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9 03:48:01 技术常识4 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70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登封十大历史故事系列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文化网官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1

尧 访 许 由

上古时,嵩山地区有一个许氏部落,部落首领许由品格高尚,不慕名利。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是唐尧年纪渐大,时时留心各部落的贤才,以备让贤。

后来尧王听说嵩山、箕山一带许氏部落首领许由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就想把王位传给他。于是就派使臣到嵩山访贤并传达尧王的旨意。使臣们日夜兼程,来到嵩山地区,向当地百姓打听许由的住处在嵩山之南的隐士沟,于是就找到许由,讲明了来意。许由一听,连连摇头说:“感谢尧王好意,天下贤人很多,我许由连一个小小的许氏部落都治理不好,怎么能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呢?请您回去吧!”使臣无奈只好回去复命。

许由猜想尧王还会派人前来,于是就迁居箕山,并和巢父结为好友。一日,许由让儿子下山采集火种,日将落山还未回来,巢父就和许由下山到冒烟的地方寻找儿子。他们穿过一道道山沟,在山下一沟沿边见到一只鼻子窜血的豹子,周围荒草地有搏斗的痕迹,许由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听到沟对岸儿子的应声后,才放下心来。谁知这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发了大水,沟里水急浪高,许由和儿子只能隔沟对望,过了好长时间水小了才淌水到了沟对岸和儿子会合,三人便带着火种,拉着死豹一起上了山。于是就留下了烟庄、豹沟、隔子沟等村名。

不久,尧王听到使臣汇报后,亲自来嵩山访贤。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箕山找到了许由。当时许由正在犁地,尧王就深施一礼说:“上次派人来访,是对您的不尊重,这次我特意来请您出山,继承王位,治理天下。”许由委婉拒绝说:“我没有才德,不能治理天下,请您另请高明吧。”尧王说:“您是太阳,太阳已经东升了,而我还在燃着一烛之光,光焰微弱;您是及时雨,大雨已婚普降,而我的点滴之水真是微不足道。您继承王位,天下一定大治。”许由赶紧说:“您治理天下,大得民心,我就像鹪鹩鸟筑巢于深林,不过占树一枝,就像鼹鼠饮于河边,不过仅为喝饱肚子,我实在没有什么本领,还是请您回去吧。”

许由的回绝,使尧王很一时找不到了话题,看到拉犁的牛屁股上绑着一只簸箕,就问原因,许由一笑说:“谁走慢了,朝簸箕打一下,它就知道是打它的。”尧王若有所思后明白许由是怕牛疼痛,就又问道:“这两头牛,哪头走得快?”许由说:“黄牛快,黑牛也不慢。”尧王点点头说:“啊,都快,还是您调理得好啊。”又劝他继承王位,许由还是坚决不答应,尧王只好打道回府。可是走了不远,许由追上来说:“大王,当着牛的面,没法说谁快谁慢,实际上还是黄牛快。”说完就又回头犁地了。尧王心想,许由爱牲口尚且如此,有缺点不当众揭短,有惩罚却不加重刑,肯定能做到爱惜百姓,只有再想办法请人出山啦。

第二年春天,尧王又亲自到箕山,请许由做九州长。许由听了觉得心烦,赶紧捂住耳朵,尧王离开后就跑到山泉边洗耳朵,这时巢父牵牛到泉边饮牛,见他正在洗耳朵,就问他缘故。许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巢父,巢父一听,冷嘲热讽的说:“算了吧,还得怨你自己,你若不到处游走显露名声,怎么会有这种麻烦?你在这里用泉水洗耳朵,就不能再饮牛了,以免染污了牛嘴。”说完就牵着牛到上游去了。许由苦笑着说:“水是流动的,洗耳朵的水流走了,又有新的泉水生出来,人喝了也不会弄脏嘴巴的。”

之后,许由仍旧过着隐居的生活,并经常到泉边来捧水喝。村人看他捧水很不方便,就给他了一只水瓢。他舀水喝了之后,就将瓢挂在树上。可是风一吹,瓢就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许由听了,又觉得心烦,就把它扔到了山崖下。许由死后,人们把他埋葬在箕山顶上,后来尧王封他为箕山公神。

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2

​《都挺好》电视剧热播,又引起了一轮全民追剧。其中,姚晨演的苏明玉,更让许多人从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在父母偏心下的影子。

事实上,父母偏心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正所谓“古已有之”。其中,在《都挺好》电视剧的第四十二集里,当苏明玉几句话把苏大强气到病房里后,苏明玉的男朋友石天冬就给她讲了那个“古已有之”的故事。

巧了,这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登封。

文 | 赵呆子

编辑 | 王小米

母亲偏心,手足残杀

父母对子女的偏心,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后果呢?

在《都挺好》电视剧里,由于母亲的偏心,一方面使苏明玉对父母的恼恨一直无法释怀;另一方面使苏明玉与二哥苏明成之间也骨肉成仇。

苏明玉,从上大学开始,就与苏家断绝关系,开始了自我创业,直到母亲去世,都再没有回过苏家。但是,这种状态对于苏明玉来说,并不是好受的,她的内心一直极度熬煎。

由于这种状态不合常情常理,一方面她因母亲的偏心而恨恨不已,一方面她还需要血缘上的归属感。

所以,她一边为了寻找血缘上的归属感,为苏家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为母亲办丧事,为大哥找工作,为父亲买房子找保姆;一边觉得做这些事情是那么的别扭和出力不讨好。

以致于最后当她歇斯底里地向苏大强发彪时,苏大强竟认为她是她母亲的鬼魂附体。

因此,她在这无法选择的血缘链条上痛苦到了极点,她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此时,她的男朋友给她讲了郑庄公与姜氏后来发生在登封的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许多史书中,记述最详尽的算是《春秋左氏传》了。

公元前7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从申国,也就是今天的南阳,娶了个老婆叫姜武,然后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

老大为什么叫寤生呢?寤者,逆也。也就是说姜氏生老大时,腿先出来了,难产,姜氏因此差点儿要了命。因此姜氏看这个儿子就特别的不顺眼,待有了老二后,就更是不待见他,处处偏心向着老二。

首先,姜氏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废长立次。国君本来应该老大寤生继承,她却非要让老二段继承,好在郑武公没犯糊涂,还是让老大继承了王位。史称郑庄公,“春秋三小霸”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有为青年。

然后,当老大继承了王位后,姜氏依旧偏心老二,又在老二的封地上打主意。

先是非让老大把制邑这个地方,即历史上著名的天险之地,现在荥阳的虎牢关分封给老二。

老大的警惕性很强,他马上意识到母亲这样做是想让老二据虎牢天险以谋反,于是就找了个理由说这地方不好守,弄不好会死人的。

姜氏没有办法,就又提出让把京邑之地分封给老二,大臣蔡仲看出了姜氏的偏心和阴谋,劝老大拒绝,可老大觉得一二再地驳母亲面子,实在过不去,就答应了。

姜氏这两次偏心,不仅帮助和纵容了老二公叔段的野心膨胀,也让老大郑庄公大大提高了对老二谋反的防备之心。

终于,公元前722年,老二偷袭老大,可他哪里知道,早准备好的老大一下子就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把他赶出了京城,还一直追赶到鄢邑,即现在的许昌鄢陵一带。

最后老二没有办法,只好逃出郑国,跑到共国,开始了海外流亡生涯。

在上面讲的历史故事中,由于姜氏的偏心,同样也造成这两大恶果。

一方面郑庄公与公叔段最终为争夺王位骨肉相残,弄得你死我活。

另一方面,郑庄公对母亲姜氏的偏心也恨恨不已,为泄怨恨,他不仅把亲生母亲流放到了颍城,即现在的登封市君召乡的黄城一带,而且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可是,苏明玉和郑庄公面对这样的恶果,又能怎样呢?

剧情和史实证明,苏明玉与郑庄公哪一个都超越不了来自血缘的纠缠和宿命。

放下,是最好也最难的解决办法

郑庄公同样超越不了血缘的宿命,他发毒誓后,很快就后悔了。怎么办呢?大臣颍考叔给他想了个极笨的办法——掘地见母。

你不是说除非到了黄泉,决不与母亲相见吗?可你现在又想见母亲,那好,咱就在地下挖个“黄泉”,然后让你和母亲到那里见面!

如此,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既没有言而无信,违背了自己发的那个毒誓,又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母亲,可谓皆大欢喜。史载其情景为:“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洩洩!”

让我看来,我这个老乡颍考叔的办法也实在是笨得可以,简直是让郑庄公做一个自欺欺人的傻子。

可没想到效果倒蛮好,不仅解决了国君家里的矛盾,还让郑庄公以孝行垂范天下。

全天下人不仅没有嘲笑这个办法笨,而且从颍考叔到郑庄公,全因此而千古传颂。

可对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母亲已逝,掘地见母是不可能了,又如何才能释怀了呢?

她的男朋友石天冬是个聪明人,他帮助苏明玉分析说,现在你母亲已去世了,你与母亲的矛盾,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继续恨你的母亲,用母亲偏心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永远处于委屈怨恨所带来的痛苦与熬煎之中。

另一条就是选择放下,放下母亲偏心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回归到无法超越的血缘宿命之中,享受现有的亲情之乐。这样,放过了别人,更放过了自己。

这真是个不解之解的方法,也是唯一能让苏明玉走出痛苦的方法。虽与颍考叔的办法不同,但异曲同工。

历史留下的是登封黄城故城

《都挺好》热播,我也狠追了一把。

当剧中提到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时,我耐不住性子,驱车来到了位于登封君召乡北部的黄城村。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

我想信,没来过的人,谁也不敢相信,当年郑庄公母亲姜氏流放的黄城的城墙还在!

从郑-少-洛高速路的登封君召口下,往北约三四公里的样子,进入一个叫黄城的村子,穿过村子,再往东一拐,就是古黄城遗址。

从远处看古黄城遗址,就被古人建城的匠心所折服。整个古城背靠嵩山西南的一个山丘,当地人称马鞍山,除北面与山丘延缓下来的坡地相连之外,其他三面全部临沟临水,且沟深都达几十米,想象当年里边如果有水,以春秋时的攻城水平,真是易守难攻。

走进城内,四周夯土做的城墙虽已高高低低残破不堪,但想一想它还保存着2700年前的概貌,还是不由令人震憾。

特别是近前查看这些夯土墙时,会发现上面布满了直径约有10厘米左右的小洞洞,我随手折了根长长的野枸条往里探了探,竟没有到底。

这是当时工匠们为了城墙的坚固,在夯土的过程中横竖夹入的木棍,可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木棍终于一点点朽掉,于是就成了现在的一个个空洞。

站在古城内绿油油的麦田里,望着四周高高的城墙上荒草杂树凄凄,想着颍考叔当年为主子绞尽脑汁苦思法子的形象,不由感叹起历史的奇诡。

在这几千年来修修䃼补的城墙之内,不知发生过多少或乐或悲的传奇故事,而如今这一切都已被雨打风吹去,不见了踪影。

然而,这些遗存下来的城墙,似乎一下子又把我们带入了那曾经的春秋时代,仿佛颍老叔、郑庄公、姜氏都没有走远。

今天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窟窿,小窟窿,窟窟窿窿到黄城。”就是说当时母子两人,按照礼仪,郑庄公从大窟窿进去,姜母从小窟窿进去,一直走到黄城的黄泉相相见。可见,当时有许多围观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看过黄城遗址,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又来到位于黄城西南不远的阴司沟,据说,这正是两千多年前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道。

沟呈东西方向,深度和宽度均约10米左右。

当然,当年的颍考叔修建的黄泉地宫已经不见了,当年不见天日的隧道也成了露天的沟壑,但它距离黄城这么近,又有一直以来的民谣和地名作证,再加上左丘明“春秋笔法”的记载,我完全相信眼前的一切与历史相符,是真实可信的。

尾声

《都挺好》看完了,黄城看过了,“登封故事”也讲完了。

苏明玉和郑庄公,一虚一实,隔着近三千年的两个人,在问题无解的痛苦中,分别遇到了石天冬和颍考叔两位智者,最终都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血缘亲情。

我只有一个女儿,做一个偏心父母的机会是没有机会了。

我也愿天下少有偏心的父母,即使有,我想也大多缘于误解,即使不缘于误解,也愿看过《都挺好》电视剧,听了“登封故事”,也当放下才是。

因为,父母无法选择,除了理解,还有原谅。

因为,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何况是父母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赵呆子,原名张国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歌、小说等。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3

□尚自昌 文图

汝州历史上有许多称谓,临汝就是其中之一,且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汝州之名早700年,曾与汝州并称,至1988年先后使用4次。

A

汉代的临汝侯国

秦统一中国后,吸取了周亡的教训,废除了夏朝以来的分封制,创立了治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郡县制。

汉代高祖刘邦立国,又吸取秦没有分封藩王拱卫京城而短命的教训,对地方管理实行的是郡国制度。郡指郡县,继承的是秦的管理制度;国指封国,是秦之前的分封制。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和诸侯统治。“七国之乱”后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元光三年(前132),天子封灌婴孙贤为临汝侯,续灌氏后,八岁,坐行赇有罪,国除。”这里的“临汝侯”是“临汝侯国”的国君。

灌贤治下的“临汝侯国”,史学家一致认为在今汝州境内。这是汝州最早出现“临汝”之名的文献记录。

灌婴是商丘人,汉朝开国功臣,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颍阴侯。吕后死后,灌婴与周勃等拥立文帝继位,升为太尉,周勃死后继任宰相。灌婴在丞相任上去世,谥号为懿侯,其子灌阿继承其侯国,在位28年。灌阿死后儿子灌强继之,在位13年后因罪国除。两年后汉武帝封灌婴之孙灌贤为临汝侯,作为灌婴的继承人。八年之后,灌贤因犯行贿罪,封国被撤。

灌贤生卒年不详。国除的原因是本家的叔叔灌夫。灌夫在宰相田蚡的家宴上,因不满田蚡的慢待,对灌贤“使酒骂座”而得罪了太后的弟弟田蚡。田蚡后来罗织罪名将其全家斩首示众。灌贤曾为叔叔说情,后被人告发犯行贿罪除国,不知所终。

临汝侯国在汝州哪里?一直是个谜。有人认为应在临汝镇一带,或因唐代设临汝县的原因。从近年汝州城周发现众多汉墓分析,很可能现在的汝州城区就是临汝侯国的国都。

东汉永元八年(96),在江西抚州一带置临汝县,这个临汝县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朝代的更替,至隋开皇九年(589),隋大军在太子杨广带领下攻占了南陈的国都建康(南京),俘获陈后主陈叔宝,标志南朝灭亡,中国南北再次统一。隋统一南方后设州县管理,合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改临汝县为临川县。这个存在近500年的临汝县与汝州没有一点关系。史书上这五百年间出现的与“临汝”相关的内容多与这个临汝县相关。这个临汝县在江浙影响很大,特别在南宋又以临川的别名提起。

B

唐代的临汝郡

《旧唐书地理志二》:汝州望,隋襄城郡。武德四年(621),平王世充,改为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贞观元年(627),以废鲁州鲁山县来属。其年,省梁县,仍改承休为梁县。八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695),置武兴县(705年改中兴县,706年改龙兴县)。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开元二十六年(738),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742),以许州之襄城来属,仍改为临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汝州也。

天宝元年,汝州改为临汝郡。这是重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对地方实行郡县管理,初将全国分为36郡,后来增加至46郡。之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对地方管理采用的基本制度,只是有时称郡有时称州,与郡平行用的还有府、京等,多为京畿或要郡。

隋统一以后,在行政区划上恢复了秦的郡县结构,改为州县二级制,汝州地称伊州;大业三年改州为郡,仍为郡县结构,汝州地称襄城郡。

唐承隋制,实行州县制。天宝元年(742),唐玄宗改州为郡,汝州更名为临汝郡。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银川辖县市)继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实行的仍是郡县制。至德三年(758)二月,肃宗改元乾元,改郡为州。临汝郡改回汝州。

临汝郡在唐代存在17年,见证了大唐由盛变弱的原因和开端。

唐代诗人王维撰写的《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收入《全唐文》中。碑铭中的临汝郡太守姓韦名斌,西安人。睿宗时宰相韦安石之子,天宝年间拜中书舍人,兼集贤院学士。天宝十四年(755)任临汝郡太守,为政宽简。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于年底攻陷洛阳,洛阳周围诸郡先后投降。临汝郡太守韦斌被叛军捉获后押送洛阳,被安禄山授予黄门侍郎,不久忧愤而卒。乾元元年,李亨追赠韦斌为秘书监。韦斌是诗人,与王维是好友,《全唐诗续拾》收其诗一首。此碑撰写于皇帝追赠韦斌之后的乾元年间,临汝郡已改为汝州。

郡改州后,在唐代的正式文献中,出现州郡并存的现象,即在州名后用小字标明郡名。成书于元和八年(813)的《元和郡县志》:“汝州:临汝,望。开元户二万六千五十三,乡六十;元和户一万三千七十九,乡三十七。”这里的“汝州”原书是大字,后面均为小字。是对汝州的注解。新版书将后面的小字加括号处理。说明元和前后一个州有两个名字,前州后郡,在非正式场合临汝一名是可以用的。

C

唐代临汝县

《旧唐书地理志二》:临汝,先天元年置。贞元八年(792),以梁县西界二乡益之,兼移县于石壕驿。

《元和郡县志》:临汝县,上。东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梁县地,先天二年置。贞元七年,刺史陆长源奏请割梁县西界二乡以益之,乃自下县为上县。

秦置的梁县辖地为今汝州及周边伊川、汝阳、宝丰、鲁山等县的部分区域,为三川郡(治洛阳)的大县。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以后曾将梁县拆分成四五个小县,比如杨楼镇石台村一带为石台县,汝州城西十里一带为治城县,纸坊镇一带为东汝原县,小屯镇一带为南汝原县。隋基本恢复了汉的梁县辖区,只是在梁东析出了承休县,治在今汝州城内。唐承隋制,梁县仍是汝州所辖最大的县。

李世民继位后的贞观元年(627),因汝水将伊州州治所在的梁县(治在今王寨乡樊古城一带)城北垣冲毁,州政府奏请中央将伊州和梁县移治东北40里的承休县,废去承休县。梁县“兼并”承休县后又成为全国有名的大县。

先天元年(712),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任姚崇为紫微令,就是大唐的首席宰相。姚崇自幼在梁县西部的广成泽生活,在广成泽遇高人指点而改变人生,成为从广成泽走出的大唐名相。或许是他对家乡的特殊感情,这一年中央政府批准汝州梁县析分为两县,在梁县西境置临汝县。

史料显示,这个临汝县县治有两处,即先天元年初设的县治和贞元八年北迁的县治。北迁的县治在今临汝镇是没有争议的。初设的县治在哪呢?

宋《太平寰宇记》卷八“汝州”载:“废临汝县,在州西六十里,本汉梁县地,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割置,于今县西南二十里紫逻川,置以邑城南临汝水兼郡名为邑之称。至贞元八年,刺史陆长源以旧县荒残,因移于东北李城驿之侧,近当大路。周显德三年,废入梁县,其地为镇。”

洛阳市地名办张玉桥先生据《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考证,先天元年初建临汝县城在今汝阳县的小店镇一带。本人同意张先生的考证,因为小店符合《太平寰宇记》和其他资料所记的要素。

公元77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联合发动了叛唐的安史之乱,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平息后,国内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复杂局面,其中淮西的割据势力以桀骜不臣闻名于世。唐德宗建中四年(738),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乘德宗用兵河北之机,率兵公开反叛,攻陷汝州,活捉汝州刺史李元平,东都洛阳大乱。德宗“诏太子太师颜真卿谕贼”,李希烈反任命颜真卿为宰相。颜真卿严厉拒绝,后被李希烈杀死在汝州龙兴寺。颜真卿死后,朝廷决定集中全力解放汝州问题,命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行营节度使,率凤翔、邠宁、泾原等军,东讨李希烈。哥舒曜不负众望很快收复了汝州,李希烈败退。在唐军与李希烈叛军的决战中,由于德宗决策失误,唐军主力在汝州襄城之战失利,唐军只好退守汝州。德宗在调动西北唐军支援汝州时又发生“泾原兵变”,差点要了德宗的命。之后李希烈称帝,割据一方。汝州成为朝廷用兵的最前线。贞元二年(786年),部将陈仙奇毒死李希烈,归顺朝廷。

李希烈败亡之后,淮西的割据局面虽暂时得以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防范淮西割据势力拱护东都安全成为汝州守臣最重要的任务。

790年前后,陆长源任汝州刺史兼汝州防御使。陆长源到任后首先考察和落实全州的防御设施,发现临汝县城的城垣残破不全,已失去了自身的防御功能。决定将其迁移至许洛古道的“石壕驿”,并将梁县西部的两个乡划归临汝县,使其升为上县。县城移新址后规划建设了新的城防,大大提升了汝州整体的防御能力。

《唐会要》:新升上县。汝州临汝县,贞元八年(792)二月二十六日升。

临汝县移址后成为洛阳和汝州之间的重要门户,政治地位高于他县,在综合排名一直是上等县。

后来的形势发展,证明陆长源的决策是正确的。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自代其职,谋划造反,侵犯西邻的舞阳、阳翟(禹州)和汝州的襄城、鲁山、叶县等县。由于汝州治下的城防坚固,终没越过汝州防线,这稳定了东都的局势,为朝廷彻底解决淮西问题争取了时间。

元和十二年,在宰相斐度的指挥下,韩愈任参谋,发动了围剿吴元济的平叛战争。此役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成功俘虏吴元济,押往长安处死。选入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文《李愬雪夜入蔡州》讲述的就是活捉吴元济的故事。

此役彻底解决了淮西节度使的问题,使唐朝统一的局面得到加强。

晚唐时期,汝州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由三等望州升为二等雄州。《通典》载,玄宗开元中,全国各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之称。四辅州是环卫长安的同州、华州、岐州、蒲州,六雄州在边关要地。望州以下按管辖地域、人口、经济实力等划分。汝州一直为望州,一度在10个望州中排名第二。

《唐会要》卷七十:新升雄州。汝州,会昌四年(844)四月升。这是唐代汝州历史地位最高的时期。

五代时期由于战乱,处在宛洛、许洛要道上的汝州人口大减。至周显德三年(956),柴世宗下旨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归属梁县。至此临汝县在汝州西部存在245年。降县为镇的临汝镇之名沿用至今,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

唐代的临汝县管辖今汝阳县大部,汝州及伊川一部。张玉桥先生《唐先天元年临汝县为今汝阳县前身考辨》中的观点不无道理。

D

宋代的临汝郡

宋代承唐制,对地方实行州县两级管理,州的长官称知州。不过宋的州均有两个名字,前州后郡。《宋史·地理志》:“汝州临汝郡”“郑州荥阳郡”“滑州灵河郡”“黄州齐安郡”等。

两个名字,正规文本一般用前一个,非正规随意。官职称谓亦然,正式场合称知州,非正式称太守或刺史。杨亿调汝州后给皇帝的谢表《杨亿知汝州谢表》,苏轼《谢量移汝州表》。

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这里的“齐安”指黄州齐安郡,“临汝”指汝州临汝郡。范纯仁七绝《临汝温泉》,韩维七律《临汝遇雨》,黄庭坚五言古诗《晓起临汝》,张耒“临汝城中春雪消,望嵩楼上对迢峣”。梅尧臣“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苏辙《思贤堂》“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宋史寇瑊传》首段:“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初,母梦神人授珠,吞之而娠,生而眉目美秀。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这里把汝州和临汝郡全用上了。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专家和陶瓷专家把宋代产于汝州辖地的汝瓷分官瓷和民瓷,官用瓷称汝瓷,民用瓷称临汝瓷,是有道理的。

E

清以后的临汝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民国初年,省下设道管理。河南共设4道,即豫东道、豫西道、豫北道、豫南道。直隶汝州及辖县整体划属豫西道。

为推行道制,1913年2月,将原府、直隶州、散州等全部裁改为县,汝州直隶州改为临汝县。“临汝县”名再次出现在汝州,并取代汝州76年。汝州渐渐淡出成为记忆。

1914年6月,河南将豫东道更名为开府道,道尹公署驻开封县;豫西道更名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县;豫北道更名为河北道,道尹公署驻汲县(今卫辉);豫南道更名为汝阳道,道尹公署驻信阳县。临汝县及汝州原辖县属河洛道。

1927年4月,省下实行行政长公署制,河南的四个道拆分为12个公署。豫西第二行政长公署驻临汝县,辖临汝、郏县、鲁山、宝丰、登封、伊阳6县。

1930年前后,全国实行省、县两级管理,临汝和河南100多个县全部被省直管。

1932年,省下设立行政督察区,河南成立了11个区。临汝县及原汝州辖县除伊阳县全部归第五区。第五行政督察署驻许昌县,辖许昌、临颍、襄城、鄢陵、郾城、郏县、临汝、鲁山、宝丰9县。

1946年,河南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临汝县仍属驻许昌的第五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省下实行专区制。河南辖郑州、洛阳、陕州、陈留、商丘、淮阳、许昌、南阳、信阳、潢川10个专区和开封市、郑州市两个省辖市。临汝县隶属许昌专区。

1954年9月4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许昌专区的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由洛阳专员公署领导。原汝州所辖的鲁山、宝丰、郏县三县仍归许昌管辖。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国函14号》批复:撤销洛阳地区,将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临汝与鲁山、宝丰、郏县又归属同一个辖区。

1988年6月25日,民政部《民行批10号》批复: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临汝县的行政区域为汝州市的行政区域。同批撤县设市的还有济源县和禹县,分别为济源市和禹州市。

1988年8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88)68号文件通知: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由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委托平顶山市代管。

至此,临汝县成为历史。

(作者系汝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汝瓷的前世今生》《风穴寺探秘》《汝文化简论》等书)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登封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40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