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英雄气概的故事有哪些(有英雄气概的故事)

2023-03-18 14:34:01 技术常识4 大佬讲解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43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英雄气概的故事1

有英雄气概的故事2

中国的古代故事很多都来自古代的名人经历,大多有着教育意义,还有些有着浓重的神话色彩给人以希望,你知道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呢?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1、牛郎织女国家非遗

民间传说故事中许多都与爱情有关,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都与爱情有关,《牛郎织女》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

2、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3、孟姜女哭长城国家非遗

孟姜女的故事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春秋左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白蛇传国家非遗

《白蛇传》是大家最熟悉的民间传说之一,《白蛇内容传故事(英文版)》包括:《白蛇传》又名《白蛇传》,是中国的一个传说,在任何文字汇编之前就已经存在。和一个美丽的女人,不知道她是一千年的白蛇化身人形。虽然书生和蛇女是真爱,但他们的关系是自然法则所禁止的。当一位住持发现她的真正出身,白娘子必须为自己的婚姻和自由而战。

5、孔融让梨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6、木兰从军国家非遗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

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英雄气概,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7、铁杵磨针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8、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是中国童话故事,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先生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了封建社会百姓的苦难以及马良的正义和善良。

9、司马光砸缸

经典民间故事《司马光砸缸》出自于《宋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惊慌失措得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0、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后记》卷五。

故事讲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四川省射洪县螺湖也有流传,故事情节类似。

有英雄气概的故事3

原标题:困牛山英烈千古壮举

戚建国 叶小文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红六军团转战赣、湘、桂、黔4省,先后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于10月7日进至贵州省石阡县甘溪地域,陷入敌军24个团的重围之中。红六军团第18师第52团为掩护军团主力突围,将敌军诱至石阡困牛山地区,与敌激战三昼夜,掩护军团主力成功突出重围。坚守困牛山的100多名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攻击,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但面对被胁迫走在敌人前面的当地群众时,他们为了不伤及人民群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体跳下几十米深的悬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红军英烈的千古壮歌。

1934年夏,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向湘西地区战略转移,准备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会合,以图扭转愈来愈严峻的不利形势,重开革命新局面。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在湘赣苏区艰难进行反“围剿”斗争的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7日由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执行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并联络红三军,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侦查探路的重大任务。红六军团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全军团西征出发时共9700余人。

国民党军发现红六军团突围后,即调各部进行围追堵截。从8月底至10月初,红六军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向乌江急进,准备寻找有利渡场渡过乌江,彻底甩掉追堵之敌,然后向北实现和红三军的会合。

此时,参加围堵追击的国民党湘桂黔军阀紧急调动部队,集聚兵力从三面合击,企图将红六军团消灭在石阡地区。10月7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县甘溪镇,与敌展开阵地争夺。战斗异常激烈。处于被动地位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终暂时摆脱了敌人,但“人员、弹药、精力消耗极大”,部队亦被截为三节。而国民党军集中了24个团的兵力防堵,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消灭红六军团。渡江未成后,危急之中,军团首长决定采取灵活的游击动作,寻机突破敌人的包围,迅速转入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红军在石阡以西人烟稀少的山区艰苦转战。担任后卫的红18师第52团奉命改为前卫,在险峻的深山老林中披荆斩棘,开拓道路,形势非常严峻。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准备前往印江与红三军会合。担任前卫的红52团进至板桥附近时,遭遇湘军堵击,又一次陷入国民党湘军和黔军的层层包围中。10月16日,根据军团命令,红18师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已与湘敌对峙一昼夜的第52团800余人,由前卫改为后卫,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向甘溪地区转移。红52团指战员阻挡住了敌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在朱家坝一带完成断后任务后,面对紧紧追来的国民党军,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转移,龙云、田海清率全团没有尾随主力向南转移,而是改道向西,走十二山梁子到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红52团将敌人一步步引到了困牛山,自己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此时,红52团仅剩下400多人。

困牛山是贵州石阡县龙塘镇境内诸多山中的一座小山,海拔500米左右,南高北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长约一公里。困牛山的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山谷幽深,悬崖壁立,极为险峻。红军退到困牛山时,四周高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师长龙云率200余人攀陡壁下到河沟突围,团长田海清率100多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上的鼎罐堡,依靠有利地形阻击敌人。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敌人伤亡惨重,但团长田海清不幸牺牲。16日下午4时左右,面对英勇的红军战士,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军拿着枪躲在后面,胁迫当地老百姓走在前面,向红军战士一步步逼近。为了避免误伤老百姓,红军只能瞅准机会打击后面的敌人。陷入被动的百余名红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悬崖边上,他们退无可退。即使如此,他们宁死不当俘虏,也坚决不对人民群众开枪。100多名红军指战员砸毁枪支,从困牛山义无反顾地集体跳崖,跳下了数十米深的虎井沟(最高处70多米)。除个别红军战士被树藤挡住幸存外,大部壮烈牺牲。

红52团指战员的英勇行动,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贺龙对红六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敌重兵拦堵,率红三军主力兼程南下,迎接红六军团。红六军团78天西征,转战5000余里,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与红三军的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困牛山红军英烈的英雄壮举已经过去88年,随着时间的冲刷日益彰显它的光辉。幸存者泣血的记忆、红六军团指战员深情的怀念、当地百姓的回忆、包括国民党报纸和资料对困牛山战斗的记载,都在不断还原着它的历史原貌。而红军指战员以激烈的战斗和英勇的牺牲,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胜利突围赢得了时间,为中国革命的绚丽画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失散在龙塘川岩坝困牛山一带的十多位红军,对此次跳崖壮举记忆尤为深刻。跳崖被树藤挡住得以生存的司号兵陈世荣生前说,红52团为了拖住敌人,战斗十分激烈,“我们四百多人,全被打垮”“有一百多红军跳崖”“红军跳崖不是在一处,是一长段,顺河沟一线”。幸存红军黎国兵讲,红军“在川岩坝一个光垴垴上四周被围,边打边退,退到悬崖边,有一百多人约一个连跳崖”。

当地有些民众目击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记住了英雄的事迹。当年11岁的姚祖华回忆:他当时就躲在困牛山上,“红军是从三步跳上面虎井沟那里跳的崖,红军下去滚成许多草壕壕”。三合乡的刘光荣老人回忆道:“河底下死的多,有些还挂在半岩,到处都是,百把人不止。”核桃湾老人刘朝选回忆:“红军打枪打得很高,不乱打,不打百姓。”

在当时国民党的档案资料里,也保存了困牛山战斗和红军跳崖的部分记载:1934年10月19日的《黔军军部皓电川岩坝战况通报》称:红六军团“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伤亡逃散及跳河者近千人”。湘军独立第32旅旅长胡达的《关于追剿红六军团战斗详报》、石阡县保安团指挥李采书的《呈报萧克部经战情况》、湘军李觉的《湘军李代司令觉详述追剿始末》等20多种旧政权档案资料,都有对甘溪、困牛山等战斗的记载。

红六军团与中革军委的往来电报、红六军团首长的回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史研究部门所编撰的史书均有对这一事件的记录。红六军团首长在1934年10月25日致电中革军委:“六军团现只有五十二团八百余人未到,其余已集中编成三团。”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五十二团是湘鄂赣久经战斗的部队,在行军中为后卫,遭敌包围,全团苦战数日,惨遭损失,十八师师长龙云惨遭杀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记载:“第五十二团的战士们在困牛山殊死战斗三昼夜,弹尽粮绝,团长田海清牺牲。”《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记载:“在战斗中与主力失去联系的红52团,在红18师师长龙云率领下,在困牛山一带与敌激战三昼夜,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团长田海清牺牲,百余红军战士跳崖壮烈牺牲。”

困牛山战斗中,红18师第52团指战员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军团主力的突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陷入敌人的多重包围之中。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担任断后的红52团不畏强敌,在板桥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完成掩护任务的红52团向南追赶军团主力,在大田再次遭遇敌人截击。为避免敌人探知红军主力转移行踪,龙云、田海清果断带领红52团由南转向,西进川岩坝,激战困牛山,以巨大的牺牲为军团主力的顺利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使得军团主力胜利突围,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

红52团指战员以自己的行动感动了群众,影响了群众。红军到石阡之后,打击土豪劣绅,爱护穷苦人民,对老弱病残的人给予适当照顾,对帮助了红军的群众给钱给物。困牛山战斗中跳崖幸存的红军陈世荣曾告诉女婿覃智学:“土匪(指民团)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红军)分不清是土匪还是老百姓。红军怕伤老百姓,手软,没有狠狠地打。不然,红军不会那样惨,那么多人跳崖。”红军的壮烈行动,感召了当地的民众。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再次来到石阡县境时,已经有了一定觉悟的广大工农群众踊跃投身革命队伍,在短短13天时间里,红军就建立了12个游击大队和两个游击队,扩充了1000多名新战士。

一百多名红军指战员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是人民军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不负人民的生动写照,是红军将士听党指挥、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辉典范。困牛山红军英烈的千古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实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红六军团第18师第52团指战员,在西征战斗中充分展现了对党绝对忠诚的精神品格。党指到哪打到哪,绝不讲任何条件。时任红52团总支书记的杨尚高回忆说:“那时五十二团的战斗力很强,前面有情况就调五十二团到前面,后面有情况就调五十二团到后面。”追击红六军团的国民党湘军旅长胡达也感慨,红军“服从命令,拥护首领,达到任务,动作迅速,种种似不能不公认的”。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任务多么重大,无论战斗多么激烈,红52团指战员始终服从大局,听从命令,不管付出多少牺牲也要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不畏艰难、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困牛山战斗,面对重重包围上来的敌人,红52团指战员没有一个人叛变偷生,没有一个人畏敌逃跑,宁愿舍生取义,跳崖明志。一直率红52团征战的师长龙云在战斗中受伤被俘,他在敌人的牢笼中坚贞不屈,拒绝劝降,最后壮烈牺牲。时任红十八师政委的甘泗淇说,52团“为革命流了最后的一滴血”。国民党军在它们的战报中也不得不承认,红军“对于其主义,信仰甚深,故拥护首长,甘心效死疆场”。以红52团指战员为代表的红六军团将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对党的忠贞,表现出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巨大作用。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红六军团在战略先遣行动中几次陷入国民党军重围,但都凭着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战胜强敌,迎来胜利。国民党军亦感叹红军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黔军称,红军“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湘军称,红军“虽极少数,抵死顽抗,非有上官命令,绝不撤退”。红52团指战员在困牛山的壮举,以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外战争史上悲壮的篇章,成为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最好写照。

牢记宗旨、人民至上的爱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困牛山战斗前后,红军在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坚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土豪,处决恶霸地主,救济贫苦群众。困牛山战斗中,面对着被胁迫来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红52团一百多名指战员宁死不伤百姓,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深深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困牛山红军英烈集体跳崖的壮举,虽然已经过去88年了,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在新的时代被更多的人学习传诵。这些英勇的烈士虽然在困牛山倒下了,英魂却在岁月长河中永垂不朽。他们是人民军队杰出的代表,是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他们将永远受到全国人民的怀念和敬仰。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英雄气概的故事有哪些(有英雄气概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05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