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姜子牙的神话故事吗(姜子牙封神演义的故事)

2023-02-26 05:28:01 技术常识4 网友支招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61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姜太公的三大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清風明月逍遥客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姜子牙的神话故事1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名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姜子牙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然而,姜子牙最有名的传说主要有三则:

姜子牙封神

姜子牙当年将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独自己没有封,并谦称自己是“泰山石敢当”。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被后人列于仙班之首,尊为兵家鼻祖,天齐至尊。

姜子牙钓鱼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覆水难收

姜尚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姜尚,欲图离去,姜尚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马氏不听劝告,离开了姜尚。后来姜尚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尚破镜重圆,但姜尚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尚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有姜子牙的神话故事2

文/吴新友

一位耄耋的老人,头戴着一顶草帽,敞开着胸怀,在渭水的磻溪举着钓竿在垂钓,他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一位农人的来到溪边,见他用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走过来对他说:“老者,你这样钓鱼,能钓到吗?!老者举了举钓竿,说:“我不是为了钓小鱼,而是为了钓大鱼啊!”

老者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西伯侯姬昌那里。姬昌思忖道,怪了,难道老者是等候高人吗?于是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士兵到了磻溪,叫了声老人家?但老者只顾自己钓鱼,连眼也不抬一下,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士兵见老者不理自己,只好回去把经过禀报了姬昌,姬昌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

对儿子姬发说:“渭河磻溪有有一位垂钓的老翁,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大贤士,我们要完成兴周大业,非他莫属。你去把他来。”

姬发领命,带着人马直奔磻溪而来。一路上人欢马叫,好不热闹,来到磻溪,听得有人歌曰:垂钓磻溪乐悠悠,不知冬夏与春秋,哪管能钓几条鱼,只钓世间君与侯。武王听了,是大贤无疑,仔细观察,只见老翁双腿跪在石头上,背水执杆,双目紧闭,钓钩离水三尺,钩是直的,觉得好笑,只见老者边垂钓边口中念念有词:“钓钓钓,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

老者钓上一只小鱼,又抛到水里。姬发走向前对老者说:“吾是西伯侯之子姬发,奉父王之命,恭请大贤出山,辅佐周室,救万民于水火。”

老者说:老朽无食量,送你回去,说罢,随手一抛,将小鱼抛入水中。

姬发见状,眉头一皱在思忖老者刚才的念念有词,老者是一位隐居的大贤,歌词已经明喻让父王来请,于是就带领人马原路返回,向文王作了汇报,文王思忖道,一将都难求,况且一个文韬武略的大贤,岂是一个小儿能请到的。这是轻视人才啊!看来,知道大贤是想让自己去。只有自己亲自去请了。

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带着姬发与一批臣僚,以及大队人马,来到溪水边,看到老者还在垂钓,就向前走去,只见老者口中念念有词:“钓钓钓,钓钓钓,大的小的一起到。”

文王一听,知道老者是自己邀请的能臣。只见老者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只见老者又歌曰:“西风起,雪花舞,凤凰鸣,真主来。”听罢,就走到老者面前,打恭请其出山帮助自己。

老者说:“老朽年迈,已过八旬,老态龙钟,德薄才浅,只怕难以从心。”然后道出了自己的名字姜子牙。

文王说:“大贤年事虽高,贵体安健,满腹经纶,大器晚成,定能大展宏图,振兴周室,造福万民。”

姜子牙听了道:“尊敬不如从命。只是老朽两腿僵直无法行走,骑马坐车,受不得颠簸。如何是好?”

文王听了,心领神会,文王让姜子牙坐上自己的马车,老者也不推辞,就上了车,坐好后,老者说:“我年纪大了,行走不方便,见不得颠簸。”

文王一听,说:“既然这样,为了不颠簸,我拉你。”然后卸掉了曳车的马,自己拉着姜子牙往回走,走到一个坡下,实在太累了,就停了下来,歇一歇。

姜子牙问文王:“你数没有数你拉了多少步?”

文王回答:“我边拉车边数,一共八百步。”

姜子牙道:“你拉我八百步,我保你江山八百年。”

文王听了,说:“那让我再拉一段。”

挣扎着拉了八步,姜子牙说:“再保你八年。”后来周王朝果然坐了八百年江山。

姜子牙弥留之际,对前来探视的武王姬发语重心长地说,自己死后,把棺材挂在朝堂上,国家那个地方出事,棺材头朝那个地方,就没事了。

周赧王当了天子,看着朝堂上的的棺材,对臣下说:老先人把棺材挂在朝堂,八百年了,不知道里边装的人怎么样了,打开看一下,于是吩咐臣下打开了棺材,只见十八个鸽子从里边飞了出去。据说,这些鸽子代表天下十八路诸侯,是姜子牙把他们关在棺材里,如今飞出去了,天下就乱了,周朝也就灭亡了。

这也是民间传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的来历。

有姜子牙的神话故事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頔

国庆档热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和传统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姜子牙——身为神界静虚宫的大弟子,姜子牙一战成名,但为了求一个公道,却放弃成为众神之长的机会,蛰伏十年终得偿所愿。我们以往了解的姜子牙,大多是通过明代传奇小说《封神演义》或其演绎作品,而史书中的姜子牙有着另一番风采。

首先,姜子牙的名字就不简单——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尊称太公望,号飞熊——这常常被作为解析“姓氏”的经典案例。

在秦汉以前,“姓氏”包含“姓”和“氏”两层意思。同一个“姓”随着后代开枝散叶,会细分出不同的“氏”来。姜子牙姓姜,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他的氏为吕。

姜子牙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东海之滨,另一说在牧野之地。史书中关于姜子牙的记载,最年轻的记录也到他50岁时了。《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年七十,居于朝歌。”这说明姜子牙50岁以后确实穷困,以贩卖小吃为生。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一直在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等,期待有朝一日实现抱负。

姜子牙的人生转折点是“渭水垂钓”——“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当地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渐渐地这事就传到了周文王姬昌的耳朵中。周文王这时正在筹划进攻商朝的大业,暗自认为姜子牙定然不是等闲之辈,亲自带人去拜访姜子牙,两人一见如故。《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在渭水见到姜子牙时,说祖父太公曾经说有圣人入周,周就会兴盛,您就是这圣人吧?太公“望”您很久了!于是尊称他为“太公望”。

《史记·周本纪》还记载了“飞熊”这个号的来历。周文王遇见姜子牙前带队出猎,曾占卜到自己这趟得到的“非龙非影(螭),非虎非黑”,而是霸王的辅佐。不过这个“非黑”被误传为“飞熊”了,后来元代《武王伐纣平话》,就说文王梦见一只长着双翼的老虎,儿子周公解梦说这就是飞熊,所以姜子牙在后世有了飞熊的别号。

岐周在姬昌的祖父时还是一个为吃喝发愁的小部落,后来搬家到岐山脚下才得以安稳发展。姬昌的父亲武力鼎盛,四处征伐,得到了西方的方伯之位。但是在经济文化方面,他们与中原的殷商还是差得远。因此,见多识广的姜子牙,对于岐周来说就无比重要了。

在姜子牙的主持下,岐周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这规范了井田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岐周崛起打下了经济基础。对外他主张事殷商以恭顺,用来麻痹纣王,暗自却积极扩张势力拉拢邻国,实现了周文王的三分天下有其二。

这些改革后来都随着西周建立推广至全国,成为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春秋战国,在礼法制度的废墟上又兴起了诸子百家,所以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虽然周文王尽心筹划自己的人生大业,但是最后还是含恨而终。留下了自己的儿子继承其事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周武王。周武王的谋略并不输父亲,而姜子牙依然在其身边辅佐。武王为表示敬重,将其尊称为“师尚父”。

周武王准备好讨伐纣王,事先占卜结果为凶。但是姜子牙力主出兵,姬发顺从了他的意见,出兵在牧野与纣王的军队相遇。姜子牙其实就是这场战事的总指挥,因为他不但一手打造了岐周的政治军事,他还了解东方的地形与军队情况。反观纣王的军队,商人的主力还在东方镇压东夷,而牧野之战是仓促应战,兵员不足只能驱赶大量奴隶进入战场。最后这些奴隶纷纷倒戈一击,帮助岐周军队杀入了朝歌城。纣王引火自焚,殷商就此覆灭。

灭商后,周公旦负责政治管理,姜子牙则继续带着军队扫平不屈服的殷商军队。战事暂时平息以后,姜子牙获得了齐国封地。姜子牙到齐国就封后,五个月就完成了建国,这在当时分封的各大诸侯国中是最快的。

姜子牙到达齐国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件是打败来犯的莱夷人。第二件是诛杀司寇营汤和当地“贤人”狂矞、华士兄弟。第三件是顺其风俗,简化礼仪。第四件是开放工商业,开通与中原国家的商路。

姜子牙这四件事,一方面打压了当地蛮夷势力,为建国开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诛杀当地官员和“贤人”,宣示了对当地土著的统治权。最后顺应当地人的风俗,并开放工商业打通与内地诸侯国的商道,为当地人争取了实际的贸易利益。

姜子牙在齐国的时候,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这也为山东日后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齐国的开国形势稳定之后,姜子牙交给自己的三儿子丘穆公驻守。自己则与大儿子齐丁公姜伋在周朝首都镐京任职。后来纣王的儿子武庚发起三监之乱,姜子牙再次带兵配合周公旦平定了叛乱。其中,齐丁公还带着一队偏师灭掉了河东的古唐国,后唐国被分封给姜子牙的小外孙唐叔虞,这就是后来的晋国。到了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其大儿子齐丁公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的次辅,继承了姜子牙的爵位和遗志。

姜子牙一生沉浮,做过屠牛小贩,也主政过一国一朝。他人生的丰富性暂且不谈,单是他留给后世的财富就是取之不尽的,比如追认他为始祖的诸子百家。尤其是在兵学领域,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和历代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武庙就是来源于武成王庙的简称。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代,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来源:齐鲁晚报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姜子牙的神话故事吗(姜子牙封神演义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818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