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一点(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

2023-03-19 08:36:01 技术常识4 亲测有效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90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一次下腰,换来孩子终身瘫痪:这些兴趣班,不到年龄千万别急着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育学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1

假如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让孩子上兴趣班吗?

CCTV今日说法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5岁女孩参加舞蹈培训,练习下腰动作时,不慎摔在地上,脊髓受损,从此下半身瘫痪。

而这种因为运动训练致伤或致残的案例却不在少数。

2018年,苏州一6岁女童,因为“下腰”不当导致终身瘫痪:

图源:扬子晚报

同年5月,5岁女童在家中练习舞蹈作业时摔倒,导致脖子以下软瘫,呼吸困难:

2020年8月,许昌一8岁女童,下腰后导致双下肢瘫痪:

2021年7月,一名9岁娃练5年拉丁,患上盘状半月板损伤撕裂:

……明明只是带孩子跳个舞,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呢?孩子的身体不应该柔韧性很好吗?为什么还会发生损伤呢?那我们还能给孩子报兴趣班吗?报哪些兴趣班好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

01孩子柔韧性好,为何还会出现脊髓损伤?

这是因为舞蹈中的下腰动作,需要牵拉到脊髓。而人体脊髓的牵拉超过限度,或下腰时有失去重心地摔倒等危险动作,就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轻则影响运动感觉功能部分障碍,重则会发生半瘫痪或完全瘫痪。

脊髓损伤图▼

图源:https://www.zervosinjurylaw.com/

几岁孩子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儿童,特别是8岁以下儿童,脊柱柔韧性强,椎体活动度大,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移位。

也因此造成了对脊柱内的脊髓保护性差,脊柱可以拉伸较大范围而不出现骨折,但是脊髓在受到轻微拉伸后就可能出现损伤。

儿童在练舞时做下腰的动作,后仰时胸椎被过度拉伸,可能累及胸段的脊髓受到过度拉伸,瞬间造成一部分脊髓内的神经细胞、轴索及微血管损伤。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在提醒着我们:

  • 8岁以下儿童练习舞蹈,不能急于做下腰等动作;
  • 应循序渐进在专业的人员辅导、看护下适当做小幅度的运动;
  • 选择专业的舞蹈培训机构,老师懂得急救常识。

02给孩子报兴趣班,初心最重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反问自己一个问题:选择报兴趣班,是出于什么原因?

为了孩子?or 为了自己?

让孩子体验新鲜事物?or 弥补自己童年遗憾?

别人家都娃在学,不想输在起跑线?

没指望孩子学会什么,只是自己没时间看孩子?

看到这里,你心里也许有了答案。但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孩子的意愿永远都是首要考虑的。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安排”“被管制”“被压迫”,因为那意味着他将失去自我。

如果孩子愿意,我们也不要急着把孩子的档期排得太满。兴趣班不在多,在精在喜欢。

为了满足孩子合理的生长探索需求,我们可以带孩子体验不同的适龄兴趣课,然后由孩子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当然啦,人非圣贤,都会有私心,有些家长或多或少会把孩子上了多少兴趣班,在班上的成绩,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在朋友圈晒成果,在群里晒奖章。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家长又会“恨天不成钢”,对孩子一顿数落。

这种行为能理解,但不支持

毕竟让孩子产生“我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的,我不能给爸爸妈妈丢人”这种想法,对他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自我否定,那意味着“我的人生要为了取悦父母而活,父母开心了,我才能过好。”

但凡想要掌控,就是把孩子“物化”的过程,就是在忽略“孩子是独立个体”的现实。

03盘点9种常见兴趣班,学习时间各不同

市面上儿童兴趣班五花八门,建议学习时间也各有不同,学早了担心孩子出现上面的身体损伤,学晚了又怕错过敏感期,该怎么按照孩子年龄,选择适合的兴趣班呢?

为方便大家保存,我把兴趣班启蒙时间和学习时间,梳理成了长图,供大家参考。

好啦,说了这么多,其实宗旨就是,兴趣班只要孩子喜欢,可以报,注意数量和密度,不贪多不求全。

在选择兴趣班时,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剥夺孩子的自主权,避免时刻安排孩子的人生。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不做卷王,对是孩子最纯粹的爱。

悄悄说,凡妈听说有人给孩子报了11个兴趣班,我的天呐,这得啥家庭啊?这么有钱,孩子又那么可怜......

参考资料:

[1] 6岁女孩学跳舞,练下腰受伤致终身瘫痪 江苏新闻

[2] 几岁学才艺专家给出时间表:看兴趣还要看时机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罗欣2015.08.05

[3] 专家提醒:当心孩子学舞蹈时隐藏着的大危险 嘉兴市第二医院 2017.07.19

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2

学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学渣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想让孩子学习好,这五条就够了。作为家长,你只要知道不做什么、做什么,孩子成绩自然好。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全都浪费。

1

不要打击

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都是家长拖得后退。

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你一天天想什么呢?你是不是没长脑子?我都说了八百遍了?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就你不行?你看看人家?……

你总这么说,后果是什么?

孩子会没信心学习、厌学逃学、产生畏难情绪,会自卑、懦弱、怨恨、反叛……最后只能沉迷游戏。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家长看来,这些加减乘除运算太简单了,孩子只要做得慢、总出错,他就是笨蛋没希望了,所以大发雷霆。你这是在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孩儿。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本来一分钟就能做好。但是,刚过了半分钟,就有一个人在你耳边开始唠唠叨叨;过了四十秒,他开始又催又吼;过了五十秒,他开始又打又骂……你自己受得了吗?

唠叨打骂,只会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孩子从此认为自己真的不行,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它施加电击,狗想逃也逃不了。反复多次之后,每次蜂鸣器一响,狗就只能趴在笼子里呜呜的哭。

后来,实验人员把笼子门打开,发现狗居然不逃跑,当蜂鸣器再次响起,它仍旧趴在那里哭哭啼啼地接受电击。

这种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的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

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不断地打击、批评、指责,久而久之,他也会产生自己不行、自己很笨、自己没天赋的负面自我暗示。

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他们刚开始学习,就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负面评价,总是失败,总是受到打击,当然会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逃学的想法。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因为他的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一个人,只有状态好、心态好的时候,才能表现好。

说你行你就行

一个孩子要想成为学习高手,只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态度,二是能力。

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技巧。

有时候,只要相信孩子能够学好,就真能让孩子表现好。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挑选了一至六年各3个班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叮嘱他们保密。8个月后,对那些学生复试的时候,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色。

难道他们的测试那么准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些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是他们瞎编的,是随机选出来的。然而,这些被随机选中的孩子,成绩确实提高了。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验人员认为,因为教师收到了暗示,所以他们对这些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可能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辅导、鼓励。而同样,这些学生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帮助,所以他们更有信心和耐心去学习,给老师更积极地反馈。

学生更愿意学,老师更愿意教。这样的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怎么办?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作为父母,你不能代替老师的角色,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打击、多鼓励。

比如:出现错误不指责、不抱怨、多鼓励、多肯定,发现孩子优势、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多参与、少与别人攀比……

很多父母常说:自己家孩子某个学科不行。其实,在孩子自己还没有放弃之前,大人的放弃就是在扯后腿。甚至,在孩子放弃某一学科之时,大人都应该再坚持一下,想办法帮助孩子走过困难期。

曾经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詹青云,小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她从小学到高中,曾经转学六次,甚至都被老师劝退,说她只能考上技校。但她的妈妈一直相信她、鼓励她,还跟她说,给她算过命,到了四年级成绩就好了。结果到了四年级,詹青云还是差生。她妈妈又说,上次算错了,你到了初二成绩就上去了。结果詹青云直到高中之后,才开始名列前茅,最终高考被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同时录取。

一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其实,有很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早年也是差生。他们为何能够逆袭,是因为仍旧保留着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勇气,没有因为早年表现不好而被家长放弃。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既不会智商很低,也不会智商超群。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也不会啥也学不会。说自己孩子没有哪方面天赋,这是用天赋作为借口,让孩子放弃努力。

能不能学会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学、敢不敢学是态度问题。不可能人人都是学霸,但成为学习高手,名列前茅,还是很容易的。只要孩子自己不放弃,总有办法能够提高成绩,这不是一场考试,也是人生的一次修行。

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至少可以做到一条,别拖后腿,别打击,多鼓励。

2

不要包办

简单的事情不会做,学习就更难做到。

有很多家长问:我家孩子都七八岁了,总觉得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咋办呢?如果你去问他们:你给你家孩子系鞋带吗?他们会说:系啊。

你家孩子都上小学了,连系鞋带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是自己做,凭什么学习这么复杂的事情,他就会当成自己的事,那明明就是你的事嘛。

你是否常这么做:看着孩子写作业、总是告诉答案、错了就改过来、替孩子做决策、照顾孩子无微不至、不让孩子自己尝试、不给孩子选择机会……

孩子在学龄前,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被父母控制包办,被照顾得事无巨细。孩子没有培养出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上学的时候,学习也一定不会积极主动。

因为是你,亲手剥夺了他独立应对事情的能力。

你看那些学校门口,替孩子拎书包的家长,都是爱心用错了地方;那些在培训机构门前,替孩子拎琴盒拿球包的家长,也都是用错了爱心。

这个跟学习成绩有啥关系?当然有关系。

如果他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没耐心,学习的时候,他凭什么能够上课坐住四十分钟?凭什么能够专注不走神?凭什么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凭什么能够克服难题?……

怎么办?

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一是在学龄前,就要培养好独立做事的习惯。而且最好更进一步,尽早开始家务劳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责任,让他有成就感、责任感、同理心。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当教育局长时,第一个提倡的就是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他说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时,孩子一个人拿三个包,也不让他伸手;反观有的家长,自己大包小包拎着,孩子空着手大摇大摆地在前面走,都不知道心疼你,以后怎么会心疼别人,一辈子都不会幸福。

二是要独立完成作业。这一点很多家长做不到,也做不好。

很多父母看起来很负责,一直陪在孩子旁边,盯着他写作业。一发现错误就给他改过来;当孩子问他怎么做,就直接告诉答案;发现孩子进展慢,就开始打骂吼……这样的陪学不但无益,而且危害很大。

你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但跑得早不一定跑得远。有一个孩子,小学一直是班级第一。原来他妈妈是小学老师,从小就一直给他补习各个科目,让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结果最后连高中都没考上。因为小学维持的那些表面繁荣,到了初中一律不适用了。

如果一个孩子连作业都写不好,那他在课堂上也很难认真听讲,也不会积极回答问题,更不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孩子如果基础比较差,刚开始独立完成作业有难度,父母当然可以适当陪伴,帮助他渡过难关。但帮助支持不是越俎代庖,给方法不要给答案。……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在这里就推荐一个策略。比如我家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做了约定:他回家之后就开始写作业,什么时候写完,之后的时间想干嘛干嘛。我们彼此都遵守约定。当他发现剩下来的都是自己的时间,他就会主动地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个转变才是根本。

所以,从小事就要开始锻炼,懒得自己系鞋带的孩子,学习一定更懒。

3

不要定性

把学习归因为天赋,而不是努力,这是学习差的最主要原因。

定性就是贴负面标签,就是之前说的,给孩子的成长画上句号,从此宣告他某一科学不会了,或者他学习就不行,他就是差生的命。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你怎么这么笨?女孩数学不行?成绩不好证明你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找借口(别人有天分)……

这些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孩子会学习没信心、放弃尝试和努力、害怕失败、拒绝挑战、逃避困难、自欺欺人、总是找借口……总之一句话,他也从此相信,自己就是这个命。

这就是:固定型思维。

相反,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总结优等生的特点,就是“成长型思维”。

乔丹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居然落选了学校篮球队,教练告诉他,“你的篮球技术不够好,身高也只有178厘米,以后不会在篮球方面有好的发展,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

如果因为这次失败,乔丹就退出了,那么历史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天才。

这时候,他的母亲站出来,鼓励他说:“去用你的努力向教练、同龄人、同学们证明,证明他们是错的,不要放弃。”

没有天才,只有努力。无论是乔丹还是布莱恩特,都是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才成为“天才”。

但,固定型思维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考试分低说明自己很笨;努力了很多次失败了,说明自己不行;一件事情做不好,说明自己没天赋;如果我有天赋,应该可以轻轻松松做得很好……

学习只有两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只要你有不放弃的精神,敢于不断挑战,能力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可悲的是,我发现很多孩子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而是“认为自己不行”。谁给他们造成的这种“限制性的信念”?很多都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

对于任何一场战斗来说,只要自己没有放弃,那就永远没有结束。

怎么办?

如果给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只提一条建议的话,就是这个词——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最负盛名的研究成果,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一丹奖(教育领域最高奖项,奖金3,000万港币,比诺贝尔奖还高三倍多)。

她写过一本书《终身成长》。任何一个把这本书看进去看懂的学生,都会成为学霸。

终身成长的内容太多了,这里不展开,只说几条建议:把错误当学习看、把失败当经验看、把挑战当机会看、把努力当目标看、把缺点当优点看、没有完美只有成长……

比如,如何把错误当作学习?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打骂吼,鸡飞狗跳,心脏犯病,其实是家长自己也没有成长型思维。我常跟孩儿说:“小时候你是不是1+1=2也不会,后来怎么会的?”孩儿就会熟练地接下茬:“学了就会。”“如果一次考试只考了80分,错了很多题,说明什么?”“说明错的题不会。”“怎么办?”“再学呗。”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朋友,如果你既不懂得辅导孩子的科学方法,又不知道成长型思维,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真诚的建议你,完全可以做到最后一条:闭嘴。

不添乱,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虽然这里不打算对于成长型思维赘述太多,但有一条大多数家长都会忽略的事情,还是要提一下,就是千万别夸奖孩子聪明,这个无原则的夸奖极容易造成孩子的固定型思维,为什么?

如果你夸奖孩子聪明,他就希望通过成功证明自己聪明。学难题会失败,而失败会证明自己不聪明,所以,他会抗拒挑战。但他如果不接受更难更高的挑战,就不会有成长和进步。自我聪明的感觉把他限制住了。

那应该怎么办?很简单,夸奖孩子努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当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有勇气继续挑战,所以才能够不断进步。

失败从来都不是成功之母,能够从失败中学习才是成功之母,不害怕失败敢于挑战才能不断成功。

成长型思维是所有学霸的必备技能,只此一条,就足以让成绩大幅提高。

4

不要纵容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斯坦福大学做过一系列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比如棉花糖),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实验者返回房间时,得到相同的两份奖励。

是立刻吃了眼前的棉花糖,还是忍住等阿姨回来给两块棉花糖?——这就是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更好的SAT成绩、身体素质、人生成就等……

当时,有一位妈妈匆匆赶到幼儿园,准备接上女儿离开。一位研究员兴奋地跑到她的车前,激动地说:“在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中,您家女儿在等待棉花糖奖励时,坚持的时间最久。”

研究者一脸自豪,这位妈妈却一头雾水。

40年后,她的女儿苏珊·沃西基成为YouTube的CEO,被誉为“谷歌之母”,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8位。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的性格、行为、特征,到底多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未来,科学上还需要不断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延迟满足、自控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小孩连吃口糖都忍不住,怎么能够忍受教室漫长的学习时间,忍受枯燥的作业,忍受艰难的学习,忍受之后人生的无数挑战?……

你是否有过这些行为:吃不起喝不起吗?小孩开心最重要、孩子想干嘛干嘛、孩子的要求都满足、孩子哭闹无所适从、不满足孩子说明我不爱他……

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被骄纵的孩子往往无责任感、自制力差、过度依赖父母、自我中心、任性不讲理、无自我价值、没有规则边界……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些溺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句话:“爱是易碎品,用力过猛,易酿成悲剧。”

怎么办?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有一句教育名言:“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随时表扬,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多鼓励、多激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和热情。但是,这些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像脱缰的野马,有可能跑偏,所以定期批评,要时不时地给年轻人拉一拉缰绳。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更要立规矩,建立彼此共同遵守的规则,让孩子学会成长的边界。

有的家长会说:立了规矩也没用啊。你可以想一想,当一个孩子在外面和别人比赛,他会遵守规则吗?显然会,因为有明确的规则和奖惩,他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规则。家里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和长辈一味纵容,没有规则意识,只会惯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别说学习成绩了,做人可能都成问题。

当然,立规矩也要有些注意事项,比如:以爱为先,共同遵守,孩子参与,事先明确,前后一致,提供选项,接受自然结果……但归根结底,父母是孩子的首要责任人,必须要负起最基本的责任。

有一次我和朋友带着俩家娃去玩,孩子们要打游戏,朋友就打算拿钱让他们随便玩。我给拦了下来,我说现在不缺这几个钱,但不能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所以只给他们够玩五个项目的钱,让他们自己选择。因为是他们自己选的,所以会比较好坏,主动选择和放弃,玩得很开心,也很满意。

有边界才有自由。

说回最开始的心理学实验,自控力不是只摆着一个诱惑,用畸形的方式去“训练”孩子的忍耐力,而是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生长环境中,他会慢慢形成自控力,懂得为了目标去坚持和努力。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5

不要忽视

最后一条,不要忽略孩子,不要对他漠不关心。

要理解他、尊重他,倾听他的感受,帮助他克服困难。

孩子的内心是一把锁,你可砸开它,也可以找到钥匙,轻松的打开它。


其实,这里跟各位家长分享的五条,对应的就是四种典型的家长:严厉性家长打击指责,控制型家长越俎代庖,溺爱型家长纵容放任,忽视型家长漠不关心。无论哪种类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家长自己就是固定型思维,认为孩子的成绩靠命、成长靠运,如果孩子刚开始表现不好,就没希望了。

一个家长,如果轻易给孩子的能力判了死刑,什么样的名师也拯救不了。反之,无论老师、同学多么打击孩子,让他自己没了自信和勇气,家长都应该作为最后的一座山、一个港湾,呵护着孩子,鼓励着孩子,让他有继续挑战、不断成长的动力。

要想让孩子成绩好,在技能的层面,家长都不是专家,就别瞎指挥瞎添乱。但是在心态层面,家长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不需要家长们做什么,只要不做什么,就能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最后几个小的练习,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1、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

2、总是做错题怎么办?

3、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考好了怎么办?

4、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5、如何表扬孩子?

6、青春期的孩子有问题吗?

……

最后送给各位家长朋友一句话:你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北山读书

编后记:这是一个讲座的节选,对于大多数学龄孩子的家长都适用。尤其在国家双减政策、普职分流的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关心重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家长朋友。

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3

大多数家长想让孩子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学习武术不仅使得孩子身体更加强壮,而且有助于自我保护和保持健康,那么,孩子几岁可以学习武术?武术学校推荐?

嵩山少林武术学校,6-17周岁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学习武术最好,习武要趁早,越早学习武术,越早受益。

6岁以后的孩子,身体发育、协调能力、灵活性发展很快。模仿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发展得很快。为学习武术打好基础。

嵩山少林武术学校,老牌学校。办学40余年,正规学校,管理模式规范,文武兼修,值得家长选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雄厚,是孩子们学习武术的好地方。

有家长担心孩子发育问题,这个完全放心,学校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有的,为了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主食有米饭,馒头,包子,面条等,又晕有素,选择两荤两素即可,喜欢吃什么选什么,吃饱不浪费。饭后有应季水果可选择,孩子们的营养有保障。

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2022招生网站

学钢琴的最佳年龄(孩子几岁学钢琴最合适呢)

几岁学钢琴(孩子几岁学钢琴最合适呢?)

几岁适合学游泳(孩子几岁开始学游泳合适?)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一点(孩子的几岁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53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