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沂蒙精神人物故事(有沂蒙精神的人的故事)

2023-03-19 09:08:01 技术常识4 建议阅读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02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红色故事‖沂蒙英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沂蒙精神的人的故事1

沂蒙英魂

文/董士君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的这一天,临时组建的一支支前运粮队从沂南县南端的一个叫自义庄的村子向西北方向出发了。每辆木轮车上驮载着两大口袋粮食,一辆接一辆的木轮车在崎岖的山地上碾出了吱吱呀呀的合唱。一个健壮的青年弓着身子,车襻紧绷绷地勒在他宽厚的肩膀上,几十里山路推下来,那双本已破旧的布鞋被山路咬透了鞋底,失去了鞋底的保护,有着一层老茧的脚后跟也叫山路啃去了一层皮肉。这个青年叫董茂贤,17岁,他咬着牙一声不吭,返回的时候还把一个伤员推进了救护所。

完成支前任务回到家,母亲一句又疼又气的话摔向了董茂贤:“叫你一辈子没有鞋穿!”话是这样说,母亲紧赶着纳好了一双鞋底,紧赶着上好了鞋面。

董茂贤是在这年的冬天穿着平时舍不得穿的新鞋走的。自从到区上赶了一次集,董茂贤回来后仿若变了一个人。沉甸甸的心事拽弯了平时高昂的头颅。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连几天不声不响,起早摸黑,把家里的几亩田地耕整了一遍,耙平了一遍。那天雪下得不小,母亲晚起了些。院子里厚厚的积雪印下了董茂贤深深的脚窝,水缸里挑满了井水。不管母亲怎么呼唤就是听不到儿子平常麻利的应答。母亲遁着儿子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寻到区上时,参了军的董茂贤已随着队伍开走了。

近一年的锻炼,董茂贤已成长为富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离开了熟悉的沂蒙山,跟随华东野战军一路南进。一场前所未历的大战展开了,起初震耳欲聋的炮声渐渐的让董茂贤感觉到就是小时听惯了的雷雨天隆隆不绝的雷声,枪声就是家乡过年时家家户户燃放的鞭炮声。天天都是这样,地上的铜皮子弹壳铺出了一层,还有那淌着淌着就凝固了的热血。等到炮声和枪声停止了的这一天,董茂贤知道了这一场大战的名字——淮海战役。

董茂贤一向自豪于家乡村前的那条叫蒙河的大河的宽阔,看到长江的刹那,他张大嘴巴“啊”出的那一声惊叹里充满了震撼。万千条木船竞渡南岸。船到江心,对岸的枪炮齐泻江面。船只在密集的枪弹的骤雨中奋勇前冲,炮弹落下就是一波水浪涌起,弹雨扫过,碧绿的江水就混合进鲜艳的玫红。船近南岸,董茂贤和一些战士跳进齐胸深的江水泅渡向前。抢滩成功,没能来得及撤走的敌军被一举全歼。董茂贤随所在的华野山东兵团一路南进,他的身影冲锋在解放京沪杭的各大战场上。

一面闪耀着镰刀和斧头的红旗下,董茂贤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刻,董茂贤的泪水夺眶而出,流淌着的是内心无比的激情和壮志。同一刻宣誓的,洪亮而激越的声音里,董茂贤的听觉本能地捕捉到了拨动心弦的乡音。新党员中,有7人同他一样来自于沂蒙山。

董茂贤的口袋里装着一个小布袋,里面珍藏着一张三等功的功劳奖状和两枚铜质奖章。董茂贤把小布袋攥在手里,他有一个心愿,复员回家后他要把小布袋送给当年参军时不辞而别的母亲。那个大雪天的早上,董茂贤在母亲的窗前徘徊,他多想叫一声“娘”,跟母亲当面道个别。他怕母亲的泪水会粘住他壮行的脚步,他怕弟弟妹妹的哭声会软化他参军的意志。1942年的寒冬,父亲去蒙河之南执行民兵队长交待的一项任务,河面无桥,父亲滑冰过的河,返程天已黑透,掉进了一个捕鱼人砸开的冰窟窿里,被人救出回家后高烧不退,缺医少药,没过几天就撒手抛下他们几个。董茂贤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他这一走,家里只剩下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妹,怕不是让母亲再经受一次天塌的重压。

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遍了部队,董茂贤和战友们欢欣鼓舞,和平的曙光升起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向北,向北,回到家乡,回到沂蒙山,脱下戎装参加生产,建设新家园。沂蒙子弟兵等待着复员的命令。

向北,向北,向北。向北,渡过了长江,向北,越过了魂牵梦绕的山东,向北,向北,向北。向北,跨过了鸭绿江。董茂贤已经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他调到了志愿军炮兵十一团,成为一名炮手。进入了陌生的异国连语言都无法交流的环境。冰天雪地的山地,马匹和汽车施展不了威力,沉重的大炮都是战士们推动着前进。遇有陡坡,就要用肩膀拼尽气力顶住炮身,董茂贤的肩膀处的棉衣早已稀烂,寒风尖刀一样往肉里剜。董茂贤的心里,每向南一步似乎就离祖国近了一步,每向南一步似乎就离沂蒙山近了一步。

1952年11月9日,朝鲜五圣山南麓,上甘岭战役已持续到第25天,志愿军炮十一团一营一连坚守着阵地,董茂贤的耳朵早已被大炮的轰鸣震聋,形体庞大的加农炮一次一次地填弹,一次一次地开炮。炮弹壳已堆积如山,不间断的拉动炮栓,董茂贤的双手已血迹斑斑。就在这天的黄昏,敌方的炮弹落到了董茂贤的一侧。董茂贤倒下去时还保持着拉动炮栓的姿势。他的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他的忠骨埋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他的英魂将同沂蒙精神长存!

董士君,山东沂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获首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山东故事”征文三等奖等文学征文奖59项。出版散文集《上硠花开》、研究文集《沂蒙红色文献》;参予编纂《双堠镇志》《沂南县国有林场志》《沂南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沂南历史(第二卷)》《阳都锦绣山河》等史志书籍。

壹点号 沂蒙文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有沂蒙精神的人的故事2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海南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已累计派出1777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海南支援抗“疫”。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即日起,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开设“援琼'疫'线故事”专栏,今天让我们听听一位“沂蒙大姐”的战“疫”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6日讯 初识王帅华大姐,是8月7日出征那天。来自临沂市21家市直、县区医疗机构的200名医护人员紧急集结,奔赴海南支援抗疫。而王帅华大姐,就是我们临沂市200名医护人员的领队,也是我们临沂援琼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8月8日,抵达海南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根据统一部署安排,我们临沂队负责白马井镇禾能村和福村的核酸采样工作,而这两个村都被划定为高风险区。那一天,正好台风来袭,暴雨如注,王帅华大姐就带领我们队员在雨中进行核酸采样,尽管天气不好、语言不通,但是在大姐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当日的核酸采样工作任务,回到驻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

王帅华作为我们临沂队的“领头羊”,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属于临沂人的特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海南工作的这些天里,她天天都和队员在一起到基层采样点,部署安排采样工作,协调各种事项。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集合乘车处,协助组织队员乘车、清点人数。最近这些天,海南天气变化多端,有时候早上出发就开始下雨,看到没带雨伞的队员,大姐就撑着伞把队员送上车,随时提醒队员们注意安全。和她住在同一个楼层,经常看到饭点早就过了,大姐房间门口的饭还没动,她肯定是忙工作,忘了吃饭。这几天连续工作,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大姐的老胃病又犯了,胃疼一天得吃好几次药,直到有一天大姐找姜片煮姜茶,我们才知道她犯了胃病。而在我们队里,哪个队员身体如果不舒服,无论多忙她都会挂在心上,打上好几次电话询问情况。

王帅华大姐是一个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白天带队深入采样一线工作,晚上还要汇总一天的工作情况,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会大力推广;存在的问题,当晚就研究解决。她还是一个热心的大姐,哪个队员身体不舒服,家里有困难了,工作开展得不满意,都逃不过大姐的“慧眼”,遇到这样的队员,大姐会亲自去沟通交流,帮助解决问题,大姐的热心没少“惹”得队员眼圈泛红。

截至8月25日,我们临沂援琼医疗队累计完113144管、836451人次核酸的采集任务。“临沂队展开是一堵铜墙铁壁,收起是铮铮铁拳,代表的是沂蒙精神,山东形象。”这是王帅华对队员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来支援海南,是帮助海南人民的,我们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能给海南人民添麻烦。”此次海南之行,让我在大姐身上学到了很多,让我再一次深刻领悟到了我们“沂蒙精神”的真谛。

相信在帅华大姐的带领下,在全体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让海南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我们也能早日回家。

鲁琼同心,其利断金!(作者:山东省援琼医疗队核酸采样队 临沂市兰陵县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 高翔)

闪电新闻记者张伟 殷明慧 整理报道

有沂蒙精神的人的故事3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30日讯 “快点,14秒35……”在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双岭路特勤站体育场内,政治指导员王伟正带领着队员们开展枪炮协同灭火操训练,备战九月份的全省夏季岗位练兵比武。

“仗怎么打,这个火怎么灭,我们就怎么训练,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我们灭火救援的实战作战能力。”王伟是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双岭路特勤站政治指导员,17载从业经历的他可谓是身经百战,在王伟看来,尖刀要多磨才会更锋利,高温天气更加贴近实战,在这样的天气里不断磨炼操法,才能锤炼出过硬本领。

从一名普通消防兵成长为指导员,17年来,王伟一直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经历了各类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达2600余次。从青海玉树“4.14”地震救援到蒙山“2·5”森林火灾扑救……每次重大救援任务几乎都有王伟的身影。

对此,王伟表示,“当老百姓有危难的时候,有需要的时候,我作为消防救援人员,就是要冲在一线,就是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2020年夏季,临沂部分县区遭遇特大暴雨,接到任务的王伟迅速赶往现场参与救援。“当时我们到达现场,可以说是一片汪洋,按照支队统一部署,我们第一时间组成了一个突击队,深入内部进行搜救。”为了腾出救生艇上的空间,让给被困群众,王伟带队员蹚着没过胸口的深水,将被困群众逐一安全救出。长时间的救援,王伟与队员们腿被靴子磨破、脚被水泡烂,他们硬是不吭一声。

“战斗结束的时候,这些老百姓都是自发组成了长长的队伍,给我们送行,晚上十点多他们还在那儿守着,就往我们车里塞东西。”这次救援,令王伟印象深刻的不是连日奋战的艰辛,而是当地群众对消防救援人员的爱护和关心,在王伟看来,这就是人民群众和“火焰蓝”的“双向奔赴”,印证着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也激励着王伟一路前行。

现在,消防救援职责更为广泛,大到急难险重的自然灾害救助,小到普通居民火灾和社会救助,有事拨打“119”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遇险遇难时的常识。为了让“拳头”成为“铁拳”,王伟与队员更是以训备战,不断磨砺业务本领。

“特勤站不但要承担普通消防站灭火救援的任务,还要承担一些普通消防站承担不了的大型的灾害救援,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救援能力。”王伟告诉记者,特勤站是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的“拳头”和“尖刀”,未来,他会对标新要求,带好队员,发挥好拳头与尖刀的作用。

据悉,在今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执勤岗位比武竞赛”中,王伟被选派担任教练队长,带队勇获尖兵对抗赛第一名、总成绩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年内,王伟还参与完成了消防救援局“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考核和省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任务,参与承办了全省十大重点林区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和全市蒙山森林火灾实战拉动演练,为全省“1+N”消防救援站力量编配优化调整和特种灾害专业救援队“一队多能”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临沂思路”。

闪电新闻记者 丁振年 报道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沂蒙精神人物故事(有沂蒙精神的人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55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