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孔子好学的故事(好学的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03-17 00:28:01 技术常识4 粉丝投稿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64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28、神童项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地名文化万里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子好学的故事有哪些1

《三字经》里记载:“昔仲尼,师项橐(tuo),古圣贤,尚勤学”。项橐,春秋时期莒国,现在的日照莒县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搁今天也就刚到上学的年龄,竟然能让学识渊博的孔圣人刮目相看,甚至甘拜下风,有点不可思议。这说明:第一,七岁的项橐非同凡响,绝顶聪明;第二,孔子虚心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包括小孩子。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其次也。” 那么项橐就该是个“生而知之”的天才。

话说有一年的冬天,周游列国的孔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莒国地界,遇到一个小孩指着道路两边的树木向其求教:

“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到了冬天也不落叶,哪怕天再冷也能绿树长青?”

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了严寒。”

“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住严寒。”

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感叹地说:“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于是孔子邀请小孩子结伴而行,正巧看见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中的蛤蟆,河里的青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一点也不亚于鹅的叫声。”

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走在前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一个哭的。孔子看了心里很不高兴,正想走过去教育他们一番,却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孔子责问小孩说:“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父母过世应该悲伤不已。刚才那帮人不光不流眼泪,而且还边走边唱,真是不成体统。我要去教训教训他们,你却把我拉住,这是什么道理?”

小孩反问孔子:“老先生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孔子说:“不曾听清。”

“您连人家唱些什么都没有听清,却要去教训人家?”

孔子问小孩:“你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听清了。他们唱的是‘肥猪出了圈,野马上了羁(ji),金银入了柜’。”

孔子不解,就问小孩:“你可解其中之意?”

小孩说:“这有啥难?‘肥猪出了圈’就是闺女出了嫁,‘野马上了羁’就是儿子娶上了媳妇,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

孔子又问:“那金银入了柜又作何讲?”

小孩说:“金银入了柜”指的是父母尽享天年,寿终正寝终于有了归宿。老先生刚才讲过,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这话不假,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非要大哭一场,有的人父母在世时没有一点孝心,等去世了却又表现的悲痛欲绝,嚎啕大哭,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外人看。而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时尽心照顾,无微不至;父母过世时,虽有悲恸,但已尽力而为,无怨无悔了。

孔子暗暗称奇,觉得这孩子不但才华过人,而且深知孝道。一向礼贤下士的孔子从此便和这孩子结下了忘年之交,并拜他为师。这个孩子就是项橐。

项橐年仅7岁就被孔子封为神童,还被拜为老师,这让周边国家的王公贵族又嫉妒又害怕,于是都到其家乡寻找他,项橐不愿意被打扰,便躲到一座山上,以图清净。君王们恼羞成怒,心想自己得不到神童的辅佐,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便在山上放了一把火,于是一代神童在大火中烟消云散,可怜的孩子死的时候才只有12岁。项橐是可悲的,他的死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太聪明,更因为过早的出名。看来,一个人,特别是羽翼未丰的少年孩童在缺少依靠又无力自保的时候,过度地显露自己的本领,会适得其反,甚至乐极生悲。

孔子好学的故事有哪些2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先河,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周游列国。史载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到过胶州,并在胶州境内设台讲学。

(一)

《增修胶志》载:“辛置村北岭到黄埠岭在胶西七里,上有赴京省大道,旧以此为回车岭,谓孔子观海至此。”《莱州府志》载:“孔子适齐到海,至此回车,故名。”关于孔子到胶州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是孔子到胶州看望子夏。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莒父做官,派人专程去迎接老师。子夏任莒父宰,关于“莒父”在何处,有不同说法。《增修胶志》中大事记载:周武王封少昊之裔兹舆期为莒子,都于计。由此得出,周武王封少昊之裔兹舆期为莒子,定都于计。计,就是计斤城,位于今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城子村。公元前770年莒国把都城迁到莒(今日照市莒县一带),“计”成为莒国属城,改名介根。徐志刚在《论语通译》中认为:“莒父:鲁国城邑名,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一说,在高密县东南。”《山东通志》云:“莒始封在莱州府高密县东南,乃莒子之都,而子夏所宰之莒父也。春秋时,莒子迁于城阳。汉始封刘章为城阳王,置莒县,即今青州府之莒州。莒父之邑,以莒子始封得名耳。”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认为“《通志》与《大事表》异,《通志》较可据。”胶州已故文史专家郑文光也认为“刘宝楠引《山东通志》(刘按:此书较为正确)云:莒父,在今高密东南,实指胶州的城子村。父,甫也,开始也,即莒之初都”。《论语》中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在胶州任职,曾问政老师孔子,由此可以看来,不排除子夏请教老师并邀请老师来胶州讲学。

二是孔子被齐景公描述的少海美景所吸引。孔子自夹谷(今江苏赣榆县夹山乡汪于村西北)之盟结识齐景公后,两人就结为好友,齐景公经常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民之道。据《说苑》记载,齐景公与晏婴曾游历“少海”,景公为“少海”风光之美而“大乐之”,流连忘返。齐景公在与孔子交往的过程中,经常谈及“少海之美”。孔子周游列国,多在黄河中游的魏、卫、陈、宋等国活动,未曾到过海边。等到晚年聚徒讲学,想起景公说的“少海之美”,就带领部分高徒到莒父(古介根城)看海观光,讲经传道。

(二)

孔子带领众弟子到东夷各国讲经传道,来到现在的胶州地界。一天行走间,忽听到有人在歌唱。孔子掀起车帘,看到一位身穿重孝的老丈边耕地边唱歌。身穿重孝却如此快乐,孔子感到十分不解,便让弟子上前询问原因。弟子走到老丈面前问:“请问老丈,什么喜事让你如此高兴,身穿重孝还要唱歌?”老丈停下犁说:“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双亲活到古稀之年已经金顶入丧,我上无牵下无挂,为什么不高兴?”弟子把老丈的话如实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东夷之人很有教养,就连一个农夫都能懂这么多的道理。人家老丈上能尊老下能爱小,自己还能自得其乐,安享晚年,我们还去给人家讲什么道理?”于是命令弟子调转车头向南走去。后人把孔子回车的地方叫“回车岭”。

孔子与弟子来到今胶州市云溪河边,看到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孔子对弟子说:“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地方,就不要无功而返,赶快选个地方为百姓讲一课。”周围的百姓听说孔子要来讲课,很快聚集了男女老少几百人。孔子十分高兴,亲自登台讲课。孔子讲完后带领弟子驱车向东南海边赶去。后来,人们把孔子讲课的那块高地叫“讲课台”,洗砚的泉子叫“洗砚泉”,也就是清光绪年间王葆崇(清胶州人,在京供六品职)为之树碑立传的“西云泉”(位于今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南辛置村前的南云溪河源头)。

(三)

孔子到达胶州黄埠岭顶的时候,向东望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已经无路可走,于是又回车往南,跨过胶州西云河(今云溪河),转向东南方向走,到了现在的九龙街道办事处地界。当地百姓听说孔子来了,纷纷围拢上来,一些老者恳请孔子讲学传道。孔子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就讲了一课。为了纪念孔子来此讲课,人们把讲课时所在的村名改为“讲堂沟”,也就是现在的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讲堂沟村”。

孔子在此发现当地百姓朴实懂礼,自己也很受尊重,想返回到海边看看。第二天,孔于带领众弟子离开讲堂沟,继续向东北走去,走出2里多路,遇到一道很陡的岭,车无法通过。孔子叫弟子把车撇了(胶州方言,即把车扔掉),步行去海边。后来人们把孔子撇车的地方叫“撇车沟”,也就是现在的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撇车沟村”。

孔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胶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汉朝著名学者、“胶东大儒”庸谭,出于对民族文化的钟爱和执着的追求,凭记忆再现《尚书》《论语》原貌,成为一位起到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古文经学大师,庸谭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有十几位。总之,孔子的思想为胶州后代接续传承,促进了胶州的文化繁荣、经济兴盛。

孔子好学的故事有哪些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学生能够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重弟兄(同龄人),做事谨慎,说话谨慎,不鲁莽,行为能够使周围的人信任你,要求自己,不断对百姓有仁爱之心,不苛责,不怨怒,所做的事都有仁在其中,把这些都能够做到,并且安排的挺好,那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有素质教育方面的,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有全能的仁者教育方面的。

一个正能量的人,能够立足社会,需要达到多方面的要求。人格健康,人文丰富,人才为用。

孝有东汉时期的黄香,在冬天为父亲暖热席子,再让父亲入睡;悌有孔融让梨,行有少年司马光,危急关头机智有谋,砸烂水缸,救出同伴儿的等等,众多历史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留下触动内心,温暖机智的事迹。

诸葛亮做事一向谨慎,不光谨言慎行,还处处充满谋略。就是这样的一个神人,后期还是发生了挥泪斩马谡的事件。正是诸葛亮的谨慎,助刘备三分天下而鼎立。

谨言慎行永远都是人生路上的大救星,能够做到,非常不易。

前面的事都做得很好了,再来学习读书,深造学问。那就能将做事与学习结合起来。

孔子授课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孔子好学的故事(好学的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03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