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教养的名言孔子(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

2023-03-17 13:50:01 技术常识4 小白须知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15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古人5则尊师故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大道知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1

一代大儒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由古人祭祀“天地君亲师”,便可看出师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师者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学生道德精神的培育者。下面,笔者便从历史的海洋中采撷几朵关于师生情深的浪花,每一朵细细看去,都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动人的光彩。

01

万世师表,有教无类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不止源于他渊博的学问,还因他打破了“学在王官”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让教育惠及到普通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述而不作,后形成了记录他与弟子之间言行的《论语》,成为“五经”之一。

孔子擅长因材施教,子路向他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要立刻去做么?”孔子慢条斯理道:“总要问一下父兄的意见吧?”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鼓励道:“对,应该马上实行。”又有一个学生公西华很不解,问孔子为何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案却不一样呢?孔子笑答:“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劝他要果断,而子路做事鲁莽争强,所以我才劝他要三思啊。”

孔子注重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他教育有治国抱负的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是颜回,他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品格:“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谁可为师,孔子认为人皆可师,要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他就曾向老子问礼。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从正反两面来鉴照与反省。孔子这样简练而深邃的论述还有很多很多,他用他的大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每一个中国人。

02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

尊重老师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曾有张良、魏昭拜师的故事传为佳话,而最为著名的,当数程门立雪的典故。

杨时考中进士后,有心钻研学问,朝廷授官,他也没有赴任,便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深入研习理学。后来,他到外地任职。杨时三十三岁时,听说老师病逝,悲痛万分,设灵位哭祭老师,洒泪写下祭文和哀辞,直陈自身“伏纸摧咽,言不伦次”之状,充满怀思,感人至深。

四十一岁时,已经对理学很有造诣的杨时仍谦虚谨慎、求学心切,又投于程颢的弟弟程颐门下。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争论不下,于是一起到老师程颐家求教。正值寒冬,铅云悬顶,朔风割面,当来到程颐家时,恰逢老师在炉边坐睡,杨时二人不敢惊扰,就立在门外静候。这时雪花纷飞,天地一色,杨时等变成了雪人也一动不动,恭敬侍立。程颐醒后,发现风雪中的杨时,脚边已雪深一尺了,忙迎入屋中,师生共同探讨各自参悟的学说之奥妙,互有问答,其乐何极。

03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老师苏轼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生悲喜相通,荣辱与共。两人本是以诗文神交,黄庭坚寄诗表达对苏轼的仰慕,此时的苏轼名满四海,但因赏识黄庭坚,作文《答黄鲁直》,不吝称其“如精金美玉”,从此两人惺惺相惜。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黄庭坚虽与苏轼未曾谋面,但因与其酬唱来往,被处以罚俸,而黄庭坚无怨无悔。直至七年后,黄庭坚与苏轼才初次相逢,开始了过从甚密的岁月。苏轼举荐过黄庭坚,黄庭坚又因苏轼贬谪而命运坎坷,但人生得此良师良友足矣,黄庭坚晚年悬老师画像于室中,“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执弟子之礼甚恭。

苏轼去世四年后,黄庭坚也追随泉下。多年过去,后人编定其诗文集,将他写给苏轼的第一首诗放在了最前面,这诗不一定是写得最好的,却因背后的故事,已化作一段让人回味的纪念。

0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师者,在保持廉洁自守的风骨同时,还要对学生及时提醒纠偏,把稳做人做事的方向。

明朝工部尚书刘麟一生清正刚直,在早年任绍兴知府时,因不肯私谢宦官刘谨,被刘谨怀恨在心,将其罢职为民。退休后,他喜欢楼居,但因家贫盖不起,就悬篮舆于梁上,让自己曲卧其中,悠悠哉自得其乐,还美其名曰“神楼”。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官员奢靡之风甚重,终日因饮食问题苛求下属,让大家见了他都很惧怕。刘麟道:“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有义务教他道理啊。”于是,唤他来家中吃饭,这人早早到来,刘麟对他说:“本来想以宴席款待你,又恐妨碍你的公务,就请你在家吃饭吧,但你师母又不在家,没人烧菜,咱们简单点,你能吃吗?”

学生岂敢违背老师的安排,结果,过了中午,饭菜还迟迟不上,学生饿得前心贴后背。看火候差不多了,刘麟才拿来一些粗米饭、淡豆腐,学生顾不得许多,连吃三碗。这时,刘麟又摆上佳肴美酒,劝他再食,学生连说:“吃饱了,吃不下了。”刘麟意味深长道:“饥了想吃,饱了无味,看来你挑剔饮食精粗没必要嘛。”学生很是惭愧,明白老师又给他上了一课。

05

何为师?师为道

在明末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一对师生上演了悲壮的一幕。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为弹劾魏忠贤而含冤下狱,受尽酷刑,他的弟子史可法入狱探望,看到老师血肉模糊,筋骨尽脱,不禁失声痛哭。

左光斗怕连累弟子,连连斥道:“这不是你来的地方,快走!”见史可法留恋不去,又怒道:“我已老了,死便死了,你如此轻率,以后国事谁来支撑?”说着,挣扎起来做出驱逐状。这一场景深深震撼了史可法,他一步一回头离去,没多久,左光斗遇害。

多年后,史可法率军守御,置生死于度外,只因他时刻牢记着老师的嘱托。史可法坚持与士兵共同守夜,若抖振盔甲,能听得冰霜迸落之声,有下属劝他休息,他却说:“假如我去睡觉,刚好这个时候敌兵来犯,国家受到损害,那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我的老师。”

忠烈的生命因支大厦于将颓、挽狂澜于既倒而永垂不朽,史可法无愧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师生之间至深的情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无数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汗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辛勤奉献……青丝白发终偷换,幼苗渐成栋梁材。又是一年教师节即将到来,我们向师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蔡相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2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主要记载孔子的话,以及他和弟子的对话,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这些脱颖而出的学生有七十二个,他们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的高徒。

其中又有十名学生,经常被孔子挂在嘴边,分别是颜回、冉伯牛、冉雍、闵子塞、子贡、子路、宰我、冉有、子受、子游。

子贡,口才好,能言善辩,又有钱,情商高。

你说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所以孔子经常和子贡谈人生,谈理想。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

子贡进屋子,问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

子贡说:“他们后来是否有怨悔呢?”

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悔什么呢?”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集体为孔子守孝三年,之后大家散去,可唯独子贡留了下来,又守孝三年。子贡实乃重情重义之人。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记载,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孔子能出名,主要是子贡的功劳。孔子去世后,子贡凭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宣传孔子,发起了创作《论语》计划,为我们,为中国,也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颜回,孔子门生里的超级学霸,得意门生。

子曰:“吾与回言终曰,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一句反对意见和疑问都没有,傻乎乎的。但等结束后,我看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都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治长》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

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演知道两件事。”

孔子说:“是比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比不上他。”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但是颜回四十岁就去世了,孔子对其评价是“不迁怒,不贰过”。

冉伯牛,山东人,也叫冉耕,伯牛是他的字。在《论语》一书中,冉伯牛一出场就得了重病,去世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冉伯牛生了病,孔子去探望他,在窗外握着他的手,说道:“失去他,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

可见,孔子对这位弟子的去世非常伤心,真是天妒英才啊,一出场就挂了。

冉雍,山东人,字仲弓,冉伯牛的亲弟。

冉雍自小出生贫穷,但发奋读书,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为孔子眼中的优秀人才。

冉雍在职场也算是一个领导,他在鲁国的一个大官季氏手下干活,当季氏宰,相当于他家的总管,管理不少人。

当了领导,在管理上总有不少问题,于是冉雍就向老师孔子请教。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子曰:“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舍其诸?” —《论语•子路》

(冉雍)问:“怎样才知道谁是贤才,把他们选拔出来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们吗?”

闵子骞,河南人,名损,子骞是他的字。

闵子骞很孝顺,他的故事入选了《二十四史》。闵子骞的孝顺远近闻名,孔子十分称赞他。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啊!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一点儿都不怀疑。”

正是因为闵子骞孝顺、德行好,被推荐在鲁国做官。在鲁国做官期间,言必有中,直言进谏。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

孔子说:“这个人平时不大开口,一开口一定中肯。”

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3

《论语》中孔子自述人生修养智慧

(五)孔子一生学而不厌与海人不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雍也.述而》)孔子的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当代社会人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主要意涵:①孔子提倡在求知中的乐学精神。孔子说:对知识的学习,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孔子一生坚持乐学精神。②孔子自述读书学而不厌,教书诲人不倦。孔子说:我默默地记着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觉得厌烦,教育别人不知道疲倦,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因为孔子在這方面做得特别好,所以他不感到有什么困难。

综合点评:本节通过孔子自述道德俢养中学习和教书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中意思:一是孔子在道德修养中,由于志向高遠而又乐于学习,所以使他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默而识之与学而不厌的态度,从而在30岁以前实现学业有成。二是孔子坚持以仁为己任与修己安人安百姓的精神,致使他在教育别人时,始终坚持诲人不倦与乐而忘忧的态度,结果在教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里,孔子学习和教书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精神的充分体现,是当代人们特别各类学校师生学习和传承的楷模。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努力学习书法文宪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有著名的诗句为证: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恨读书迟。

孔子的教养名言(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教养的名言孔子(关于孔子的有教养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40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