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的起源与传说(茯砖茶的历史来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45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丝路黑金”——泾阳茯茶的前世今生
裕兴重茯茶公司负责人邓亚蓉查看茯茶发酵情况。本报记者 赵晨摄
“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清代文学家纪昀在诗中所说的,正是陕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泾阳茯茶。
茯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凝结了泾阳茶人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辛勤的汗水。茯茶,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与丝绸、瓷器一起,销往中亚、西亚等地区。但是,茯茶也历经过长达50余年的沉寂。
2008年,泾阳的老茶人们重整旗鼓,翻出茶榜、茶斗等老茶具,对沉寂已久的老字号发起了复兴号令。如今,走出陕西并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的泾阳茯茶,在实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正向着构建现代化茯茶产业体系阔步前进。
不栽茶树的泾阳
缘何成为茯茶故乡?
从古至今,茶多以产地命名,比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四川蒙顶甘露、云南普洱等。像泾阳这样,一棵茶树都没栽过,却成就了“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茯茶”的传奇,在茶史上较为罕见。
不栽茶树的泾阳缘何成为茯茶故乡?这还要从茶马交易说起。由于茶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的功效,对于饮食多以高脂和肉类为主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唐宋时期,茶便成为中原与西域地区的大宗贸易商品。自古就有“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之称的泾阳,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也是南茶西走和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的原因,泾阳逐渐成为茶叶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自古以来,秦晋两地的茶商从今四川保宁、湖南安化、陕西汉中等地采购茶叶后,在泾阳把散装茶压筑成砖状,再靠驼驮马载,跋涉千里,销往西域。
工人在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里忙碌着。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本报记者 赵晨摄
秦晋茶商运回泾阳的茶是什么茶?为什么又要加工制作成砖茶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肖斌告诉记者,600多年前,茶叶尚未建立分类体系,多为粗放加工。茶商所采购的茶叶就是混采、经过简单加工晒干的大宗茶叶,当时茶商运回泾阳的也正是这种粗老茶叶。由于马帮运输的散茶量小,为了让每匹马能运输更多的茶叶,茶商便把运回来的散茶压制成砖茶。
有意思的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受到沿途湿热环境的影响,茶叶在长途运输中逐渐发酵,进而生出一种“金花”。误以为茶“发霉”的茶商,只得一边叹息,一边把茶叶倒掉。看到扔在田里的茶叶,老百姓觉得可惜,将其捡回家冲饮后发现,这种“发霉”的茶不仅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口感醇厚、健胃消食。此后,老百姓便常常主动向茶商索要“发霉”茶,这引起了茶商的注意,砖茶的“命运”由此被改变。
然而,要掌握制作“金花”的技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经过漫长的摸索,到明洪武年间,泾阳茶商终于掌握了制作色正质好的“金花”的工艺,极大地改善了砖茶的品质和口感。因砖茶是在伏天制作,又与中药茯苓有相似的口感和功效,这种长着“金花”的砖茶被人们称为茯茶,也称茯砖茶。
甫一问世,茯茶就受到了爱茶人的青睐。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实行茶务改革后,各地茶商纷纷来泾阳开厂制茶,茯茶乘此东风走向兴盛。
据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裕兴重茯茶公司总经理罗荣利介绍,在清代,位于泾阳老城造士街的裕兴重茶庄,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最多时有茶工上百人。茶庄的院子里有簸上剁茶的,敞锅炒茶的,码垛烘茶的,还有砖茶糊封子的……到了民国时期,泾阳城内已有裕兴重、鼎祥林、聚成德等知名茶号茶庄86家、茶工1万多人。
3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肖斌(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本报记者 赵晨摄
三年为药七年为宝
泾阳茯茶好在哪里?
茯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橙红透亮,因口感醇厚悠长而深受茶友喜爱。如今的泾阳茯茶,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制作工艺外,对原材料黑毛茶的品质把控也更为讲究。
为提升茯茶品质,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茶商会根据产品类型,对黑毛茶的鲜叶做各种技术加工,以达到改变外形、提高品质的目的。
罗荣利向记者讲述:“黑毛茶分很多等级,条索有的粗壮肥实,有的紧卷,还有的呈泥鳅状。色泽也不尽相同,有的叶底黑润,有的是黄褐色,还有些在黑褐中带青色。总体来说,气味都带有一种松香香气,汤色呈橙黄色。”
因茶叶产地不同,加之工艺差异,泾阳茯茶所采用的黑毛茶遍布全国各大茶产地。至于具体需要哪些产地、哪个等级的黑毛茶,需要视产品需求而定,有的茶块还需要将不同等级的黑毛茶拼配,这也是商家的秘方。
即便经过现代技术改造,加工一块茯茶,也要经过黑毛茶筛分、渥堆发酵、熬茶汁、炒茶、蒸茶、装模、压制及晾置等近30道工序。至于炒茶的火候、水分含量的把控、发花的温度、砖体的松紧度,全凭茶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
常喝茯茶的人讲,茯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那么,为人称道的茯茶究竟好在哪里呢?
肖斌介绍,好就好在“金花”上。这种“金花”叫“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
“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多种酶,促使茶叶发生复杂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人体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同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逐步氧化,进而产生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正是这些营养物质,使茶叶具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茯茶具有显著降低人体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功效。长期饮用茯茶,能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延缓衰老,其功效是其他茶所不能替代的,茯茶也因此被称为“丝路黑金”。
泾阳茯茶特有的“金花”其实是一种有益菌,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本报记者 赵晨摄
处于品质提升关键节点
泾阳茯茶该如何突围?
20世纪50年代,泾阳茯茶搬迁到湖南安化生产。这段时期,国内许多地方都反复试验生产茯茶,但因为气候、环境和工艺等原因,始终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金花”,这也应了民间所说的泾阳茯茶“三不离”——离不开泾阳的水,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茶人的工艺。
近年来,随着省上的大力扶持,泾阳茯茶再次迎来春天。经过10余年的发展,泾阳茯茶众多老字号老树发新枝,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年产值已超10亿元,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走出陕西,在全国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走进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泾阳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茯茶醇厚甘甜的香味瞬间被嗅觉捕获。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畅销至内蒙古、北京等地,老字号打开了新市场,正走向复兴。
如何进一步打开全国市场?肖斌认为,保证产品质量,以高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是关键。“消费者期待好茶。当下泾阳茯茶迫切需要树立高品质的形象,让大家喝第一次后都想喝第二次,才能唤起消费者的购茶需求。”肖斌说。
现代科技赋能茯茶,是泾阳茯茶实现品质升级的关键举措。2018年,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的泾阳茯茶研发中心,已成为泾阳茯茶的科技创新高地,组建了囊括茶学、微生物、营养保健等学科专家的科研团队,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拓展泾阳茯茶的市场,离不开泾阳茯茶公共品牌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我们设计、制作了泾阳茯茶公共品牌LOGO,打造泾阳茯茶的‘茯妹’卡通形象人物,将IP形象融入茶饮,树立了泾阳茯茶在全国茶界的品牌形象。”泾阳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吕雯说。
茯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其背后还有一整套茯茶文化体系。肖斌认为,要加快推进茯茶与文化的融合,把茯茶与陕西旅游业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茯茶与丝绸之路的联系,挖掘茯茶文化故事,丰富茯茶文化,开展自筑茯茶体验项目,培养泾阳茯茶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总的来讲,茯茶产业发展应当把科技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古老的茯茶产业才能焕发出生机,重现往日的辉煌。”肖斌说。(记者 董渺 刘坤)
金花茯茶的 前世今生
金花茯茶的前世。
金花茯茶始于公元宋神宗元年1068年,别名(金花)又名茯茶,学名冠突散囊菌,是六大茶类黑茶里面吗的其中之一。
在宋朝的时候,此茶刚出现时,只有在皇上和他们皇家人才能喝到。皇宫大臣们也只有在庆典,或者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通过皇帝赏赐才能喝到此茶。在当时有一句话最能说明此茶的珍贵。(金易得,茶难求,皇帝一杯茶,宰相一年粮)意思就是说,黄金很容易就能得到,但是好茶却很难得到。皇帝喝一杯茶,相当于宰相一年的口粮。宋茶虽然登峰造极,但对于生产技术还是落后的古代来说,长有有益金花菌的茯茶,无疑是其中最珍贵的之一。
为啥在当时茯茶为何贵到一口茶,相当于宰相一年的口粮,说的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当时的茯茶确实非常少有。在宋代的茯茶主要是以比较精细的原料散茶发花,由于比茶生长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和进洋量,才能做出金花茯茶。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在当时又没有温度计,湿度计。全部靠师傅的经验和感觉来控制金花的生长。)成品率很低,要浪费掉很多上好的茶叶。才能出少部分金花茯茶。因此金花茯茶才比黄金还难得到。
后来随着宋朝的灭亡宫廷的制茶师也流离失所,制茶师傅逃到现在的陕西泾阳县。(因为制茶师傅对气候非常敏感才到泾阳)制茶师傅为了生存,又不会其他生计,就在泾阳开始了茯茶的制作,但是制茶师傅还有一些对皇家的秘方不敢外传,又要生存,聪明的师傅改变了制茶方法。把皇宫里用精细茶叶,散茶发花技术改变成粗老茶叶做成方砖。(陕西泾渭茶上印有1368年)也就是说1368年之前茯茶都是以散茶发花。
由于制茶师傅的对茶叶的品质改变大大的降低了茶叶成本。也给那些经常以牛羊肉为食的牧民带去了福音,茯茶最大的功效是可以解油腻,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纤维。一千多年来一直成为广大牧民和现在我们内地喜欢大鱼大肉的人最爱喝的茶叶。
当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由于技术都是代代口碑相传,结果只把茯砖茶的技术传了下来,精细散茶发花技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消失。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领导人对茯茶的重视和减少运输成本。在50年代左右,把陕西泾阳的茯茶长和制茶师傅全部迁移到湖南安华进行茯茶的研究和开发,由于气候原因直到1953年在湖南安华研制出湖南第一块茯砖。(湖南白沙溪茯砖茶印有1953)
金花茯茶今生
由于茯茶的技术逐渐成熟,很多茶厂都开始了茯茶的加工生产,互相竞争造成了一些国营茶厂面临倒闭。
在2006年茯茶又一次迎来了丛生的开始。随着内地人的生活和饮食的变化,吃大鱼大肉的人越来越多,对茯茶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湖南在2008年噢运会,2010年世博会对黑茶茯茶的宣传,金花茯茶丛生了。
就在2008年陕西泾渭茯茶也开始了陕西茯茶的生产加工,从新打造陕西茯茶的生产基地。
当然起源于宋代茯茶的开封,大宋官茶也在2010年开始了对散茶精细原料上发花进行研究。
开封大宋官茶业有限公司通过研究大量古籍。
记载和宋茶“过黄工艺”传承,国内各大院校的走访和交流。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温湿控制技术,反向研究出了,金花散茶的工艺,恢复了金花茯茶宋茶的传承,并且新技术下的金珠宋茶质地细腻,金花生长非常均匀,口感不苦不涩,金珠菌含量能达到99%,几乎没有任何杂菌,重现了经历千年历史并适合现代人多油多肉的生活方式的金花宋茶,让金花茯茶在当代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我相信很多茶友都知道普洱茶减肥,但是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为什么呢?喝过普洱茶的都知道,涩苦的味道比较重,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更喝不习惯。大家也都知道茯茶养胃好,但是他的粗老的叶地,和口感好多内地人不太喜欢。
那么金花普洱呢,她具有普洱原有香气,减肥,茯茶养胃功效,不苦不涩,入口有淡淡甜味。她经过冠突散釀菌发酵,不但不刺激睡眠,还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陕西“活文化”新篇之泾阳茯茶
原标题:陕西“活文化”新篇之泾阳茯茶
陕西,一个历史璀璨而厚重的文化大省,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优秀非遗文化的诞生与流传,非遗文化积淀深厚而丰富,剪纸、泥塑、彩塑、糖画、蛋雕、棉絮画、农民画、面花、皮影、剪刀书法、秦腔、杖头木偶戏等非遗文化百花齐放,而具有千年历史的泾阳茯茶也是非遗的“活文化”之一。
自汉代起,茶叶产区的茶叶经茶马古道运送到泾阳成封,再运到西北边疆地区,沿“古丝绸之路”销往西亚、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因泾阳南靠泾河,临河有高约30多米的黄土塬,北依嵯峨、北仲两山,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夏初至秋末时段,泾河与郑国渠灌溉水系会形成一种特有时段的气候特征,恰好适宜“金花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有“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茯茶”之说。饮用后有中草药茯苓之功效,为此称“泾阳伏茶”。
1951年11月,国家为了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的民生问题,中科院院士、菌保会微生物专家方心芳协助研究茶砖发酵问题,给出了“金花菌”最佳的生长温湿度等数据,并充分采用泾阳茯茶传统生产经验,茶厂经过反复的试制,直至1953年发花成功,1958年建成湖南益阳茶厂后,泾阳由此退出了加工茯茶的历史舞台。
1981年,泾阳试图恢复泾阳茯茶生产,寻找召集以前的老茶艺人,试制生产一批茯砖茶,后因滞销而停产。2006年1月,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成立泾阳茯茶复产研究开发小组,开启泾阳茯茶恢复生产之路。截止2020年底,泾河新城辖区有生产企业35家,销售企业200多家,茯茶产量2300吨,产值5.0亿元,形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茯茶镇” 为聚集地,集茯茶生产研发、仓储物流、文化展示、体验销售和旅游为一体的茯茶产业链业态。茯茶产品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研发出金花白茶、金花红茶、金花普洱等近百种产品,茯茶衍生品已延伸到茯茶面、茯茶酒、茯茶食品等。
如今,拥有千百年历史的泾阳茯茶,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2021年泾阳茯茶公共品牌价值达7.36亿元,年产量5000余吨,产值近11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茯茶产业发展壮大,当地一批老字号企业在政府支持鼓励下,主动求变,研新品、抓创新、上“云端”、扩渠道,在困境中奋起、在转型发展中越“活”越年轻,成为助推泾阳茯茶再创辉煌的重要力量,让千年好茶泾阳茯茶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丝路黑金”——泾阳茯茶的前世今生
裕兴重茯茶公司负责人邓亚蓉查看茯茶发酵情况。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清代文学家纪昀在诗中所说的,正是陕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泾阳茯茶。
茯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凝结了泾阳茶人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辛勤的汗水。茯茶,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与丝绸、瓷器一起,销往中亚、西亚等地区。但是,茯茶也历经过长达50余年的沉寂。
2008年,泾阳的老茶人们重整旗鼓,翻出茶榜、茶斗等老茶具,对沉寂已久的老字号发起了复兴号令。如今,走出陕西并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的泾阳茯茶,在实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正向着构建现代化茯茶产业体系阔步前进。
不栽茶树的泾阳
缘何成为茯茶故乡?
从古至今,茶多以产地命名,比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四川蒙顶甘露、云南普洱等。像泾阳这样,一棵茶树都没栽过,却成就了“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茯茶”的传奇,在茶史上较为罕见。
不栽茶树的泾阳缘何成为茯茶故乡?这还要从茶马交易说起。由于茶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的功效,对于饮食多以高脂和肉类为主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唐宋时期,茶便成为中原与西域地区的大宗贸易商品。自古就有“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之称的泾阳,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也是南茶西走和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的原因,泾阳逐渐成为茶叶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自古以来,秦晋两地的茶商从今四川保宁、湖南安化、陕西汉中等地采购茶叶后,在泾阳把散装茶压筑成砖状,再靠驼驮马载,跋涉千里,销往西域。
工人在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里忙碌着。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秦晋茶商运回泾阳的茶是什么茶?为什么又要加工制作成砖茶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肖斌告诉记者,600多年前,茶叶尚未建立分类体系,多为粗放加工。茶商所采购的茶叶就是混采、经过简单加工晒干的大宗茶叶,当时茶商运回泾阳的也正是这种粗老茶叶。由于马帮运输的散茶量小,为了让每匹马能运输更多的茶叶,茶商便把运回来的散茶压制成砖茶。
有意思的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受到沿途湿热环境的影响,茶叶在长途运输中逐渐发酵,进而生出一种“金花”。误以为茶“发霉”的茶商,只得一边叹息,一边把茶叶倒掉。看到扔在田里的茶叶,老百姓觉得可惜,将其捡回家冲饮后发现,这种“发霉”的茶不仅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口感醇厚、健胃消食。此后,老百姓便常常主动向茶商索要“发霉”茶,这引起了茶商的注意,砖茶的“命运”由此被改变。
然而,要掌握制作“金花”的技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经过漫长的摸索,到明洪武年间,泾阳茶商终于掌握了制作色正质好的“金花”的工艺,极大地改善了砖茶的品质和口感。因砖茶是在伏天制作,又与中药茯苓有相似的口感和功效,这种长着“金花”的砖茶被人们称为茯茶,也称茯砖茶。
甫一问世,茯茶就受到了爱茶人的青睐。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实行茶务改革后,各地茶商纷纷来泾阳开厂制茶,茯茶乘此东风走向兴盛。
据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裕兴重茯茶公司总经理罗荣利介绍,在清代,位于泾阳老城造士街的裕兴重茶庄,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最多时有茶工上百人。茶庄的院子里有簸上剁茶的,敞锅炒茶的,码垛烘茶的,还有砖茶糊封子的……到了民国时期,泾阳城内已有裕兴重、鼎祥林、聚成德等知名茶号茶庄86家、茶工1万多人。
3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肖斌(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三年为药七年为宝
泾阳茯茶好在哪里?
茯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橙红透亮,因口感醇厚悠长而深受茶友喜爱。如今的泾阳茯茶,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制作工艺外,对原材料黑毛茶的品质把控也更为讲究。
为提升茯茶品质,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茶商会根据产品类型,对黑毛茶的鲜叶做各种技术加工,以达到改变外形、提高品质的目的。
罗荣利向记者讲述:“黑毛茶分很多等级,条索有的粗壮肥实,有的紧卷,还有的呈泥鳅状。色泽也不尽相同,有的叶底黑润,有的是黄褐色,还有些在黑褐中带青色。总体来说,气味都带有一种松香香气,汤色呈橙黄色。”
因茶叶产地不同,加之工艺差异,泾阳茯茶所采用的黑毛茶遍布全国各大茶产地。至于具体需要哪些产地、哪个等级的黑毛茶,需要视产品需求而定,有的茶块还需要将不同等级的黑毛茶拼配,这也是商家的秘方。
即便经过现代技术改造,加工一块茯茶,也要经过黑毛茶筛分、渥堆发酵、熬茶汁、炒茶、蒸茶、装模、压制及晾置等近30道工序。至于炒茶的火候、水分含量的把控、发花的温度、砖体的松紧度,全凭茶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
常喝茯茶的人讲,茯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那么,为人称道的茯茶究竟好在哪里呢?
肖斌介绍,好就好在“金花”上。这种“金花”叫“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
“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多种酶,促使茶叶发生复杂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人体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同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逐步氧化,进而产生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正是这些营养物质,使茶叶具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茯茶具有显著降低人体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功效。长期饮用茯茶,能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延缓衰老,其功效是其他茶所不能替代的,茯茶也因此被称为“丝路黑金”。
泾阳茯茶特有的“金花”其实是一种有益菌,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处于品质提升关键节点
泾阳茯茶该如何突围?
20世纪50年代,泾阳茯茶搬迁到湖南安化生产。这段时期,国内许多地方都反复试验生产茯茶,但因为气候、环境和工艺等原因,始终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金花”,这也应了民间所说的泾阳茯茶“三不离”——离不开泾阳的水,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茶人的工艺。
近年来,随着省上的大力扶持,泾阳茯茶再次迎来春天。经过10余年的发展,泾阳茯茶众多老字号老树发新枝,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年产值已超10亿元,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走出陕西,在全国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走进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泾阳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茯茶醇厚甘甜的香味瞬间被嗅觉捕获。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畅销至内蒙古、北京等地,老字号打开了新市场,正走向复兴。
如何进一步打开全国市场?肖斌认为,保证产品质量,以高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是关键。“消费者期待好茶。当下泾阳茯茶迫切需要树立高品质的形象,让大家喝第一次后都想喝第二次,才能唤起消费者的购茶需求。”肖斌说。
现代科技赋能茯茶,是泾阳茯茶实现品质升级的关键举措。2018年,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的泾阳茯茶研发中心,已成为泾阳茯茶的科技创新高地,组建了囊括茶学、微生物、营养保健等学科专家的科研团队,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拓展泾阳茯茶的市场,离不开泾阳茯茶公共品牌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我们设计、制作了泾阳茯茶公共品牌LOGO,打造泾阳茯茶的‘茯妹’卡通形象人物,将IP形象融入茶饮,树立了泾阳茯茶在全国茶界的品牌形象。”泾阳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吕雯说。
茯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其背后还有一整套茯茶文化体系。肖斌认为,要加快推进茯茶与文化的融合,把茯茶与陕西旅游业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茯茶与丝绸之路的联系,挖掘茯茶文化故事,丰富茯茶文化,开展自筑茯茶体验项目,培养泾阳茯茶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总的来讲,茯茶产业发展应当把科技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古老的茯茶产业才能焕发出生机,重现往日的辉煌。”肖斌说。(陕西日报 记者 董渺 刘坤)
编辑:晓佳
茶休闲:茯茶的故事
茶休闲:茯茶的故事
茯茶,是六大茶类黑茶中的独特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所蕴含的“冠突散囊菌”,经科学论证属益生菌,是茯砖茶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其历史较为悠久。
据说是在16世纪40年代初期,一支陕西泾阳的商队在湖南安化购进了一批正宗的安化黑茶,经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甘肃地段。当时,时值伏天,而路途中又恰遇了一场倾盆般的大暴雨,由于盖在马背上的雨具相当落后,致使很多的茶叶渗了水,商人们不得不停了下来,以等待停雨之后再行。可是,不料这场大雨时续了六、七天之久。待停雨后,商人们才继续前行,又过了四、五天,他们突然嗅到了一种从来没有闻到过的一种特殊香味,仔细辨别之后,原来来自于茶叶之中。当时有人便心急火燎地打开了一包茶叶,大伙仔细一看,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只见茶叶内满是金黄色的小颗粒,并且每包茶内都有温热感,大家都认为这茶叶已经是霉变了,这次的生意本钱也赔进去了,个个脸色难看,心里十分的难受。
就在此时,有一个商人突然大胆提议道:“我们反正出来这么久了,如果把这些货丢掉也实在是于心不忍,只有把这些货运到西域去碰碰运气,兴许不会全部赔掉。”大家觉得在理,也一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前继续行驶,几天后到了一个村庄,只见村庄里三五成群的,个个表情沮丧,有人在哭泣,有人在跪拜,有人在祈祷,也有人在路旁奄奄一息的了。于是,他们中有好奇者连忙上前去询问,可对方只摇头,不见回答,顿觉让他们感到这里已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正在商人们忧郁之时,只见一个似乎有点身份的老者来了,他对他们关切地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吧!这个地方发生瘟疫了,好多人都已逃难去了,也死了不少的人呢!而今在村子里的人也不干活不生产了,都在家等死呢!不是染上瘟疫,就是被饿死,哪个还有钱来买茶叶喝哟!”。商人们听后,觉得这次出来真是多灾多难,好不顺利。这时,就有人提议道:“反正这些茶叶都已经霉变坏了,这里的人都很可怜的。我们就把这些茶叶分一半给他们,一方面我们可行一下善事帮帮他们;另一方面可减轻一下马队的压力,尽快离开这个不祥之地。”大家都很同意,立即将茶叶分了一半给了这位老者。老者千恩万谢的,商队也就迅速地离开了。
大概过了七、八天,正当商人们还在为自己没有染上瘟疫而庆幸之时,突然后面传来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回头一看二里开外,尘土飞扬,一队快马紧追而来,刚才还庆幸的心一下又掉进了冰库里。怎么这么倒霉呀!刚刚躲过了瘟疫,这下又恐怕要遇上强盗,大家便加快了脚步,催赶着马匹,都做好了随时搏斗和逃生的准备。没过多久,十多匹快马从他们身边一晃而过,并在他们前面十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并全部下马朝他们下跪朝拜,商人们很是纳闷,只好上前问其究竟,一眼就看到了前几天的那个瘟疫村庄老者,那老者说:“感谢上苍派来的使者,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神药,才挽救了我们村庄,赠予了我们新生,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原来这个村庄里的人喝了商人们送给他们的茶叶之后,产生了奇效,瘟疫得到了控制,得病之人都好转了,并且再也没有死人了。当商人们知道事情的缘由之后,那颗悬挂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最后,老者与商队商谈之后决定,大家随老者又返回了村庄,受到了全村人最高规格的招待,并且将另一半茶叶高出原来的两倍价格买了下来,还送了很多当地贵重的特产,商人们因祸得福,满载而归。
商人们回来之后,反复思考这个霉变的茶叶怎么有会这样的奇特功效呢?据村庄的老者讲染上瘟疫的人主要是腹泻(现在称痢疾病,主要是大秆菌引起),那么能抑制这种腹泻而能产生功效的只可能是茶叶中的那种独特黄色小颗粒了,当即他们把这种黄色小颗粒称之为了神奇的“金花”。毕竟商人们的头脑是很好使的,他们意识到了这种“金花”的作用,并认识到了要产生这样的金花,其茶叶是要有一定的紧松度、温度和湿度的。于是,他们打道再次来到了安化,又从安化购进了一批初制黑毛茶,并运到了陕西泾阳开始了进行精制加工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1644年初的一天,终于经人工制作完成了成砖状形的、并带有“金花”的茯砖茶。而当时由于这种茶产生的特殊环境和背景很有戏剧性,一是产生金花时是伏天,二是具备有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即止泻),三是给边区人民带来了福音和福气,又防止了一起大面积的瘟疫发生,所以该砖茶便起名为了茯茶,即福茶。
茯茶制成之后,给当时陕西泾阳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他们在其它地区购进的茶叶原料所制作成的茯茶,始终达不到用安化茶叶所做成的品质与品味,所以他们一直在安化购进茶叶原料,再运到本土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对此,有些人便想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想把这种制作茯茶的技术,直接引到安化来进行生产与制作,可由于安化的气候条件、水质情况的差异性与和技术上的严密性,一直拖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正式引进落户到了安化,也从而告别了只能把安化原料运到泾阳才能制作出茯茶的神话。
这虽说只是一个传说,但茯茶却实实在在地受到全国乃至世界上所有热爱黑茶的人们所追捧,也实实在在地惠泽了人们身心与健康。而我第一次接触到茯茶,那也是几年前的事。那是我刚刚从新疆淘金回来不久,家乡的黑茶恍如一夜春风来,发展得十分的迅猛。其实,我在新疆戈壁滩上的那些年,时常与当地人在一起,是了解家乡黑茶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的作用的。他们那里有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所以当家乡的茶产业发展蓬勃兴起时,我的确有种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很想渗入到这一行去尽一下自己的微薄之力。俗话说:梦想成真。这也许是我有这么一个梦想吧!真是天赐良机,我还真有幸地被地方上一家颇具规模、标准与洁净的现代化黑茶生产与经营企业相中,并被聘任为了一名企业高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虽然我不是从事专业的黑茶生产与经营,但作为一名行管人员,多少了解一下黑茶的生产与经营,这是作为一名行管人员所必备的基础技能。就这样,我开始接触到了黑茶,自然也就接触到了被称之为神奇的茯茶。
说到茯茶,自然也就联想到了茯茶中的“金花”,“金花”是茯茶有别于其他黑茶的唯一依据。那“金花”是什么?按照国家标准: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孢子,金花越多品质越好。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棕红,消除粗青味。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是益生菌。目前只有黑茶类的茯茶才会要求培养此菌种,而且要有一定的茶梗与叶片黄金相配比,且松紧适度,以营造一定的空间而利于其滋生,这道工序又称“发花”,是属于国家机密。优质的茯茶金花普茂,日本人早已对此茶的“益生菌”视为珍宝,且于十多年前就引进并供其国人饮用。
而金花的作用是能产生一种酶,促进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多酚的转化成红褐色的特殊精华物质,这种物质甘甜爽口,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机能,抵挡疾病入侵。金花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茯茶的原料是黑毛茶,高档茯砖选用安化一带小叶种三到四级黑毛茶98—102度50秒汽蒸、渥堆(高2-3米,3-4小时渥堆,温度80度)、加茶汁搅拌(将茶籽壳和茶梗熬煮成汁,每斤砖茶加入半斤茶汁,否则无法发花)、蒸压定型、发花干躁等多种工艺制成。最后的“发花干躁”是关键,即将砖片间隔排列在烘架上12-15天发花,再用一周干躁。发花的温度在26-28度,相对湿度75-85%,这时就会有一种曲霉菌生长,1987年国家质量标准里正式命名为“冠突曲霉”,或叫“冠突散囊菌”,拉丁文叫做Aspergillus cristatus,这种曲霉菌的群落外观是金黄色的细小花斑,成散点片状分布,均匀渗透在茶砖的每一深度,俗称为“金花”。据《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黑茶加工中微生物鉴定研究进展》、《黑茶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等著作介绍,大量的科研数据显示这种曲霉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胆固醇的降低。金花可以使汤色变得黄红明亮,口感变得甜细,故传统上作为高档茯茶的特征。1987年颁布的国标,将发花好坏作为评判茯砖茶品质高低的重要的三大指标之一,另外两大指标是水浸出物和粗纤维。怎么断定发花好呢?主要是看菌落密集程度,一般来说根据我国茯砖茶GB 4789.15执行的标准,每克干茶冠突曲霉菌落数不低于30×10的四次方。
茯茶是人类的健康使者,它将永远蕴含着饱满之金花,花香四海,润泽着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人们,给人们大众带来希望、和平、和谐与健康。(李峰/中国黑茶网,图片
茶休闲:茯茶的故事
茯茶,是六大茶类黑茶中的独特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所蕴含的“冠突散囊菌”,经科学论证属益生菌,是茯砖茶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其历史较为悠久。
据说是在16世纪40年代初期,一支陕西泾阳的商队在湖南安化购进了一批正宗的安化黑茶,经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甘肃地段。当时,时值伏天,而路途中又恰遇了一场倾盆般的大暴雨,由于盖在马背上的雨具相当落后,致使很多的茶叶渗了水,商人们不得不停了下来,以等待停雨之后再行。可是,不料这场大雨时续了六、七天之久。待停雨后,商人们才继续前行,又过了四、五天,他们突然嗅到了一种从来没有闻到过的一种特殊香味,仔细辨别之后,原来来自于茶叶之中。当时有人便心急火燎地打开了一包茶叶,大伙仔细一看,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只见茶叶内满是金黄色的小颗粒,并且每包茶内都有温热感,大家都认为这茶叶已经是霉变了,这次的生意本钱也赔进去了,个个脸色难看,心里十分的难受。
就在此时,有一个商人突然大胆提议道:“我们反正出来这么久了,如果把这些货丢掉也实在是于心不忍,只有把这些货运到西域去碰碰运气,兴许不会全部赔掉。”大家觉得在理,也一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前继续行驶,几天后到了一个村庄,只见村庄里三五成群的,个个表情沮丧,有人在哭泣,有人在跪拜,有人在祈祷,也有人在路旁奄奄一息的了。于是,他们中有好奇者连忙上前去询问,可对方只摇头,不见回答,顿觉让他们感到这里已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正在商人们忧郁之时,只见一个似乎有点身份的老者来了,他对他们关切地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吧!这个地方发生瘟疫了,好多人都已逃难去了,也死了不少的人呢!而今在村子里的人也不干活不生产了,都在家等死呢!不是染上瘟疫,就是被饿死,哪个还有钱来买茶叶喝哟!”。商人们听后,觉得这次出来真是多灾多难,好不顺利。这时,就有人提议道:“反正这些茶叶都已经霉变坏了,这里的人都很可怜的。我们就把这些茶叶分一半给他们,一方面我们可行一下善事帮帮他们;另一方面可减轻一下马队的压力,尽快离开这个不祥之地。”大家都很同意,立即将茶叶分了一半给了这位老者。老者千恩万谢的,商队也就迅速地离开了。
大概过了七、八天,正当商人们还在为自己没有染上瘟疫而庆幸之时,突然后面传来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回头一看二里开外,尘土飞扬,一队快马紧追而来,刚才还庆幸的心一下又掉进了冰库里。怎么这么倒霉呀!刚刚躲过了瘟疫,这下又恐怕要遇上强盗,大家便加快了脚步,催赶着马匹,都做好了随时搏斗和逃生的准备。没过多久,十多匹快马从他们身边一晃而过,并在他们前面十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并全部下马朝他们下跪朝拜,商人们很是纳闷,只好上前问其究竟,一眼就看到了前几天的那个瘟疫村庄老者,那老者说:“感谢上苍派来的使者,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神药,才挽救了我们村庄,赠予了我们新生,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原来这个村庄里的人喝了商人们送给他们的茶叶之后,产生了奇效,瘟疫得到了控制,得病之人都好转了,并且再也没有死人了。当商人们知道事情的缘由之后,那颗悬挂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最后,老者与商队商谈之后决定,大家随老者又返回了村庄,受到了全村人最高规格的招待,并且将另一半茶叶高出原来的两倍价格买了下来,还送了很多当地贵重的特产,商人们因祸得福,满载而归。
商人们回来之后,反复思考这个霉变的茶叶怎么有会这样的奇特功效呢?据村庄的老者讲染上瘟疫的人主要是腹泻(现在称痢疾病,主要是大秆菌引起),那么能抑制这种腹泻而能产生功效的只可能是茶叶中的那种独特黄色小颗粒了,当即他们把这种黄色小颗粒称之为了神奇的“金花”。毕竟商人们的头脑是很好使的,他们意识到了这种“金花”的作用,并认识到了要产生这样的金花,其茶叶是要有一定的紧松度、温度和湿度的。于是,他们打道再次来到了安化,又从安化购进了一批初制黑毛茶,并运到了陕西泾阳开始了进行精制加工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1644年初的一天,终于经人工制作完成了成砖状形的、并带有“金花”的茯砖茶。而当时由于这种茶产生的特殊环境和背景很有戏剧性,一是产生金花时是伏天,二是具备有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即止泻),三是给边区人民带来了福音和福气,又防止了一起大面积的瘟疫发生,所以该砖茶便起名为了茯茶,即福茶。
茯茶制成之后,给当时陕西泾阳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他们在其它地区购进的茶叶原料所制作成的茯茶,始终达不到用安化茶叶所做成的品质与品味,所以他们一直在安化购进茶叶原料,再运到本土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对此,有些人便想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想把这种制作茯茶的技术,直接引到安化来进行生产与制作,可由于安化的气候条件、水质情况的差异性与和技术上的严密性,一直拖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正式引进落户到了安化,也从而告别了只能把安化原料运到泾阳才能制作出茯茶的神话。
这虽说只是一个传说,但茯茶却实实在在地受到全国乃至世界上所有热爱黑茶的人们所追捧,也实实在在地惠泽了人们身心与健康。而我第一次接触到茯茶,那也是几年前的事。那是我刚刚从新疆淘金回来不久,家乡的黑茶恍如一夜春风来,发展得十分的迅猛。其实,我在新疆戈壁滩上的那些年,时常与当地人在一起,是了解家乡黑茶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的作用的。他们那里有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所以当家乡的茶产业发展蓬勃兴起时,我的确有种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很想渗入到这一行去尽一下自己的微薄之力。俗话说:梦想成真。这也许是我有这么一个梦想吧!真是天赐良机,我还真有幸地被地方上一家颇具规模、标准与洁净的现代化黑茶生产与经营企业相中,并被聘任为了一名企业高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虽然我不是从事专业的黑茶生产与经营,但作为一名行管人员,多少了解一下黑茶的生产与经营,这是作为一名行管人员所必备的基础技能。就这样,我开始接触到了黑茶,自然也就接触到了被称之为神奇的茯茶。
说到茯茶,自然也就联想到了茯茶中的“金花”,“金花”是茯茶有别于其他黑茶的唯一依据。那“金花”是什么?按照国家标准: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孢子,金花越多品质越好。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棕红,消除粗青味。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是益生菌。目前只有黑茶类的茯茶才会要求培养此菌种,而且要有一定的茶梗与叶片黄金相配比,且松紧适度,以营造一定的空间而利于其滋生,这道工序又称“发花”,是属于国家机密。优质的茯茶金花普茂,日本人早已对此茶的“益生菌”视为珍宝,且于十多年前就引进并供其国人饮用。
而金花的作用是能产生一种酶,促进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多酚的转化成红褐色的特殊精华物质,这种物质甘甜爽口,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机能,抵挡疾病入侵。金花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茯茶的原料是黑毛茶,高档茯砖选用安化一带小叶种三到四级黑毛茶98—102度50秒汽蒸、渥堆(高2-3米,3-4小时渥堆,温度80度)、加茶汁搅拌(将茶籽壳和茶梗熬煮成汁,每斤砖茶加入半斤茶汁,否则无法发花)、蒸压定型、发花干躁等多种工艺制成。最后的“发花干躁”是关键,即将砖片间隔排列在烘架上12-15天发花,再用一周干躁。发花的温度在26-28度,相对湿度75-85%,这时就会有一种曲霉菌生长,1987年国家质量标准里正式命名为“冠突曲霉”,或叫“冠突散囊菌”,拉丁文叫做Aspergillus cristatus,这种曲霉菌的群落外观是金黄色的细小花斑,成散点片状分布,均匀渗透在茶砖的每一深度,俗称为“金花”。据《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黑茶加工中微生物鉴定研究进展》、《黑茶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等著作介绍,大量的科研数据显示这种曲霉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胆固醇的降低。金花可以使汤色变得黄红明亮,口感变得甜细,故传统上作为高档茯茶的特征。1987年颁布的国标,将发花好坏作为评判茯砖茶品质高低的重要的三大指标之一,另外两大指标是水浸出物和粗纤维。怎么断定发花好呢?主要是看菌落密集程度,一般来说根据我国茯砖茶GB 4789.15执行的标准,每克干茶冠突曲霉菌落数不低于30×10的四次方。
茯茶是人类的健康使者,它将永远蕴含着饱满之金花,花香四海,润泽着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人们,给人们大众带来希望、和平、和谐与健康。(李峰/中国黑茶网,图片
: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茯茶的起源与传说(茯砖茶的历史来历)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130580.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