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内容(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

2023-03-19 05:08:01 技术常识4 内部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34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泊头泥塑:指尖上的传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1

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许艳艳 报道

7月7日,记者来到沧州泊头市军西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掀帘进屋,只见上百件泥塑作品整齐摆放在展示架上。喜羊羊、灰太狼、兔爷、包拯、郭子仪等混在一起,颇为喜感。

“三痴斋”泥塑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古典名著,人物刻画传神。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走进一组红楼梦人物泥塑,细细端详,大色块的使用,让泥塑在细腻中不失厚重;人物表情写实,眼神传神且各不相同;性格亦呼之欲出,欣赏的同时,似可与泥塑间展开“对话”。另一件包拯泥塑,沿用京剧中的黑脸造型,同时将头身比例压缩至1∶2,最终呈现的包拯可爱又不失威严。

在另一侧未经上色的泥塑前,记者驻足观看。造型各异的神兽、狮子,嘴巴大张的女孩等,与上色泥塑比,魅力不减。凑近打量,狮子的舌头翻卷出漂亮的弧度,女孩的缕缕头发层次分明,趣味十足。

这里是传承已超百年的泊头“三痴斋”泥塑工作室。谈及泊头泥塑的独特魅力,泊头“三痴斋”泥塑第四代传人宋长峰一语道破,“大运河畔的地理位置为泊头泥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泊头泥塑讲究‘塑’跟‘绘’并重,泥塑做完不彩绘,一样可以看出人物的机理和表情。”

在泊头泥塑史上,“三痴斋”泥塑影响巨大。“三痴斋”泥塑工艺发端于清光绪年间,如今已有148年的历史。百年的传承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泊头“三痴斋”泥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长峰结合大众审美,对泥塑作品加以创新。他将包拯头身比例调整为1∶2,制作出的包拯可爱又不失威严。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像其他非遗一样,泥塑也面临着吸引当下受众的发展困境,不过我很看好它的未来。要想让更多人接受泥塑艺术,就要往前求、往深挖。”

宋长峰缓缓道来:“往前求,就是顺应当下大众审美,比如我们做了灰太狼、喜羊羊、熊出没、小黄人,就是从娃娃开始培养大众对泥塑的喜爱;往深挖,即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雕塑元素,展现中国泥彩塑之美。”

宋长峰来到工作间,拿起一尊人物泥塑的半成品,从工具包中抽出塑型刀,一遍遍在人物的鞋上拍打、压刻。不一会儿,原本扁平的泥巴上棱角分明,可清晰分辨出左右脚。

泥塑制作共有十几道工序,皆为手工制作。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在他身旁,徒弟刘丽娜正在为一批寿星泥塑上色。“我们不能将泥塑停留在非遗上,而是通过走泥塑工艺品化的路子,形成商品,这样才能让大众看到并爱上这门艺术。”宋长峰说,“‘三痴斋’从2008年开始,通过生产企业定制产品实现盈利。”

盈利的同时,宋长峰也意识到培养后继人才的紧迫性。“从选土到造型再到上色,泥塑的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制作,如果这项手艺失传,对这门艺术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刘丽娜正在赶制一批寿星泥塑,通过销售企业定制产品,“三痴斋”泥塑工作室已实现盈利。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宋长峰从2008年开始收徒传艺,目前共带出17个徒弟。此外,他还在家中、学校开设泥塑体验课,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泥塑、爱上泥塑。

对于泥塑的未来,宋长峰充满信心。“经过历史的沉淀,如今我们泥塑行业的整体水平,以及国家对泥塑的保护、挖掘和整理,都达到了非常好的程度,加上老百姓收入水平提高,大家对于收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泥塑的春天就要来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2

新华社太原7月29日电(记者王劲玉)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捏一捏、揉一揉,时而用木签在泥团上雕刻几下,不一会,一个人像跃然而出,不仅样子相似,连神态都很契合。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年轻人张荣因为给路人捏泥塑而走红网络,在他的手上,古城墙根的黏土像是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张张神态各异的脸。

张荣在打理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摄

张荣是平遥泥人雕塑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小的泥人,他已经捏了十几年。“我自己还创作了许多特色人物、动物泥塑,也很受欢迎。”张荣说。

张荣为游客制作的泥塑。受访者供图

张荣出生在泥塑世家,“我父亲主要从事寺庙塑像工作,总看他捏,多多少少能学会一些。”从小的耳濡目染增强了张荣的艺术底蕴。

平遥古城具有2800多年历史,这座文化名城也丰富了张荣的创作底蕴。“平遥的双林寺里有两千多尊不同朝代的彩绘泥塑,艺术价值很高,我从小就看这些泥塑,才有机会研创自己独特的捏塑方法。”张荣说。

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对题材的构思,张荣在材料选用、色彩搭配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捏出来的泥人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该夸张的地方夸张,该放大的特点要放大,捏泥人,先要会看人。”

从2010年开始,张荣已经为2万多人捏人像,如今现场制作一个泥人,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泥塑,他还专门开设了一家泥塑艺术馆,向游客宣传古老的泥塑艺术。张荣认为,把泥塑和人物肖像结合是对传统泥塑的传承和提升,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他用创新为这门手艺注入新的活力。

张荣制作泥塑的工具。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摄

近年来,张荣开始在网络上崭露头角。“在短视频等平台上,我的作品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张荣说,如今自己仅凭一张照片就能完美地捏出一张脸,虽然创作难度更大了,但却赋予了泥人更多的内涵。

来源: 新华社

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3

泥塑新传人的新思维

半月谈记者 张健 李亚楠

陕西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据陕西省文旅厅统计,该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6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581人。

在被称作“中国泥塑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200余名村民常年从事传统泥塑制作生产。2018年,1994年出生的胡锦伟从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加入凤翔泥塑的传承队伍。

胡锦伟:我们六营村被十里八乡叫做“泥塑村”,从小生活在这里,我一直觉得泥塑没什么稀奇的。家家户户都会做泥塑,我们家也不例外。上了大学之后,当我把家乡的工艺品带到同学面前时,他们仿佛见到了宝贝,表情特别夸张。后来,随着我慢慢接触到天津的泥人和年画,对于家乡凤翔泥塑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

我的父亲胡新明是凤翔泥塑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耳濡目染下,泥塑其实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就像发小一样熟悉。临近毕业时,我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回到家乡,加入凤翔泥塑传承队伍,将这项千年技艺传承下去。

胡锦伟正在为半成品的泥塑勾勒线条 李亚楠 / 摄

家人对于我的决定非常支持。我想,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从2018年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凤翔泥塑如何传承?我又能为凤翔泥塑做什么?

许多年轻人对于非遗的认识停留于博物馆,觉得它们只是放在展柜里供人参观的老物件。因此,要让凤翔泥塑传承下去,就必须打破非遗与年轻人间的隔阂。不然,有朝一日,凤翔泥塑等非遗技艺可能只剩下一段段影像资料,被束之高阁了。

胡锦伟:经过一番调研,我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切入,对凤翔泥塑进行创新和调整。

首先,我对传统泥塑的形象和造型比例进行了调整,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让泥塑变得憨态可掬,更加可爱。

接着,我开辟了几条新的生产线,以国潮风为引领,对一些经典的泥塑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在兼顾实用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围巾、背包、眼罩等。我通常会在设计一款新的周边产品后,制作几个不同的版本让身边的朋友试用,根据他们的反馈对产品的各种细节进行调整,比如眼罩的材质、背包带的长度等。

最后,我还尝试开发以凤翔泥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设计了很多体验包和体验材料。目前,清华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院、武汉纺织学院都把我们这里作为挂牌研学基地,有的老师带学生来这里一待就是1个月,最多一次我们一周接待了5个研学团队。

从长远来看,光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非遗保护必须找到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发展之路。

胡锦伟:一方面,非遗传承人的理念要变。不能故步自封,囿于教条,比如有些老手艺人依然坚持传男不传女的思想,这往往会使手艺难以传承下去。

另一方面,非遗技艺要守正创新,我们要传承和保护的是文化,对于非遗技艺形式、内容的创新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非遗作品,很多都是过去人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或用品,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让非遗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传统文化,大学毕业后返乡加入传承大军,引入创新思维,让非遗更年轻、更有活力。

胡锦伟:当前,非遗传承群体老龄化是比较严重的。年轻人的参与可以为非遗技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他们从同龄人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可以把产品带入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10期)

有故事背景的泥塑图片高清(有故事背景的泥塑图片)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内容(泥塑的传承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44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