日英雄的纪念,佟麟阁路遂命名。

中华圣公会教堂

教堂建于1907年,位于佟麟阁路85号,又名英利甘教堂、中华圣公会堂,曾经是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座堂,亦是圣公会在北京兴建的第一所教堂。

奋斗小学

1940年由傅作义创办,以团结、奋斗、诚实、活泼为办学理念,在60多年的治学历程中,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

三味书屋

位于佟麟阁路靠近长安街的一家书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距离鲁迅中学太近,取的店面真是应景,而来这里看书买书的鲁中学生还是挺多的。

人文情怀,阅读空间.....京城如今诞生了很多主打这类概念的主题书店,可早在三十年前,三味书屋就靠“德不孤必有邻”的非凡境界开始经营,如今甚至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

回看本文开头,小北抛出的那几样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是不是被串联到了一起?因为历史总在演进,周遭就会变化,闹市口、新文化街、佟麟阁路一带,就是如此。

烤肉宛

早先,烤肉宛老店面,就在闹市口大街上,小时候就听爷爷讲炙子烤肉的“文吃”、“武吃”之分,如痴如醉,直流口水。

天津百饺园

位于新文化街甲12号的这家馆子,最早是北海渔村,经营海鲜。2000年前后改成百饺园后,接地气儿多了,各馅饺子都挺好吃,天津特色甜点也很地道。

胜一兰湘菜馆

也是开在新文化街上的老店,之前应该是主营酱骨头,自打小北读初中后,就换成了现在这个店名,湘菜做的口味正,价格公道,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地区,历经20年经营依旧不倒,靠的真的就是品质经营!

— END —

来源:最爱大北京

北京有哪些的历史故事2

秋分夜,一夜更比一夜长。赶着金秋的好天气,正阳文库《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的作者朱祖希老师特地来到书局,和我们畅谈北京城的前尘往事。

在报名期间,很多朋友都说中秋小长假不在北京,错过了讲座十分遗憾。为了弥补没来参加讲座的朋友,我们根据朱老师的讲座内容,总结了几个一直困扰我的关于北京城的历史疑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谁说北京城没有自己的河流

世界上凡有历史底蕴的名城都有滋养它的河流,法国巴黎有塞纳河、英国伦敦有泰晤士河、埃及开罗有尼罗河、印度德里有恒河……很多人感慨,如果北京能有一条河流贯穿全城,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其实北京真的有自己的母亲河!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个概念是由朱祖希老师在侯仁之先生研究的基础上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北京城的地理位置,与两河流域是很相近的,它位于温榆河和永定河之间的台地之上。为什么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北京所在的这片小平原是永定河的冲积平原。当年永定河三家店经过石景山,向北流去,经过了今天海淀的巴沟低地,也就是说巴沟是永定河的故道。海淀就是因水而得名的,取“其淀大如海”之意。

其次,永定河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乾隆时期在万泉寺曾命名过28处泉眼,这些泉水何处而来,也是永定河的地下水供给的。今天的清河、高良河、紫竹院的几个湖泊、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一直往南到龙潭湖,都是由永定河南迁而发源的。北京所有的皇家园林都是发源在永定河的古河道上,畅春园、颐和园、圆明园就是清河的故道上,北海、什刹海、中南海在高良河的故道上,再往南龙潭湖、南海子都是在永定河的故道上。还有,北京城周围4000眼井全部都打在永定河的故道上。

所以,是永定河的冲击平原为北京城提供了建城的基础,同时永定河还给北京供给地表水和地下水,滋养它慢慢长大,最终成为了世界名城。

既然有永定河,为什么北京没有靠河而建?又是为何北京城的起源地,现在广安门的位置离永定河有16公里之远?

因为永定河泛滥成灾,黄浪滔天如乌云盖日,您想想北京城要建在永定河,还能住人么!所以,北京城只能找个地势高一点又能够到永定河水源的地方落脚了,即广安门外的“蓟邱”。再加上莲花池的供水,北京城才慢慢发展起来。

元大都的曾有两条中轴线?

北京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如同人的脊梁骨,将北京城均匀地分成南北对称的两部分。“中轴线”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梁思成首次提出的,后来侯仁之先生也说,这条中轴线真是北京城建设规划的基准线。

从永定门进入北京城,有天坛和先农坛南北对称。到了天安门,有太庙和社稷坛形成左祖右社的格局。从城门来看,广渠门与广安门、左安门与右安门、东便门与西便门、朝阳门与阜成门、东直门与西直门、安定门与德胜门,全都是以中轴线为准,对称分布的。

中轴线本身就好像一个乐章,如果说从永定门到正阳门3100米间是乐章的序曲,那么从正阳门到景山2500多米内就是高潮部分,而从景山到钟鼓楼2100米又是尾声,北京城等级最高、体量最大、型制最高的建筑全部都集中在这里了。

这条中轴线早在夏代就出现了,当时只是百官朝见皇帝的道路,并未贯穿全城。金中都时期,这条轴线贯通全城,而元大都时期却又没有贯通,而是分为了两条轴线,即南半城和北半城各有一条。南半城的轴线从今天的鼓楼开始,往南延伸。往西129米,旧鼓楼大街南口往北去,那是北半城的中轴线。这两条轴线是错开的。明清北京城钟鼓楼位移,继承的其实只是南半城的轴线。

元大都为何有两条轴线?我们不禁思考,这是否和当年北京城的总规划师刘秉忠有关。蒙古人尚水,刘秉忠依照忽必烈的意思将全部水源都拢到了元大都里面,积水潭那时候叫“海子”,什刹海的称呼也是从元代开始的。刘秉忠这个人当过和尚,但是却对道教的阴阳八卦颇有研究。元大都两条轴线相互错开,东有“中心阁”,西有“中心台”,是不是像极了阴阳鱼的造型。

那么,两条错开的中轴线是否与道教阴阳一说有关?现在依然是个疑问,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北京城墙的西北角为什么缺一块?

我们在看北京内外地图的时候,都发现内城城墙的西北角像被砍了一刀似的,缺了一角,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是当年规划时因为风水的原因特地留出来的,可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让我们回到1368年。当年,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元大都并取得了成功。但是,那时候可没有立即决定要迁都北京,只是要把城守住了。当时北半城空旷得很,据说是放羊的地方,鲜有居民。所以为了节省兵力,就以当时什刹海旁边的一条河为护城河,堆砌了一条城墙就是后来安定门和德胜门之间的城墙。但再往西修的时候,遇到了一大片水面,也就是后来的太平湖。这可如何是好呢?水面这么大,要是围起来修城墙时间成本太高不划算啊,于是乎仓促之间,只能避而处之,最终导致西北城角成了一个斜角。

所以,北京城墙西北处的缺角是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和守城军事的紧迫所制。

转自:正阳书局砖读空间

北京有哪些的历史故事3

老北京宣武历史,鲜为人知的陶然亭,解析香妃传奇背后的故事!

达官显贵逛茶馆儿,蓬头垢面装乞丐,香妃又有新传奇,香冢里边埋着谁?陶然亭里本无亭,而是三间休息室

香妃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她活着的时候,大家对她议论纷纷,死后又对她十分关注,就连死后埋在哪儿都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埋在清东陵了,可在老家新疆有一个她的衣冠冢,后期又多了一种说法,说陶然亭里边儿有一香冢也是香妃的坟墓

传说中的那座香冢,大概位置就是离鹦鹉冢不远的锦秋亭,这是整个土山的制高点,众所周知,乾隆爷对香妃的爱实在有点昏天黑地,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就连自个儿的火爆脾气也都改了,但依然没有得到香妃的心

然而这一切,乾隆爷的老妈崇庆太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不愿让儿子为了这么一个女人折磨自个儿,于是一怒之下赐死了香妃,还撂下狠话,像这种大逆不道之人,永世不能入皇家的祖坟,乾隆爷无奈之下,只能把香妃葬在了这儿,以掩人耳目

但是据史料记载,崇庆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而香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比太后晚了十一年,那这座香冢到底埋的是谁呢?在时隔100多年后的1952年,专家对这个坟冢进行了调查,考证,得出一个结论,虽深挖丈余,竟无一物所得

原来这里边儿什么都没有,确认这儿只不过是一个落魄书生,为了泄愤,掩埋自个儿书本儿的地儿,压根儿就跟香妃一点关系都没有,究竟为什么要取名叫香冢就不得而知了

著名的窑台儿茶馆老宣武都再熟悉不过了,过去这儿是一座腰神庙,自打清朝康熙年间庙宇坍塌了以后,就被改造成茶馆了,清末那会儿,凡是到这儿喝茶的贵族或者有钱人,都有一个非常另类的举动

喝茶之前先换衣服,脱掉自个儿的长袍马褂儿,朝靴官帽,换上一身儿乞丐装,然后再把自个儿捯饬的蓬头垢面的,这才坐下来喝茶,回家的时候,再重新梳妆打扮,穿戴一新,这搁现在看,颇有点‘不爱戎装爱乞装’的意思

然而他们这种神经质的表现是另有原因的,当年的大清朝是一天不如一天,可谓是江山已去人还在,这些贵族们也都知道,没几天好日子过了,所以就提前到这儿体验生活,感受一下穷苦百姓和乞丐的日子,说来也新鲜

可着北京城找,只有窑台儿茶馆才有这景儿,因为这儿远离闹市区,周围除了乱坟岗子就是芦苇荡子,他们的这种举动不会被同僚看见,耻笑,都到这节骨眼儿了,还死要面子活受罪呢

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慈禧撒手人寰,最让她放心不下的不是大清朝的权位,更不是她的侄女隆裕,而是几只鹦鹉,值得欣慰的是它们死后都被厚葬在陶然亭公园的鹦鹉冢里了,也就是锦秋墩儿上的一亩三分地

但令人费解的是,当年它们被下葬的时候,都没落个全身儿,被肢解了,自打慈禧死了以后,这鹦鹉就皮球儿一样,被传来传去,先是送到隆裕手里,然后是溥仪接着,最后寄养在了中山公园,毕竟它们是老佛爷是宠物,吃的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

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到了那儿,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没过多久就相继去世了,对于这么名贵的鹦鹉,直接埋了实在有点可惜,所以有人就把它们的五脏六腑做成了标本以供后人研究,永远的保存了下来

所以说真正葬在这座鹦鹉冢家里的只不过是它们的皮毛而已,想来慈禧万万也不会料到,自个儿的宠物竟然得到如此的‘厚葬’

咱北京的第三座黑龙潭就位于陶然亭公园的东南角,大概就在陶然花园酒店那一带,当初这附近还有一口井,据说那下边儿住着一位爱摆谱的龙王爷,凡是求他办事儿,都得走一个特殊程序,话说有一天,顺天府尹带着大队人马来这儿祈天求雨

先得派人到河北邯郸的龙王爷总署,请来一块求雨的铜牌,然后直接送到井底,因为这个牌子上边儿有玉皇大帝的意旨,所以龙王爷没有圣旨不干活儿,等雨下透了,还得敲锣打鼓的再派人把这铜牌送回去

这还不算完呢,等这一天的仪式都结束了,锣鼓队还是不能走,还得接着吹拉弹唱好几天,想来这龙王爷就好这口儿,话说到这儿,北京的第三座黑龙潭咱们现如今是看不着了,但是那口古井还能查找到资料

它就在酒店大堂的大瓷瓶子底下压着呢,据说80年代的时候就被封上了,还盖了这座酒店,颇有点一物降一物的意思,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

北京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吗(北京有历史故事的地方)

北京有哪些传说的故事和传说(有关北京人的历史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北京的来历故事(北京有哪些的历史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68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