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有哪些(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

2023-03-13 22:00:01 技术常识4 内部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70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党史故事】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家国情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沈阳于洪政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1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一生戎马,矢志奋斗,既舍家为国,更殚精竭虑,终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毛泽东日常谈话的角度研究他的家国情怀,对于激励当代青年弘扬奋斗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1946年,延安军民向毛泽东献金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

毛泽东志存高远,心系天下,早在青年时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少时便博览群书,在史书、小说中识得无数英雄豪杰、忠臣义士。看着这些风流人物为国抛头颅洒热血,青年毛泽东不禁感慨:“如今国家多难,外贼逞凶,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莘莘学子,正在有为之年,怎么能株守家园,无所作为呢?”于是,毛泽东立志:“要趁年轻时学好本领,将来为国立功,为民造福。”“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凭借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满腔热血、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的青年责任,他勇挑重担,寻求振兴民族之法、富国强兵之道。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1916年,为说服父亲支持自己搞革命,毛泽东与父亲促膝长谈时说:“我读的书也许对我们家没得么子用,对你老人家发财也没得么子用,可是爷,你老人家想过没有,难道我们只管自己的家,不能想一想人家和我们的国家吗?”“爷当年不是也去当过兵、打过仗,为国出过力吗?我如今正年轻,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啊!”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父亲不由得感叹其持之以恒的革命抱负,便毅然决然地成为毛泽东革命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

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到长沙医治,毛泽东因革命重任在身不能每天伺候母亲左右而无限自责。但想到儿时母亲要自己救苦救难救苍生的教导,他依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最终连父母亲病逝也未能守孝服丧,而是继续奔波于革命事业。

1921年回到韶山外婆家时,毛泽东在跟舅舅聊天时说:“如今我做的这些事不一定很快就成功的,要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或一辈子。舅舅你也许看得到,也许看不到,但请舅舅放心,我做的都是正事,是为大家、为国家的事。”当毛泽东的表弟问他所做之事要到哪一步时,毛泽东说:“也许直到建立一个新的人民的国家才算成功!”1959年,毛泽东再回到韶山,他站在父母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不仅是说给父母亲听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希望自己将此志愿贯彻到底。

■“走出家乡,走向社会,参加革命,改造中国”■

在父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更是发动兄弟姐妹一起投身革命。1920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将菊妹子改名泽建,还告诉她:“时代不同了,你要有主见,将来要做建设国家的栋梁才。”1921年初春,毛泽东劝大弟毛泽民一家舍房屋弃田地,跟随他到长沙学习,为将来参加一些有利于国家、民族和大多数人的工作作准备时,说道:“你不要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百姓都有一个好家,我们就得离开这个家,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嘛!”见毛泽民犹豫,毛泽东又补充道:“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老百姓都有饭吃。怎样才能办得到呢?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这叫舍小家为大家。”在毛泽东的鼓舞下,毛泽民一家放弃了韶山的家产,跟随毛泽东走上了革命之路。除此之外,当小弟毛泽覃还只是个共青团员时,毛泽东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鞭策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便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叮嘱小弟:“哥哥和你嫂嫂都在从事很危险的事业,你现在要做的是保守好这个秘密。等到你完成学业,我们三兄弟一起来做可以救我们国家的大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还经常号召邻里乡亲们联合起来共同革命,共赴国难。1930年长沙战斗失利,红军退至距他家只有25公里的株洲镇,毛泽东仍然坚持:“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家乡!”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托毛远耀向父老乡亲问好:“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一定会成功的。我们有这个信心,只要我们共同奋斗,革命就一定会胜利,一定会成功。要告诉家乡父老,大家团结起来,大家都要有这个信心。”在毛泽东的鼓励下,韶山的乡亲英勇奋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首《七律·到韶山》道出了韶山人民坚定的革命决心和高尚的革命精神。

在硝烟四起的烽火岁月里,毛泽东本可以独善其身,但民族危亡之际,国家大事并非只是庙堂之责。数千年来,每当国难当头,总有民族英雄挺身而出,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一起构筑了我们的民族脊梁,从而使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家国奉献■

一直以来,毛泽东做好了随时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准备,将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的决心贯彻到底。除做好思想建设之外,他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博大胸襟。

■“干革命,怕死还行吗”■

在革命形势严峻时期,毛泽东及其家人常常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即便如此也未能挫伤他坚持革命的积极性。1921年11月7日夜,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的集会,集会群众与警察发生了冲突,他半夜才回到家。面对十分担心的妻子杨开慧,毛泽东说:“要做一番事业,会要吃一些苦头。我毛泽东不怕死!砍了头,碗大的疤只有一个!”面对紧张局势,毛泽东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难免担忧亲人。1927年湘东发动起义,毛泽东将弟弟毛泽民送到湘江码头时不忘鼓舞他:“我们就此分手。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人都是提着自己的脑壳走路,不要怕!”并叮嘱毛泽民:“你见到开慧,告诉她要坚强。至于我,生死在外,不要挂念,请她把孩子带好。”毛泽东还时常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所做事业的危险性:“生离死别,每位都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这也是毛泽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走上革命道路以后,毛泽东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取而代之的是家国命运一体。1931年10月下旬,毛泽东与毛泽覃夫妇见面时说:“还是10年前那句话:舍弃小家,为了国家。中国人创造文字绝顶聪明,把‘国’和‘家’字连在一起,不可分离。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家破人亡,何以言国?我们家的规矩是:舍家报国,家国命运合一。”

■“事情是有曲折的,革命不能没有牺牲”■

有革命就会有牺牲,生离死别的场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常常上演,毛泽东的家庭也不例外。在为革命奔走的过程中,毛泽东的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侄子毛楚雄,都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踏上革命之路,最终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堂妹毛泽建牺牲时,毛泽东正行军于赣南、闽西地区。听闻菊妹子的死讯,毛泽东痛心地对毛泽覃说:“泽覃,不要自责,如果要自责,我比你还痛苦,泽建是我带出韶山的……但革命总要死人,为了人民少一些牺牲、多一些幸福,我们共产党人只能带头牺牲,我们只有用战斗来回答敌人的残暴!”方志纯向毛泽东讲述毛泽民的牺牲情况时不禁哽咽,毛泽东难掩悲伤之情,却还劝着对方:“不必太难过了,要奋斗,就有牺牲嘛!”

除毛泽东的兄弟姐妹为革命流血牺牲之外,毛泽东的妻儿也为革命无私奉献自己。1930年10月,杨开慧在长沙被捕,11月14日英勇就义。毛泽东在得知杨开慧的死讯时,对朱德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我有愧啊!当年对母亲,我没有尽到孝道;现在又对开慧和岸英他们,没有尽到为夫、为父之责。”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从小便跟着毛泽东东奔西走。回忆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毛泽东说:“为了革命事业,这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行万里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更是主动赴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同众多奔赴朝鲜英勇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一道永远地留在了朝鲜。当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眼睛湿润,缓缓地说:“革命战争,总要付出代价的嘛,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毛泽东还强忍内心悲痛劝慰儿媳刘思齐(又名刘松林)说:“战争嘛,总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牺牲。”面对骨肉至亲的生离死别,毛泽东不仅将悲痛情绪隐藏心底,还化悲痛为力量,鼓舞将士和亲人牢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革命途中下落不明的孩子也始终牵动着毛泽东的心。1940年春,曾志与毛泽东拉家常。毛泽东说:“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中央苏区生的毛毛。部队出发时,孩子站在路边送行,那时毛毛才2岁,没想到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每每谈及遍寻无果的孩子,毛泽东就感慨万千:“我们闹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革命战争,又让我们不得不丢下我们的下一代,真是两难呀!”

1950年初春的一天,当得知贺怡和曾碧漪的儿子因交通事故一起遇难时,毛泽东劝慰来访的曾碧漪说:“你的儿子不在了,很可惜。干革命总要有牺牲的,我参加革命几十年,父母早已不在了,我的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都为革命牺牲了。毛泽覃的一个儿子才十八岁就被敌人活埋了,杨开慧也为革命牺牲了,还有小毛也没找到。为了革命事业,我们家里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不能老去想自己的事、自己的儿子,应当多想想全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多想想我们所进行的革命事业。”1946年,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在延安长谈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如今再忆,令毛泽东恍如隔世。但是,亲人们接二连三的牺牲并没有浇灭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他和家人仍然奔赴在战斗的最前线。正如1959年毛泽东在武昌会见杜波伊斯博士和斯特朗,回忆起自己一家牺牲六位亲人时说的那样:“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成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但是,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家里的人少了,但是在全中国却出来了更多的共产党员。”

正是如此宽宏博大的情怀支撑着毛泽东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最终使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雄踞于世界的东方,让胜利的熊熊火光普照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1959年,毛泽东在合肥和钢铁工人交谈

■公私分明,拒绝裙带的家国风范■

毛泽东作为一国领袖,在处理公私关系的实践中,一向泾渭分明,始终秉承着“先公后私、公私分明”的严格准则。

■“保持光荣本色,不许讲享乐,不许搞腐化”■

毛泽东酷爱抽烟。有一次,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地从国外买来进口烟,并打算用公费报销烟钱。毛泽东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抽的烟就得自己付钱,绝不能算在公费里。他就这类问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毛泽东不仅严格约束自己,对于那些公私不分、有便宜就占的官员也深恶痛绝。1952年2月11日,毛泽东与李家骥讨论起“三反”问题时,严肃批评了那些对于公家的钱和物,敢拿又敢花的大小“老虎”:“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严肃批评和处理。前几天有人对我讲,机要处有个干部私自给自己盖房,这样的人与刘宗敏有什么两样?这样的人必须枪毙几个,不然不足以平民愤。”毛泽东认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是对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严重损害,必须坚决抵制,为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就要从“正人先正己”做起。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身为国家领袖,毛泽东家风严格,强调纪律从约束自己和家人做起。毛泽东对儿女严格要求,绝不允许子女占国家的便宜。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大饥荒,粮食紧张,毛泽东的女儿常常在学校吃不饱饭。毛泽东也只是疼惜地对她们说:“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我们要和全国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渡难关。”但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于心不忍,曾私带零食给孩子们补充营养,被毛泽东发现后遭到他厉声指责:“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同全国人民比较起来,她还稍好一些,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可是看着孩子又小又缺乏营养,保姆韩桂馨想尽办法给孩子开小灶,毛泽东多次劝阻:“不要以为毛泽东的孩子就特殊,从小开始就不能灌输这种思想,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毛泽东让毛岸英和李敏做事办公只准提他们自己的名字,不要提及毛泽东的名字。毛泽东说:“我的荣誉不准孩子们沾,我是我,他们是他们,靠他们自己去闯。”在“三查三整”运动中,毛泽东耳闻江青的入党时间出现问题,对江青很生气,发了脾气:“按组织原则办,谁也不能特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众多亲朋好友来信,或表示祝贺,或寻求帮助。接到这些信,毛泽东说:“亲朋好友里面,有不少是深明大义的,但也有一些还存在封建时代攀龙附凤的旧思想,以为我是皇帝老子登基,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他们自认是皇亲国戚,应该受到封赏、得到恩荫。我现在当大官了,如果翻脸不认人,人家就会说共产党无情无义,何况有些人过去还帮助过我,帮助过我们党呢。如果有求必应,那就成了国民党的样子了,我们共产党如果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垮台。”当秘书询问如何处理这类信件时,毛泽东回答道:“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写信、不说话。”毛泽东以如此坚决的态度回绝了那些企图通过他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的人。毛泽嵘携养子毛绘华到北京请求毛泽东介绍工作,表弟来北京治眼疾希望毛泽东开个快速通道,堂弟毛泽连遇到困难想找毛泽东帮忙解决,都被毛泽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委婉拒绝了。

莫说乡亲朋友希望从中沾点福利,就连自家兄弟毛泽东也一视同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毛泽覃同在苏区工作,对毛泽覃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毛泽东多次严肃批评。毛泽东说:“共产党不是毛氏宗祠,不要以为是兄弟关系就可望得到庇护。”对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亲戚们,毛泽东也只是语气温和地说:“革命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我们活下来的人才有今天,想事、办事都要对得起先烈才是。我现在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这是革命的需要,是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不能和封建社会一样,一当上皇帝,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都来享受。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工农劳苦大众,要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而不是为少数人谋福利!”

在乡亲们看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亲朋好友谋取一份好差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毛泽东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取之于民,受之于民,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徇私枉法。也正是因为有这份魄力,毛泽东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激励青年、传承精神的现实启示■

1949年5月12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时讲道:“在我看来,中国青年的声音,也是我的希望与勇气的来源……今后的革命事业,还要靠青年人来完成,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国的希望。”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在今后的革命事业中再接再厉,将家国情怀发扬光大的殷切期盼。

■ 外强体魄,保家卫国 ■

毛泽东一生酷爱运动,始终认为体育运动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和兴亡,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等每次伟大胜利的背后都是以强健的体魄为基础的。

1917年,毛泽东的几位校友因忽视体育锻炼不幸去世。在面对家长的质问和要求校方开展体育运动时,毛泽东站出来说:“这次追悼会那副挽联就是我写的,一方面是公开批判校方不重视体育,另一方面是对死去的同学的惋惜和生者的告诫。”不久,毛泽东就以一篇《体育之研究》大力抨击和揭露了学校里普遍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现象。杨昌济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其将体育锻炼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格局称赞不已,毛泽东谦逊地说:“每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强健,社会才有希望。”

毛泽东爱好游泳、乒乓球等多项运动,还号召大家加强锻炼,为发展革命事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青年时期毛泽东经常对同学们说:“要做能文能武的新青年,只有身体好,才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为学校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服务。”“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好,则学问、道德的进修都有困难。不把身体锻炼结实,就不配谈救国、谈革命。”1951年,他在接见教育工作者时强调:“你们教书育人,千万别把年轻人培养成林黛玉、贾宝玉那样的人,我们需要身体健康、体质强壮、意志坚强的年轻人,只有锻炼身体,才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当毛泽东看到邵华不及格的体育成绩时,不禁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体育课没有及格,这不好。体育是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山也爬不动,水也不敢下,怎么当好革命事业接班人呢?帝国主义污蔑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偏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让他们看。这一课一定要补上,要为你自己,也要为国家争口气啊!”他还对孩子们说:娃娃们,锻炼身体就是锻炼意志,练恒心,练胆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不好,连本钱都输得一个不剩,还用什么去和敌人斗争,想当逃兵都逃不掉,那只有被人家五花大绑押送当俘虏啦!

■ 内修学识,坚定意志 ■

“国人除健体之外,还得有强健的头脑才行,否则还是难免受到列强欺压。”毛泽东一向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送别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时说:“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国外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这批有志救国的青年“输世界文明于国内”,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

毛泽东深知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鼓励身边一些没有文化的“红小鬼”去红军大学学习:“干革命不光要会打仗,还要懂得马列主义。要懂得马列主义,就得学文化!”为激发学员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性,1937年9月,毛泽东在为学员送行时说:“向你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我敬佩的老师,从苏联吃面包回来的张如心教授,他可以把许多马列著作背诵如流,你们可以向他学习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一个是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些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

从毛泽东的日常谈话中剖析他在国家命运面前展现的家国大义,我们看到了一位崇高而鲜活的伟人形象,一座耸立于民族之巅的伟岸丰碑。今天,新时代的青年都应以毛泽东为励志的榜样,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家国情怀的红色基因,以国为本,心怀天下,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网

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2

1927年4月6日清晨,安静的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突然响起了尖厉的枪声,紧接着在一阵纷乱嘈杂之中,传来了粗暴的吼叫声:“不要放走一个!”这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一切外交惯例和国际公法,突然袭击苏联大使馆的情景,其罪恶目的是逮捕住在这里的李大钊同志,绞杀北方革命。

著名的共产党领袖李大钊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在狱中,在敌人面前,李大钊威武不屈,正气凛然,表现了极其崇高的革命气节。正如后来陈毅同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所说,大钊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革命先驱,大节不辱”。

残暴的敌人对李大钊施以酷刑,用竹签钉进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剥掉他双手的指甲。但他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和革命利益的“供词”。据当时的狱卒后来回忆说:“执行官吏受上峰指使,以种种方法,‘诱导’先生,使其供出同党之行止,先生至终不说,只道我李大钊是共产党,其他同志的踪迹,概不知情。”敌人还多次组织法庭审判,妄图从精神上压倒和屈辱李大钊。但是,李大钊横眉冷对,凛然屹立。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报纸和人士的记载,也不得不承认:“李大钊受审时,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包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自谓平素信仰共产主义,侃侃而谈,不愧为革命志士本色。”敌人威逼不成,又继之以利诱。张作霖的参谋长、大名鼎鼎的“小诸葛”杨宇霆亲自出马,和李大钊拉同乡关系,用高官厚禄来收买。李大钊慷慨答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使得杨宇霆狼狈而去。

在审讯中,李大钊还坚决要求亲自审阅和修改他的“供词”。因为,敌人审讯他时所记录的“供词”多半与他的原意不符,他要不使自己的话被敌人歪曲篡改。在“供词”中,他承担了一切责任,尽力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们,他还利用他在国民党中的公开身份,机智地隐蔽了党的机密。

1927年4月28日,万恶的奉系军阀下了毒手,绞杀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刑台。在绞刑架下,他从容、镇静,面不改色,作了最后一次简短而又激昂的演说。他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参考自:

《回忆李大钊》,人民出版社

《李大钊传》,人民出版社

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3

文/李安葆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表示悼念。图为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左)


毛泽东追悼张思德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发表已经70多年。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也已家喻户晓,超越时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张思德是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张思德还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他在长征途中英勇奋斗的模范事迹,同样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受尽人间的苦难。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六合坊,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冲破川军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有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见一个敌人疯狂追赶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他怒气填膺,猛冲上前将敌击毙,救下了那个小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扬。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闻讯后分外高兴,他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是年秋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之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使用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都有些发怵。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但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钩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原来不久前张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我先过!我先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

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那根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根溜索。战友们都为他惊叫起来。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向前滑。张思德终于顺利地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毛儿盖等地北上,进入茫茫大草地。草地里水草丛生,风雨无常,泥泞潮湿,行军极端艰苦。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同甘共苦,互励互助,希望早日走出草地。

可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大搞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眼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心中产生了疑团:为什么两军会合后,又各自分开行动呢?

当时,张思德等普通战士,并不了解中央领导层内部发生的严重分歧。部队南下后,张国焘公开打出反对党中央的旗帜,这使许多红军指战员异常痛心。由于张国焘的战略方针的根本错误,南下红军不得不同以逸待劳的优势敌人展开激战,部队大伤元气。张思德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身体更加消瘦。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后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张思德拉着红二方面军战友的手,眼里闪动着兴奋的泪光。在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和任弼时等首长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传达了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合的决定,会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思德和战友们回想起一年前和中央红军会师的热烈情景,想起了南下途中那段艰难的岁月,如今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又将重新回到党中央的怀抱,心情万分激动。

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进入茫茫草地。当时,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通信营任通信班班长。虽在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体瘦弱,两颊深陷,面色憔悴,两脚被草地中的污水泡得红肿,但他眼睛明亮,精神抖擞,整天忙碌不停。每当上级的送信任务到来后,他总是立刻就走,在泥泞的草地里匆忙跋涉,从不叫苦。通信班副班长见他身体不好,又事事抢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并对他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送信任务还是大家轮流干吧!”

张思德说:“我们班好多同志年岁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遍,让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副班长见他不依,便说:“那我可以多送。”张思德则说:“一样嘛!”这正像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的时候所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夜晚,红军指战员在草地宿营。草地里寒冷潮湿,通信班的战士们困乏地挤卧在一起。深夜,张思德常起来看看,见草皮底下渗水了,便把战友们叫醒,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再挪个稍干的地方。有时,大家睡熟了,他独自守着篝火,不时添加些柴草,并把一些湿柴烤干,以备次日点火用。

在草地里行军多日,红军指战员带的干粮吃完了,不得不采野菜充饥。有一次,炊事班老班长端着一碗野菜糊糊递给张思德,说:“给,把它吃了!”张思德推辞道:“不,你自己吃吧。你年岁大,要多保重。”老班长却说:“莫惦记我,你们年纪轻,往后路长呢……”张思德深深感谢这位老班长,他接过糊糊,悄悄地走出去,又把它送给了班里两个外出拾柴归来的小战士。

战士们以野菜充饥,但吃野菜中毒的事时有发生。朱德总司令号召大家识别各种不同的野菜和有毒的野草。张思德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尝百草”的活动,学习分辨不同野菜的特点和性能。有一天傍午,部队在一片水草丰茂的洼地上休息。张思德和一名小战士便到附近地区找野菜,他们在一处水塘边看到一片青葱的野草。那个小战士惊喜地叫道:“班长,瞧,这是野萝卜!”那个小战士说着便弯腰去采摘。张思德忙喊住他说:“别急于采,有些看样子好看的野草,却是有毒的。”他先撕下一片野草叶子放到嘴里,嚼了嚼,味道倒是甜丝丝的。他让小战士先别尝,采一些带回去,做鉴定。

不久,张思德感到肚子疼,要呕吐,吐出来的是清水,知道自己中毒了。他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不能吃,告诉同志们。”小战士忙叫来班里的战友,大家见张思德脸色发青,面部浮肿。他们赶到营部取来解毒的药物,张思德服后才脱离了危险。

从草地继续往前走,到达噶曲河边。这是黄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雪山融化的冰水流入河中,河宽水寒。张思德和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挽起臂膀,踏进寒流,站在水深处,保护着不会凫水的战士,直到通信营的战士都安全过了河,他们才向对岸踏去。他们上岸后正准备追赶队伍,忽听到身后有呼救的声音,回头看到不远处,有总部几个过河的女战士被上游直泄下来的冰水冲倒了,她们在水中挣扎着。张思德和战友们立即向下游奔去,拦住了被水流冲倒的女战士,把她们一个个护送上岸。上岸后,张思德见有个背药包的女战士神志不清,急忙取出背包里的一块盐巴,用搪瓷碗化了碗盐水,给女战士喝了。那个女战士清醒了,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张思德指着前方说:“快到旱草地了,加把劲往前走吧!”

终于走出草地了。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禁热烈欢呼起来。傍晚宿营时,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兴奋地谈论着。张思德一边缝补破旧的衣衫,一边和战友们展望未来的生活。大家盼望已久的三军会师,到陕北见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次日,迎着朝阳,张思德随部队继续向陕北前进。

张思德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先后在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中央军委警卫营、中央警备团等单位工作。他曾到土黄沟烧炭,南泥湾开荒,做毛泽东的警卫战士,到安塞县开荒和烧炭,直到因安塞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张思德对工作极端负责,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深受战友们和群众的爱戴。

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战斗历程。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据和他同在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工作的陈耀回忆:张思德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当组织上派他带一个班去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里去烧木炭时,首长问他:“有困难吗?”他回答:“困难是有,不过我们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比过雪山草地时少多了。”

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不管多么艰难,他总是坚决去完成。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事情总是人办的!”张思德对通信工作恪尽职守,勤奋不懈。每当接受送信任务时,不管风狂雨急,他总是按时把信件送到目的地。他对通信班的战友说:“通信工作是军中的耳目,是件很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常讲起长征中七名通信战士的故事:在川西,红军一个营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几次组织突围都未成功。情况万分危急,营首长决定派人和兄弟部队取得联系。这时,七名通信战士挺身而出,他们记着同样内容的口信,趁天黑从几个方向悄悄下山,准备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刚刚摸到山脚,就被敌人发觉,枪声顿时燃豆般响起。七名通信战士经过激战,六名战士牺牲了,剩下的一名战士腰部也负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爬呀爬,终于越过了封锁线。

当他到达兄弟部队时,腰部已染满鲜血。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创痛,断断续续地向首长传达完口信的最后一句话,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这七名通信战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一个营的红军得救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通信班的全体战士,他们决心学习这七名通信战士,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通信任务。

张思德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团结同志,带领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他对副班长陈耀说:“脏活、累活咱们要先去干,不能怕艰苦。”他以亲身的经历告诉陈耀,要爱护每一名战士。他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先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

张思德平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先人后己。陈耀说:“我非常钦佩,常常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省吃俭用,穿得缝缝补补呢?’他解释说:‘我过去的生活比现在苦得多,当上红军,我觉得生活幸福多了。现在革命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陈耀回忆说:张思德有只搪瓷碗,还是长征时带过来的。搪瓷几乎已掉光,里外都是坑坑巴巴,破旧得不像样子。有一次,部队发了一只新搪瓷碗,他却把新的送给了别人,自己依然用那只旧的。当时,根据地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张思德这种艰苦朴素、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是时代的需要,这会产生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

即使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那时相比已有霄壤之别,但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先人后己的思想生活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创造美好未来时仍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责编:刘忠辉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有哪些(有哲理的党史小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99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