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有哪些(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32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我妈说,如果先有我弟,可能就没有我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遇见小mi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1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琪琪 编辑|小辰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小米团队的琪琪。
之前看《二十不惑》的时候,我就超级羡慕大宝。
倒不是羡慕她是富二代,家里很有钱,而是在这个有她和弟弟的二娃家庭里,她爸妈却偏爱是老大+女娃的她。
之所以会羡慕别人,大抵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吧。
1
我们家在河北的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爸妈年轻的时候,自由恋爱就结婚了。
1995年的时候,就有了我。当然这些事我都不知道,我记事也比较晚。很多事情都是爸妈在我大一点之后才跟我说的。
在我小时候,我们家开了一家饭店。原本我妈是在建材市场的一家门市做店员,我爸因为有厨师证,在我们那的一家饭店当厨师。
后来因为成家了就想琢磨下“立业”的事情,两家人凑了凑钱,就在我们那一个厂子门口开了一家饭店。
经营了好几年,加上接手的饭店原来就有一些客源,生意也就慢慢好了起来。
遇到饭点忙的时候,爸妈就把我放在一辆小推车里,给我放上一盘子饭,随便我吃,只要人不会摔出来就可以。
咱就是说,听我妈说这事的时候,我都有画面。头一个孩子不是该好好养的吗?
小时候,我妈老是喜欢给我剪头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夏天是怕太热了捂痱子,后来剪得多了估计是成习惯了。
而且经常不是只剪头发,是会给我剃头,对的,就是剃头,类似那种小板寸头。
然后,第一次来我家吃饭的顾客,闲聊时就会说,这是你家儿子吗?
而且那时候,我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传承哥哥姐姐的,比如我哥的(我大姨的儿子)。配上我的寸头,更像男孩子了。
也就是我当时还听不懂话,要不然应该会为自己解释的吧。
后来,因为生意忙起来了,爸妈实在是不好在饭店照顾我,就把我送去姥姥姥爷家里住。好像是开始上小学了,我才搬回我们家住。
这些说起来其实我都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我哭着要回家,怎么都不管用,我姥爷就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让我坐在前面的杠上,送我回家。
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还紧急刹车,我还一直记着这个画面。
后来记得是上小学了,我又被送去了奶奶家住。因为奶奶家离小学比较近,基本可以走路上下学。
每天早上,奶奶会给我2块钱的零花钱,我可以在校门口的小卖铺买个面包当早饭。
等到周六日放假没课了,我再回家。周一到周五就在爷爷奶奶家写作业睡觉。
现在看网上的视频,父母会在生二胎的时候问老大,愿意不愿意,或者提前做做思想工作。当时我们家好像根本没这些。
没多久,这个家庭里就多了一个人。很多事情,明显不一样了。
2
在弟弟稍微大一点,断奶后,我爸妈把饭店关了,在农贸市场里开了一个门市(类似乡下的大超市)。
我也大一些了,放假的时候就去家里的门市帮忙,顺带照顾弟弟。
刚开始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就是家里多了一个人,弟弟也还算是可爱。
但是后来我发现,我们家貌似有点重男轻女。
我从哪里感觉出来的呢?
我不是说到,我们家后来在农贸市场开了门市嘛,生意好起来后我也就经常在门市上帮忙。
搬搬货,摆摆东西,收收帐,爸妈要临时出门送货的时候,我就在门市看门。
门市一开就开了好多年了,弟弟也从一开始在箱子里玩,到可以帮忙摆摆货了。
农贸市场里经常会有走街串巷卖零食的小推车,比如什么糖葫芦了,烤红薯了,蹦爆米花什么的。
每次只有我一个人和我妈在门市时,遇到卖零食的,我会问我妈,能买糖葫芦吃吗?或者能买好吃的吗?
我妈会说,女孩子家家的,不要那么嘴馋,要这要那的。
可能是年龄小吧,再碰到摊贩时,我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我妈也是同样的回答。
被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天然地以为,这是不是某种不成文的传统,女孩子就是不能太嘴馋?我也就养成了“不伸手要”的习惯。
可我看也有别人家的小女孩是可以买好吃的,然后我发现当我弟在门市的时候,我妈会主动问我弟,你要吃糖葫芦吗?要吃那个好吃的吗?
我弟想吃,我妈就会买,我也会有,顺带吃点。我弟不感兴趣的话,我妈也就直接不买了。
家里的玩具,也都是后来我弟喜欢,我妈才买了一堆玩具车,在那之前我没有过任何玩具,一个娃娃也没。
说不难受是假的。
小时候是那种有点“吃不到好吃的”的不开心,没有玩具的难受,长大后我发现这些事都有了“后遗症”。
3
初中时,为了节省来回上下学的时间,我开始住校。
可能是住校后,我一周只能回家一次,碰到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会半个月才回一次,见的次数少了,再回家时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我妈对我好一些啦。
比如回家后,我不用像小时候一样帮忙洗衣服了,我妈反而让我多休息会。
再去门市帮忙的时候,我妈遇到那种卖零食的卖家,会主动问我要不要吃,即使是我弟没在。
但我总是说:“嗯 ~不吃了~”我好像养成了“不嘴馋”的习惯。
最起码是在我父母面前。我妈每次问,我的回答都是不想吃。我也没再主动要过什么东西。有就有,没有也可以。
有次周末放假回家,跟我妈边看电视边聊天,虽然已经忘记具体看的是什么了,但是我记得,我笑着开玩笑说 “害,要是先生的我弟就好了,我就可以当妹妹。”
我妈却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话,即使当时也是笑着说的:“害 ,要是先生的你弟,可能就没你了。”
还有一次,是我放大假从学校回家,我妈本来是说要来学校接我的,但因为突然有事忙起来,就忘记要来接我了,我就自己从学校走回家了。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是越想越委屈。
为什么弟弟的事情她就会记得很清楚,但我的事情就很容易忘记呢;为什么弟弟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好吃的,还是玩具都能得到,但我就不可以呢。
想着想着,眼泪就啪嗒啪嗒地落下来。
小女孩心思比较敏感,不过那个时候哭完也就好一大半了。
我从小跟着爸妈在门市起早贪黑,也知道爸妈的辛苦,也能理解一些,安慰自己肯定是因为生意特别忙,妈妈走不开,才没来接我的。
回家后我就当个没事人一样,该写作业写作业。只是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主动让爸妈接过我放学了,基本都是自己走回去。
哪怕爸妈给我钱让我坐公交车,我也不会坐,而是给自己买个棒棒糖,然后慢慢走回家。
到后面高中住校放假,大学假期回家,我也都是自己想办法回,因为这样我可以不抱会有人来接的希望。
4
后来读了一本书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上高中后同学还会很喜欢让父母来接送上下学而我喜欢自己走路回家。
书里说: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词或者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就好比我爸妈问我要不要买什么好吃的,我会下意识说,不了。
问我什么时候的高铁要不要接,我会下意识说,我几点会到,不用接我,我自己回就行。
就像书里的蛤蟆先生,小时候为了适应控制性强的父母,他学会了顺从和讨好,长大后跟朋友相处,他也是一直在讨好周围的朋友,不管朋友怎么对他,他都不会生气。
朋友问他感受的时候,蛤蟆先生总是会条件反射地说:“挺好的,谢谢你。”因为父母从小就教他这么回复问题。
长大后的我,父母问我要不要吃什么东西,或者别人问我要不要吃什么东西,我也总是下意识地说:“不用了,谢谢。”因为父母告诉我说不可以嘴馋。
不过,这本书也说到,书中的理念只是帮助用来理解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一味责怪过去。
最理想的人生状态是可以摆脱过去的阴影,会不断思考自己要说什么,要做什么,能够觉察到自己,能够主动面对问题。
我准备试一试,迈出第一步,比如过年回家主动跟我妈说,我想买个好吃的,不管我妈会不会给我买,至少我要开口表达心意了……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2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满眼都是你的人,才配得上你全部的爱,余生要和宠你的人在一起,和懂你的人一起取暖,和爱你的人一起做伴……
01
我十三岁那年,我妈再婚了。
对方是个跑大车的司机。
第一次见面是在他家,我妈领着我向他问好。
那个男人长得蛮凶,五大三粗的,却对我很温柔。
开始我有点害怕,可待了一阵子我就放松了。
他身旁的那个男孩子对我一脸的敌意,眼睛里满是仇恨,
那种“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见面后的第三天,我妈就和他领了证。
我们自然而然地住进了新家。
那个仇视我的男孩是那个男人的儿子,比我大三岁。
我喊他哥哥。
02
可就在我住进他家的第一天,
那个哥哥就警告我。
“不要以为你妈可以取代我妈的地位,永远都别想,我讨厌你们”。
我妈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人在屋檐下,我们不得不低头。
真的太现实了。
他只比我大了三岁,可脸上却写满了成熟,
他行事作风一点不像个十几岁的孩子,举手投足像极了成年的大人。
周围的人还故意呲对我们,想看我家的笑话。
说没妈的孩子可怜,尝尽冷暖,才会早早地知事。
这个我名义上的哥哥叫周申,那一年刚上高一。
他表面上很听他爸的话,可一转身就给我和我妈使绊子。
03
我继父是个跑大车的,不出车就没钱挣,所以一刻也不容停歇。
和我妈就过了三天的蜜月,就匆匆地跟着车队远行了。
临走前,他还嘱咐周申要好好照顾我,有个当哥哥的样子。
周申满嘴的答应,可他爸前脚一走,他就把卧室的门摔的啪啪地响。
我妈做好了饭,让我喊他,他还不耐烦。
总算是坐在了餐桌上,还挑三捡四的。
说我妈做的饭没他妈做的好吃。
真的是噎死人,他妈死了都十几年了,他小不伶仃的懂个屁。
纯属故意找茬。
要不是我妈拦着我,估计我就把饭碗扣在他脸上了。
虽然我也才十几岁,可我却知道我妈妈的不容易。
嫁给他爸,那是生活所迫,我妈也是没有办法。
04
我妈出生在团场,
18岁那年,经人介绍去了城里打工,
后来阴差阳错的进了工厂,还混了个工人指标。
也就是在那里,我妈认识了我爸,一个看上去老实憨厚的男人。
我妈没读过多少书,没家世,能攀上城里的老户,还觉得是飞上了枝头。
哪曾想我奶奶是那片出了名的不讲理,
谁都不愿和她家打交道,更不愿把女儿嫁到他家。
以致于我爸都奔三了,也没能讨到媳妇,他们自然没有挑剔我妈。
我妈涉事未深,哪里能想得那么周到,去打探男方的家底。
也没个长辈指点,自然不知道这背后的深浅,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后来,他们结了婚,就生下了我。
我爸家三代单传,就指着我妈的肚子。
可偏偏生下了我这个丫头片子。
于是,我妈的悲催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05
我奶奶处处挑剔我妈,我爸也是个软蛋,啥都听我奶奶的。
连我奶奶让他打我妈,我爸都不过脑子伸手就是巴掌。
这种男人在单位老好人,回家就是个变色龙。
再遇上我奶奶一挑唆,那日子就真的过得憋屈。
我三岁那年,我爸逼着我妈生二胎,我妈不肯,
我爸就扬言,说我妈不生,他就找别的女人生。
看似老实的人,实际却一点不老实。
我爸仗着我奶奶给他撑腰,还真的找了新欢。
从最初的偷偷摸摸,到后来的光明正大。
全厂子的人都知道,我妈竟然还蒙在鼓里。
我妈是流水线的女工,加班加点是常事。
我爸自然就有了偷欢的空隙和场地,
我妈知道后,歇斯底里地哭闹,可我爸却没有一丝歉意。
为了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我妈死活不离婚。
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冰冷。
0 6
我爸折腾了半天,也没有哪个女人给他怀上孩子。
他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我妈的身上。
我从小到大,都是在他们争吵漫骂声中度过的。
我十岁那年,我爸妈所在的工厂倒闭了,他们瞬间成了无业游民。
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可谓是处处寒冰。
我爸说他要做生意,
不管不顾地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那处房子。
我妈带着我住进了我奶奶家,
可想而知的狼狈。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嗟来之食是不好吃的。
我妈到处打零工贴补家用,
我爸赔了个精光,天天酗酒。
这种日子让人一眼望不到头。
07
就因为我妈给我生病的姥姥寄了五百块钱。
我爸和我奶奶就发了飙。
我妈也因此彻底绝望了。
带着我逃离了那个冷酷无情的家。
婚是离了,可我妈除了我以外,却一无所有,
我们住过最便宜的大杂院,住过别人单租的小卧室。
我妈不仅要挣钱,还要担心我的安全。
她经常把我搂在怀里,心疼不已,
说她不是个好妈妈,没有能给我一个温馨的家。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妈才决定再婚。
我妈没有正式工作,还拖着我这么个半大的孩子,
说实话,真的不是那么好找。
条件是一低再低。
直到有人介绍了我这个继父 。
我们才算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08
继父死了老婆,一个大男人拖大一个儿子,也算不容易。
所以,他没有嫌弃我妈,只见了 一面便入了眼。
还很贴心地让他儿子周申好好照顾我。
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段陈述。
我妈是个懂得感恩的女人。
继父对我们没有设防,把钱都交给了我妈管理。
我妈自然没有把周申当外人。
所以周申给我们使绊子,我妈都不计较,
反而觉得是我们搅乱了别人的生活。
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亲妈也难免有磕绊的时候,
何况我们是外人,相处的时间又那么短。
她总是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这也许是她这么多年,备受折磨悟出的道理吧。
09
我和周申在同一所学校读书。
我读初一,他读高一,不在一幢教学楼,但课间也总能在操场上遇到。
我亲切的喊他哥,他却黑着脸:“谁是你哥,少乱叫”。
我还偏不信邪,专门挑人多的地方和他打招呼。
他越不待见我,我越套近乎。
本以为会激怒他,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他还真的承认我是他妹了。
我和我妈的温柔交替,真的感化了这个又臭又硬的小子。
他开始开口和我讲话,上学也愿意等着我。
就连我不会的题,他都愿意给我辅导。
他的变化,让我和我妈都惊诧了。
10
继父打来电话,总能听到我们和谐的笑声。
那可能是他最欣慰的事了。
他不用再操心周申的一日三餐,不用再操心周申上学睡过了头,
不用再操心周申的校服上有没有油点子……
我和我妈也不用可怜巴巴地露宿街头,吃了上顿想下顿……
那个时候,我以为我妈和继父的选择,就是人们常说的搭伙,各图所需。
可后来,我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
我妈再婚一年后,意外怀孕了。
他们压根没有打掉这个孩子的想法。
继父乐得说他想都没有想过,那把年龄还能当爹。
我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周申望了我一眼,跐溜一下就蹿回了卧室。
猜不透他的想法,
我自己倒是陷入了迷茫,内心一阵的恐慌。
11
我妈告诉我,说她想和继父生一个属于他们俩的孩子。
我妈说,重组家庭想要牢固,除了亲情维系,其他都靠不住。
她说继父人不坏,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她想对他好。
我一头就扎进了我妈的怀里。
已经懂事的我,虽然还有点懵,但看到我妈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我真的不忍心去刺痛她。
我妈难得这么会心的微笑,我想让她幸福的再久远一些。
怀孕后,我妈就再也没有出去打零工了。
她把我和周申的一日三餐打理的妥妥的,营养均衡,还色泽诱人。
周申也不再哼啊的哼唧,没事找事。
开口叫了我妈阿姨,这已经是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了。
在怀孕这件事上,周申没有像我这般八卦,
他倒是平静的很,似乎真的只是他爸和我妈的故事,与他无关联。
随着一声啼哭,那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了。
12
继父顶着一脸的黑灰冲进了医院。
他摸着小弟弟的小手亲了又亲,还不忘对着我妈亲昵一声:“老婆,你辛苦了”。
这可能是我妈这辈子听到最动听的话语。
我也是从那天起,真的认下了这个爸爸,
虽然嘴上没有改口,但心里是真的感谢他。
感谢他对我妈妈的爱,
这种情愫,直到后来我工作、结婚……
都没有动摇过。
小弟弟长得虎头虎脑,像极了继父,和周申还有点挂像。
只可惜和我一点都不沾边,因为我遗传了我生父家的基因,我妈的漂亮一点没遗传上。
继父给小弟弟取名叫周瑞祥,小名祥祥。
那一年,周申正是读高三,是最紧张的一年。
可他却忙里偷闲地跑来逗小不点。
那满眼的爱意,真的是亲哥才有的眼神。
13
那一年,我继父干劲更大了。
他承包了车队,还贷款买了拖车,业务也更广泛了。
我们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我妈常说,小弟弟是我们家的福星,他一降生,家里就喜事连连。
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周申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而继父的事业也越干越红火。
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逆转了一番。
周申在高考谢师宴上,改口叫了妈妈,
我妈那喜极而泣的模样,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我妈对周申是真的好,衣服天天洗,连个油渍都没有,那是周申长那么大,从未有过的待遇。
吃饭尽是挑着他喜欢的做,还顿顿不重样。
冷了热了,总是周到的替他准备好衣物。
这就是将心比心吧,终于暖热了这个眼里有着仇恨的大男孩。
我也是如此,被继父温柔以待,也同样地感恩。
14
我妈用自己的智慧,把两个破碎的家庭,过得红红火火。
还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
让这个家更幸福,更温暖。
而我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从未感受过这样的氛围,
我生父在我离开后,从未关心、过问过我,
更别提给我妈一分钱的抚养费。
我们也从来不知道他的近况,不打听,不过问,更是不想知道。
本以为此生,我们不再和他有任何瓜葛。
可没有想到,我们却以那种方式相遇,
真的是尴尬到了极点。
15
我妈生了小弟弟后,继父为了对我妈表示感谢。
特意买了一套精装大房,房本写着我妈的名字。
那天,继父拉着我们兴高采烈地去看新房。
到了小区的大门口,保安扯着嗓门不让进,说只有业主的车才可以通行。
那态度极其不好。
继父探出头,想告诉他我们是新业主,还没有来得及办物业手续。
我脑子中突然惊了一下,那声音似曾相识。
我透着那贴了车膜的车窗,仔细辨认,
天哪,那个保安竟然是我亲爸。
他穿着一身保安服,帽子下呲出的乱发,和以前的他简直是判若两人。
我一下子惊了,赶紧斜眼瞅我妈。
我妈更是夸张,差点就把头埋进我小弟弟的襁褓里。
我妈肯定是早就认出了我爸,
1 6
可想而知的尴尬。
我们谁也没有躲过去。
“高秀萍,你怀里抱的谁的娃?呦,你改行当保姆了?日子过得不错吗,还坐上小轿车了!”
我妈没吱声,我爸倒是嘴快,一顿瞎咧咧,又想招损我妈。
我继父听出了名堂。
“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姆,这是我老婆,她怀里抱的是我儿子”。
后面坐的是我闺女。
我爸使劲探着身子想看我。
可我早就躲到了周申的身后,不想望他一眼。
我继父没好地气地瞪了他一眼,一脚油门就驶进了小区。
我妈伸手握住了他的手:“谢谢你,老周”。
继父深情地望了我妈一眼。
周申一巴掌就把我给搡了过去:“哎哎哎,男女授受不清,你差不多点就行了。”
我的脸刷一下就红了。
我妈和继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我知道周申是在和我开玩笑,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坏哥哥了,
17
再后来,周申上了大学,我上了高中,
继父继续他的事业。
我爸依然做着他的保安,丝毫没有半点要躲避我们的意思。
不知道他是出于啥心理,非要彼此难堪。
我妈曾问我过,想不想搬离那里。
“凭啥我们搬走,他为什么不辞职?他不别扭我干吗要躲。”
我内心充满了仇恨,儿时的记忆一股脑子涌上了心头。
直到有一天放学,我爸没有出现在保安室,
我心里才滑过一丝疑虑。
后来才知道,我爸患了胃癌,活不了多少时日了。
他之所以没有辞职,也是想多看我两眼,
这些都是后来,我妈让我去医院看他,他亲口告诉我的。
他还说他很后悔,听了我奶奶的话,让我和我妈遭了大罪。
我沉默不语,他哽咽了。
他说他不是个好丈夫,不是个好爸爸,让我以后一定要孝顺妈妈。
那一刻,我似乎没有那么恨他了。
亲情有时候真的很奇妙,就那一瞬间,血浓于水的感情就开闸了。
那个时候我才内心震颤了一下。
18
他得知我和我妈过得很幸福,眼角微微浸了泪水。
他说他辈子就不配有儿子。
我一下子就愣住了。
原来他还在对比,心里还是愤愤不平。
因为他看到我妈怀里那个小弟弟,他失衡了。
人之将死,说什么都不为过。
那次医院的对话,是我和他的诀别,
也是我们父女唯一一次的谈话。
我奶奶岁数大了,忍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一下子病倒了。
我妈只在葬礼上出现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去过问过他们的事。
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一切都是报应吧。
虽然这种话不该从我的嘴中说出。
可我内心就是这么想的。
我爸离世半年后,我奶奶也没有扛过去,
好好的一个家,就那样散了。
我成了他们唯一的继承人。
真的很讽刺。
活着的时候,算来算去的防我和我妈。
可终究没有把一切都带走……
19
时光如梭,我如愿考上了大学,也考去了北京,
和周申同在一座一城市。
周申对我是真的照顾。
生活上,学习上,无一没有他的帮助。
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进了一家外资企业。
而我却两次考研落败,灰头土脸地进了一家小单位苟活。
我是业余生活无比的丰富,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而周申却迟迟不找女朋友,急坏了我妈和继父。
一说急了,他就把我推出去,说我一天事情多,他管我都够够的。
我还笑他有社交恐惧症,说他这种人不懂浪漫,别去祸害女孩子了。
他只是笑笑,从来不怂我。
20
如果不是我遇到了我的真命天子。
也许我和周申再单下去,真的会发生些故事。
可老天爷就是这么的天不遂愿,偏偏让我遇到了那个更让我动心的男人。
我嫁给了我的老板,一个从西安来北京闯荡的浪子。
对上了眼,分分钟都是心跳。
我们确认了彼此的眼神,一个月就闪婚了。
我妈说我胡闹,继父让我别委屈自己。
周申的反应更是激烈,差点都对我抡上了巴掌。
可爱了就是爱了,无法解释。
周申气得扭头就走了。
我以为他只是关心我,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我结婚一个月后,从不沾爱情的他,竟然和单位一个北漂女闪婚了。
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我不相信那是周申能干出的事。
为了这个,我妈和继父还特意带着小弟弟飞来了北京。
这突然袭击不应该是他的作风,所以才会惊动所有人。
可就是发生了,他还那么的轻描淡写。
他又一次拿我来说事。
他说我都可以闪婚,他为什么不可以。
我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除了祝福别无他语。
周申的眼神告诉我,他有秘密,他有遗憾留在了心底……
21
一下子解决了两桩大事,
虽然不算圆满,但也不算太差。
继父搂着我妈:“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管不了那么多,管好这个小不点就行”。
我一下子就笑了。
是呀,那个小不点才是我们家的宝贝。
我和周申都步入了婚姻,竟然还有那么个小弟弟。
我们三个同母异父、同父异母、异父异母,却亲如一家。
这是何等的缘分呀。
也许在成长的路上,会留下些许的遗憾,但终究不影响我们的感情。
我始终都当他是我的哥哥,也希望他不会记恨我丢下他,
还当我是他那个傻白甜的小妹妹……
这是一个情感倾诉的网络故事……
前半生苦命,后半生福命。
也算是圆满吧。
谁都不可能一眼望到头,不可能知悉一生的酸甜苦辣。
即使再婚,也无法预测幸福几何。
人们常说,幸福的婚姻改命,不幸的婚姻要命。
不管男女都一样,善待爱人,就是善待自己。
就像故事中的那个生父,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什么也没有带走。
唯有遗憾悄悄追随他,被带进了坟墓……
这个故事也告诉了人们,未必二婚不幸福,未必真情换不来真心。
感情是相互的,你真心付出,他肯定会感受得到。
总有那么一天,阳光会挥洒在耀眼的远方……
作者:小枫
(注: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均来自网络,原创文章,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3
我可爱的小弟弟今年六岁了,还特别爱撒娇,动不动就用哭的方式,来引起我们一家人的重点关注。这个星期天下午,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办事去了,我这个姐姐没办法了,也不能出门玩了,只有留在家里负责看护小弟弟了,小弟弟在客厅的地上玩着玩着,突然转身问我:“姐姐,假如有一天我们家里生活困难了,没钱用了,爸妈会把谁卖了换钱给家里用啊?”处于自我保护意识,也是想逗逗弟弟,我就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爸爸妈妈指定是把你卖了换钱!”我本以为弟弟听我这样说卖他,他一定会哭得稀里哗啦,满地打滚的,说我欺负他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裂开嘴,哈哈大笑道:“姐姐!我听说女孩子不值钱,这是真的啊?”随后还捂着嘴,继续偷偷的笑,我这个气啊……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有哪些(家里有了弟弟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396.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