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正文

奥巴马的小故事(奥巴马最有趣的时候)

2023-05-21 14:00:01 技术常识. 每日一条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奥巴马的小故事(奥巴马最有趣的时候),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93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911恐怖头目本拉登的逃亡岁月:3个老婆轮流陪,吃饭睡觉看光碟

2011年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全世界媒体宣布“美国911事件”的罪魁祸首,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被美国击毙了。


  这个消息引爆了当时的世界舆论,也改变了原本的很多事情,比如那一年黄金价格波动剧烈,又比如国际股票和原油忽高忽低,这些都与拉登之死有关。


  可以说,本·拉登的死亡,就像是一阵飓风过境,后果远远不是一个人身死道消那么简单。


  其实别说别人了,就连亲口宣布这个消息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对这个消息感到那么的不真切,因为本·拉登作为FBI公布的十大通缉犯之首,自从犯下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已经逍遥法外10年了。


  10年间,美国用了无数的办法,想要把本·拉登搞死,但都无功而返,对于美国人来说,谁能想办法干掉本·拉登,谁就将成为美国人的英雄,而奥巴马做到了,策划这件事的他,就成了英雄。


  其实,这件事对奥巴马来说,也不容易,甚至可以说,从他派人去刺杀本·拉登,到结束任务这期间的40分钟,对于他而言,也是难熬的40分钟。


本·拉登与美国

  美国自称“世界警察”,因此美国经常会出现某某机构,发表了一个什么排名,前边冠以“世界”两个字,好像它就可以代表全世界了。


  美国的FBI就是这个样子的一个机构,FBI每年都会更新一个榜单,叫做“世界十大通缉犯”。


  这个榜单上的罪犯,都是那种犯下过特别严重的罪行,但始终无法落网,每一个在地下世界中,都声名远播的人,而这个榜单的首位,就是本·拉登。


  本·拉登全名奥萨马·本·拉登,是一个极端恐怖分子,和极端恐怖组织头目,在他手上,至少沾染了几百条人命,其中,他最严重的罪名是,组织策划了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以及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


  如果说,本·拉登爆破了美国人的大使馆,是要挑衅和激怒美国,是在美国人的尊严上跳舞的话,那么2001年的911恐袭事件,就绝对是恐怖主义的蔓延了。


  近3000人惨死的代价,足以让本·拉登成为最令美国人痛恨的名字。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时间再往前推个一二十年,也就是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那个时候的本·拉登与美国之间,还处于友好、密切的关系。


  本·拉登1957年出生,是生在沙特阿拉伯国家富庶之家的贵公子,他的少年时期生活过得很优渥。


  不过本·拉登的个人生活并不怎么美好,因为他们家太有钱了,以至于本·拉登的父亲娶了好多个老婆,拥有好多的后代。


  本·拉登共有50多个兄弟姊妹,本·拉登排名17,可以说是毫不起眼,而且他性格怯懦,没有什么男子气概,因此也不被其他人看在眼里。


  他小时候没少被同血缘的家人欺负,这让他自小性情就很古怪。


  拉登1976年上大学,就读沙特名校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但是拉登的大学没上完,因为他的家乡沙特被战争的阴影所覆盖,那片阴影,叫做“苏联红军”。


  在斯大林死后,苏联的领导策略从“固守疆土”,变成了“有限开垦”,结果,一个以保护加盟国家为己任的联合国家政体,开始侵略别的国家,70年代后期,苏联红军的步伐踏上了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油气资源很丰富,这是苏联眼红的理由。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是教众,面对外敌时,这些教众就会很一致向外,组成各种各样的“圣战组织”。


  差不多十年时间里,沙特都陷入了反抗苏联的战争中,本·拉登作为一个花钱花不完的大少爷,自然也会拿钱去资助“圣战”,甚至于,后来他还接触了美国FBI,请求美国的力量介入,来打击苏联红军。


  美国人一向是无利不起早,有钱可赚,美国人从来不拒绝,那一段时间,作为沙特对美国交流的代言人,拉登与美军是融洽的,是合作的。


  关系的转变发生在另一场入侵战争,那场战争的主导者叫做萨达姆。


  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由于赊欠了美国一大笔钱,从美国那里购买了新进的武器装备,一看自己武力强大了,就想欺负人,于是战火又再度烧到了邻国,并且即将烧到沙特阿拉伯。


  这个时候,自称是“世界警察”的美国,说可以帮助沙特一把,把狂妄傲慢的萨达姆赶出沙特。


  美国也确实强大,跟萨达姆打了几仗,仅用上万发炮弹,就报销了萨达姆的军队,接管了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打了42天。


  但是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从沙特阿拉伯撤军却撤得犹犹豫豫,磨磨蹭蹭,原来,美国帮助沙特驱赶伊拉克和萨达姆,根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看上的,其实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利润。


  但沙特的王储们这时候想把美国客气地请走,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美国人已经展露了他们的野心。


  而这时候的本·拉登,心里觉得很悲哀,觉得沙特王室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打败强敌,用完了人情就想把人家礼貌送走,可能吗?


  本·拉登从小就是忠实的穆斯林教徒,教派的存在,让本·拉登这样的人,很难对国土被侵略的这种事看得开,相反,国土之纯洁性,在他们眼里如同禁忌。


  结果,从此以后本·拉登就对美国的霸权产生了厌恶,决心一定要报复美国,让美国也尝尝这种滋味。


  而本·拉登的计划,就是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由本·拉登派出的恐怖分子,劫持了11号、175号、77号、93号4架美航班机,并接连撞碎了双子世贸大厦,五角大楼,酿成了近3000人死亡的惨剧。


  其中恐怖分子甚至打算操控93号客机撞击美国白宫,后来因为故障原因没有成功,飞机提前坠毁。


  这一天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随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下令,入侵阿富汗,扫清塔利班。


十年杳无音讯

  美国入侵阿富汗,就是为了把本·拉登的老巢一举掀翻。


  这里要区分一下概念,那就是“基地”组织是“基地”组织,“塔利班”是“塔利班”,这两个组织都有恐怖主义色彩,只不过塔利班的恐怖色彩,源自于它包庇了本·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


  塔利班本身只是一个反政府武装。


  在美国总统宣布发起阿富汗战争,要消灭塔利班和本·拉登的时候,本·拉登认为美国会像苏联一样,在伊斯兰世界碰得头破血流,以至于最后解体。


  事实上,本·拉登的看法,现在看来是应验了。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可谓是陷入了泥潭一般,打了十几年,打到最后,钱没少花,灰头土脸。


  但是本·拉登嘲笑完美国,就过上了逃亡生活。


  美国虽然办事不靠谱,但是动员整个北约集团国来反恐,这样的力量,本·拉登又怎么可能扛得住?


  美国以雷霆之势,动用兵力把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清扫一遍,但到底没逮到本·拉登。


  本·拉登躲起来了,再也找不到了。


  阿富汗不是什么地形复杂的多山国家,平原一览无余,本·拉登本该躲都没地方躲,但是正所谓“虎匿于山,龙隐于水”,在伊斯兰世界,本·拉登是本土作战,美军要想找到他,除非比他更熟悉这个地域。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美国想报仇,却把仇家找丢了,生了一肚子闷气,结果这口闷气一憋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美国试过“广撒网”,他们撒下茫茫多的密探、调查员、特工,深入到阿富汗及周边许多国家,甚至宛如各行各业的原本人士,企图把本·拉登挖出来。


  结果一无所获。


  在这十年间,每隔一两年时间,就会有一个视频或者消息冒出来,说本·拉登死了。


  但美国人相信,这就是活着的本·拉登放出来的障眼法,本·拉登不可能那么轻易死去,他一定要被美国人亲手制裁。


  结果,整整十年过去,就在美国人等到绝望,以为永远也无法亲手报仇的时候,本·拉登的消息却意外出现。


拉登之死

  在无人知其行踪的情况下,躲藏了十多年,让人一度怀疑是否还在世上的本·拉登,是如何再度被抓到痕迹的呢?


  原来,美国中情局用尽了所有办法,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这条线索指向的是本·拉登在基地组织期间,身边的一个高级干部。


  这个高级干部,在本·拉登逃亡期间,一直充当心腹和信使,替他传达信息,以及收回信息。


  说白了,只要能顺着这条线索挖下去,就能触及本·拉登。


  2011年,中情局终于掌握了本·拉登的踪迹,原来这个恐怖分子始终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闹市之中,并且看其藏匿地点,生活质量应该还不错。


  本·拉登藏匿地点是一栋复式别墅,外表看着普通,但是占地面积相当大,属于富人阶层才住得起的。


  2011年,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份攻击命令,接受任务的行动单位是美国特种部队中的精锐,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


  海豹六分队,这是以两栖机动而闻名的海豹部队中的精锐,装备精良的武器,执行最精密的任务,他们中的每个成员都犹如精密的零件,具备在规定时间内高完成度进行任务的能力。


海豹六组


  根据特种作战司令部制定的计划,他们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击毙本·拉登,并验明正身的任务时间。


  为了能配合海豹六队的行动,奥巴马也是下了血本,批准他们使用最先进的隐形直升机“黑鹰”进行任务。


  UH-60黑鹰武装直升机,又被称为“无声黑鹰”,这种直升机通过对发动机和螺旋桨进行消声处理,让黑鹰声噪只等同于一台普通汽车。


UH-60黑鹰直升机


  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无声黑鹰”还处于因为试验型阶段,为海豹配备的这两台黑鹰,只是临时使用。  


  5月1日,行动开启,所有知情的美国军方高官,都聚集在特种作战司令室,准备实时关注此次的行动全过程。


  画面被分成数个小分屏,那是由海豹队员们头戴的战术头盔上,安装的实时记录仪,所转接过来的画面。


  画面是绿色的,那是夜视画面。


  通过这些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海豹队员所处的环境,以及面临的危险。


  海豹队员就像是一个个无声的户外主播,在没有月色的黑夜中,无声地行动。


  奔袭千里,突击目标守卫森严的住所,这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可以说,一个不慎,这场“战地直播”,就可能变成一场充满血色的死亡直播。


  如果这些海豹队员不幸身死,他们不能留下任何,能证明他们身份信息的物品,他们必须孤独地,无声地死在境外。


  这就是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这种高度秘密化精英分队的使命。


  行动一开始,就差点失败了,原来,由于技术故障,一架黑鹰直升机坠毁了,能够用于执行刺杀任务的,只剩另一架黑鹰上的海豹队员了。


  不过所幸,这架黑鹰2号直升机上的6名队员完成了对本·拉登住所的侵袭,并顺利击毙了本·拉登。


  他们甚至还有富余的时间,对国防部传回去本·拉登的照片,进行比对,验明正身确认无误以后,再把尸体带回飞机上,扬长而去。


整个行动的持续时间甚至不到预定的40分钟,本·拉登,这个恶魔刽子手,就被击毙了。


结语:


后来,根据海豹队员的目击,本·拉登这个恐怖分子头目,在逃亡的岁月里,共有3个老婆轮流陪,而他的生活日常,就是吃饭睡觉,看光碟,因为在本·拉登被击毙的那间卧室里,地面上散落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影视碟片。


奥巴马夫妇重返白宫出席肖像揭幕仪式,期间米歇尔不忘内涵特朗普:到点,我们就走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


时隔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再次现身白宫,为他们的肖像揭幕。


综合美国《国会山报》、福克斯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日,米歇尔在肖像揭幕仪式上强调总统任期结束后权力和平交接的重要性,美媒认为,话语间,米歇尔无不在内涵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


米歇尔在肖像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 图源:CNN


“正如奥巴马所说,对于我们这些足够幸运能够(为美国)工作的人,只要人民选择让我们留在这里,我们就会尽心竭力地努力工作。然而,时间一到,我们就会离开。”


米歇尔表示,一旦离开这里,留在这神圣地方的,只能是努力的成果和这些肖像。


谈及自身经历,她感叹说,“像我这样的女孩,从没想过自己(的肖像)能同杰奎琳·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菲茨杰尔德·肯尼迪的夫人)和多莉·麦迪逊(第四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妻子)在一处”。


“这些肖像无不在诉说一个包含每一个美国人的更完整的故事,”米歇尔强调,自己在这一刻认识到,为什么这样的时刻如此重要,为什么这一切、像这样的传统的延续都是绝对必要的。


她称,举行肖像揭幕仪式是为了确保权力的和平交接,民主远比分裂、歧视强大得多。


奥巴马亲吻米歇尔的脸颊 图源:CBS News


相较于话里有话的米歇尔,奥巴马则稍显俏皮。


奥巴马首先感谢了为他们夫妇二人绘制画像的画师,接着妙语连珠花式夸赞起自己的妻子。


“我喜欢的米歇尔的一切优点,而他们都被画师捕捉了下来,她的优雅,她的智慧,以及她很好的事实。”


此话一出引得台下观众一连串的欢呼和掌声。他继续说道,除了将妻子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外,他最喜欢其作品的原因是,他画的和人们长的一模一样,无论好看还是不好看。


奥巴马打趣称,画师没放过自己的每一条皱纹,且拒绝掩盖他的白发,也不愿帮他把耳朵画小点,“顺便说一句,他还劝我不要穿棕色的西装”。


肖像中,奥巴马的白发根根可见 图源:Getty Images


报道称,当天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主持了这次仪式。


奥巴马也毫不吝啬地夸道:“这个国家比你刚上任时更好,我们都应该对此深表感激”。


作为回应,拜登在社交媒体连发数推表示欢迎,还晒了与奥巴马夫妇的合影和现场花絮。


拜登其中一条推文截图


依据传统,当前任总统即将卸任或卸任后不久,会找几位委员会成员和画家为其描绘肖像,几年后,肖像完成时,一般由现任总统和第一夫人为其主持肖像揭幕仪式,彼此都撇下分歧不谈政治。


然而,与奥马巴在很多意见上有分歧的特朗普在任期间对这一传统漠不关心,两人都不愿参加仪式。而原定于去年秋天举行的仪式也因疫情推迟至今。


《国会山报》指出,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米歇尔也受到民主党人的青睐。


1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如果拜登决定不参选,她在2024年民主党候选人中排名第二,仅落后副总统哈里斯3个百分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印度总理谈与奥巴马趣事:每次见面他都问同样问题

印度总理莫迪和宝莱坞影星阿克谢·库玛尔(视频截图)


海外网4月25日电4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接受了宝莱坞影星阿克谢·库玛尔的“非政治对话”采访。在交谈中,莫迪谈到了自己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趣事,透露奥巴马每次和他见面时,都会询问他有关睡眠的问题。


综合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及《印度时报》报道,在正式的直播开始前,库玛尔先是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像是莫迪对芒果的热爱、愤怒时如何发泄情绪等等。在了解这位印度总理的睡眠时间表后,库玛尔问道:“人的身体每天需要至少7小时睡眠,而你仅仅睡上‘3到4个小时’?”


对此,莫迪以一个和奥巴马间的轶事作为回应。“当(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我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曾问我为什么这样(睡得那么少),他对我的睡眠模式感到担忧。(从那之后)每次我们会面时他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问我是不是增加了睡眠时间。”这位印度总理也提到,奥巴马将他形容为是个“工作狂”。


此外,莫迪谈到,考虑到家庭背景,他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成为印度总理。“普通人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有成为总理这样想法的只能是那些有特定背景的人。如果我得到一份好工作,我的母亲会开心的给邻居们分发糖果,这就是我的家庭背景。我们从来没有望向村子外。”


有关莫迪的这次采访是在印度全国大选第三轮投票后播出的。印度大选共有7个阶段,第一阶段于4月11日开始,最后阶段计划于5月19日完成。整个国家有约9亿人有资格投票,选举结果预计将于5月23日公布。(海外网 张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父亲是非洲土著,年轻时吸大麻,奥巴马为什么能出任美国总统?

一直到现在,很多人或许都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在种族歧视如此严重的美国,为什么奥巴马可以当上总统呢?而且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大多数白人都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其实奥巴马也算得上一位混血,因为他的父亲是非裔,但是母亲却是一位白人。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婚,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带着奥巴马来到了夏威夷,大多数时间奥巴马是与外婆外公住在一起。


除了肤色会被人嘲笑外,奥巴马还经常被其他小孩子辱骂是没人要的小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自闭,甚至不愿意和其他人多交流,经常不去上学,甚至会一个人游荡到很晚才回家。


在这种情况,奥巴马结识了一群不学无术的小混混,这些小混混有的人与奥巴马一样,都是被歧视的黑人。因为交友不慎,奥巴马和这群坏孩子一起开始吸食大麻,甚至夜不归宿在外面和人打架。


多次被外婆训斥后,奥巴马终于愿意回到学校去上学。但是他总觉得学校里的其他同学都很看不起他,为了给自己增加信心,他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一名非洲的贵族,为的就是希望自己能不受歧视。


在回忆录中,奥巴马对这段经历没有丝毫隐瞒。他表示自己就和很多迷茫的黑人青年一样,做过很多错事,甚至不断沾染毒品,但是庆幸的是,奥巴马很快便醒悟了过来,并且自愿做出改变。


虽然出身不够优秀,但是奥巴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这样,他一步步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大学中,奥巴马结交到了朋友,也对上等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他决定不断深造。


于是,奥巴马进入了哈佛大学法学院,这里是美国政治精英们的殿堂。聆听着上层人士的演讲,奥巴马不由得心胸澎湃,他期待着能够逆袭自己的人生,也期望自己能够改变更多人种族歧视的固化思想。


毕业之后,奥巴马进入了一家律所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米歇尔。在成为律师的工作过程中,奥巴马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口才,逐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同时,他也接受邀请到高校开始任教。


因为自己来自于底层,所以奥巴马一直都很关心美国穷苦人民的生活状况,他想要帮助这部分人改善生活,带着这种想法,奥巴马决定抛下自己现有的一切开始从政。但是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


在米歇尔看来,一个黑人家庭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是来之不易的,况且奥巴马以黑人的身份从政,可能会遇上更多的艰难险阻。但是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米歇尔最终选择了退让,决定开始支持丈夫。


和米歇尔所料不同,奥巴马的肤色反倒成为了他最有利的武器,身为一个从小备受各种歧视的黑人,奥巴马在演讲过程中更能一次又一次的现身说法,很快,奥巴马便进入了伊利诺伊州议会。


成为联邦参议员后,奥巴马一次次参与到议案的起草过程中,逐渐也在民主党内部积累了大量的威望,成为党内极具影响力的政界新人。2007年,奥巴马决定代表民主党派参与总统竞选。


在奥巴马参与竞选的过程中,很多人改变了对于黑人的看法,这个俊朗的黑人青年在演讲时所展现出的口才与学识,往往会让人忘记他曾经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底层人物。很多人都为奥巴马而欢呼。


在面对不同人群时,奥巴马会采用不同的演讲方式。在白人比较多的地区,奥巴马会讲述自己白人母亲的故事,也会极力拉进种族之间的关系。而面对和自己肤色一致的黑人时,奥巴马便会讲述自己的经历。


奥巴马最大的砝码其实就是反种族歧视,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自己能够当选,那么一定会成为反歧视的先驱。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得到全美黑人的支持,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奥巴马演讲时,美国人总会想到另一位传奇总统,那就是肯尼迪。奥巴马也很了解自己的特色,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往肯尼迪风格上靠拢。这种做法也很快获得了民主党内部的支持,并努力帮奥巴马打造形象。


与此同时,肯尼迪的弟弟和女儿也主动站出来支持奥巴马,甚至称奥巴马一定可以继承肯尼迪的政治理想。奥巴马也一直在学习肯尼迪,努力接近人民,奔走于美国的各个街头去调查民心民意。


在前往哈佛深造之前,奥巴马曾经有过基层工作经验,这也让他在与民众打交道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促进社会公平,是奥巴马演讲时多次反复提到的主题,这也再次让奥巴马在民众心中人气爆棚。


除了奥巴马自己的努力,妻子米歇尔也不断为丈夫奔走拉票。身为高知女性,米歇尔和丈夫一样擅长演讲且极具亲和力。她所做的事,就是不断给美国人讲述自己与奥巴马的生活琐事,打造丈夫的政治形象。


不过,米歇尔更多的演讲并不是讲述奥巴马有多么努力,也不是讲述奥巴马这一路有多么的不如意,与之相反,米歇尔会告诉大家自己与奥巴马也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甚至公开讲奥巴马的缺点。


就这样,这对夫妇成功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亲民形象,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后,成功赢得了大量的选票,最终入主白宫。与很多竞选者的经验派腔调不同,奥巴马是典型的变革派,这也契合了美国人的心理状态。


从一个堕落的少年,一步步走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人生已经不能简单用励志来形容。他的经历是绝对的成功人物,他任职总统期间的政绩也是可圈可点,这位黑人总统凭借努力和机遇的并存,活成了传奇。


奥巴马邻居卖房记:隔壁住着总统,房子却卖不动?

名人效应一直是商业上常用的手段,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邻居曾经也想利用总统的名人效应卖掉自己的房子,成为百万富翁,谁知房子却卖不动。


刚开始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千辛万苦卖掉房子梦想成真时回头一看,他为别人做了嫁衣,让对方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奥巴马当选,邻居大喜

在美国芝加哥海德公园前总统奥巴马家的隔壁,有一所家长多付几倍的学费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的幼儿园,为什么能让家长们这么趋之若鹜的送钱上门,只是为了让孩子来这上个幼儿园呢?这还得从奥巴马的邻居卖房说起。


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共做了八年总统,出生在夏威夷的奥巴马在当上美国总统前就住在芝加哥的老家,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他就带着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华盛顿的白宫。


奥巴马当选总统,他的老邻居比尔非常开心,毕竟两家一直相处得很好,偶尔还会互相串个门什么的,现在有个总统邻居了,他想以后和朋友喝酒时可以好好的吹吹了。


最令他惊喜的是,他在电视上看到奥巴马面对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房子,等自己从总统位置上卸任后,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这下可乐坏了比尔,他觉得奥巴马这个老邻居说的这番话实在是太给力了。


因为在几年前,比尔曾经酒喝多了,口出狂言和人打赌,他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赌期只剩下一年了,他离百万富翁还路途遥远,而他又是个认死理不服输的人。


虽然和他打赌的人说让他不必把酒后失言当真,这个打赌可以当它不存在,可比尔觉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赌了就是赌了,话虽说的叮当响,但口袋里也是叮当响,实现百万富翁的目标遥遥无期。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比尔想着一定是上帝听到他虔诚的祈祷了,让他的邻居奥巴马当上了总统,从而使他的房子身价暴涨。


他美滋滋的想着,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只要他把房子卖出去,不就是一个妥妥的百万富翁了吗?


比尔就这样美美的想着进入了香甜的梦想,第二天一早,他就满怀希望地去了中介公司,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他们出售。


满以为自己这样的房子卖个300万美元的价格是手到擒来,他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想象着一波又一波的人看房子的场景,甚至想着房价再加个20万美元。


邻居豪宅不好卖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静静的过着,给比尔带来好运的老邻居奥巴马总统都已出国好几次了,他还没接到中介联系他要看房的电话,这让比尔有点坐不住了。


这天比尔趁着在家休息,他把自己这幢近600平方米,有17个房间的豪宅走了个遍,再次觉得自己这个房子布局合理,住起来很舒适的,再加上有奥巴马这个总统邻居加持,不应该无人问津啊。


比尔左思右想,认为是中介不给力,没有把他的房子宣传到位,他觉得要把房子卖出去不能纯粹靠中介,还是要自己想办法。


他突然想到,现在互联网兴起,很多人喜欢网上冲浪,自己为何不把房子介绍放到网上去呢?而且放到网上,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到时肯定会有既有钱又想和总统做邻居的人来找他买房子的。


比尔为自己的聪明点了个大大的赞,并且马上行动起来,他费心的建立一个网站,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地介绍他的豪宅。


奥巴马在未当上总统之前曾经多次来他家做客,当时还拍了不少照片,最最重要的是,奥巴马当时有一个竞选广告还是在他家的壁炉前拍的,他想着这些都是给房子加分的亮点,他全部找出来放在网站里。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比尔终于大功告成,在这个网站里,这幢豪宅的里里外外被事无巨细的介绍了一番,“这真是一栋将被载入史册的房子啊!”比尔大发感慨,他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可谓是煞费苦心。


果然不出所料,比尔的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但让比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关注房子的人非常多,但没有一个人真正愿意掏钱购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比尔决定自己寻找答案,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仔细地浏览网站上的所有网民的留言,终于解开了他心头的疑惑。


原来,人们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到那时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因为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奥巴马的其他家人还继续生活在这里,还有多名美国精干的特工在这里明里暗里地保护他们,更何况附近的公共场合都被众多摄像头所覆盖,以后谁生活在这里,只要一迈出家门,就好像在聚光灯下。


还有更要命,等到奥巴马从总统位置上下来,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肯定会给周围的邻居带来困扰,要再想过安宁的日子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恐怕到那时,每天日常的出入都将会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


有网民留言说,如果过上这样的日子,跟蹲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想想都觉得可怕,如果住这里,估计会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朋友们怕麻烦也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网民的话等于是往比尔火热的心头浇了一桶冰水,凉凉了,他非常心焦,此前就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陪家人一起去度假,但现在过了很长时间,房子依然没卖出去,一直不能兑现诺言,更不要说与朋友的打赌了,也是赢不了。


买主千呼万唤始出来

比尔不知道的是,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他的卖房信息也是好几天没好好睡觉了。


丹尼尔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正在经营着一家幼儿园,他头脑灵活,点子不少,所以经营状况一直很好,他最近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想另找一个适合开幼儿园的地方再开一家,比尔的这个房屋出售信息就出现在了他眼前。


丹尼尔刚看到时,也和之前网民的看法差不多,突然间灵光一闪,这个地方开幼儿园不错啊!他停住切换网站的手,重新细细浏览比尔的网站,越看越满意,房子够大、区域高档、安保顶级。


丹尼尔虽然看得很满意,但他知道,这事毕竟不是小事,上百万美元的投资,他要细细的策划一下。


丹尼尔不眠不休的花了两天时间为自己的想法写了份详细的企划案,然后按照比尔在网上留下的地址到芝加哥实地考察了一番,他发现外围的环境比尔在网上的介绍没有夸大其词,基本相符,里面他就进不去了。


考察完回家后,丹尼尔给比尔拨通了电话,比尔这个时候正为没人买房而心急如焚,听到丹尼尔说想买房欣喜如狂,丹尼尔也得知房子还没卖出去而开心,两个人都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电话里聊起了房子的事。


丹尼尔没有告诉比尔他买房准备办幼儿园的真实目的,而是说他有黑人血统,和奥巴马一样,总统阁下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他想买下这里,只是希望有机会见到总统。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但美中不足的是丹尼尔说自己目前支付不起300万美元,比尔怎么会轻易放过等了这么长时间才等来的买主呢?他听了丹尼尔的诉说后,故作为难地作出了很大的让步。


最后看房之后,两人签下了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尾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房子终于卖出去了,比尔想着虽然售价远远低于当初自己期望的300万,但二十多年前,他只花了几万美元买下此房,因此还是赚翻了。


很快,丹尼尔按约定支付了首付款30万美元,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开开心心地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


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丹尼尔贷款有什么用?比尔表示这不是他该关心的,房子已经是丹尼尔了,就是他把房子推了也是他的自由,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带着家人怎么样玩得最尽兴。


丹尼尔这边银行的贷款一到手,就按照自己先前的企划书着手对豪宅的改造之中了,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比尔回来时发现自己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豪宅已经被丹尼尔改成了幼儿园,这才恍然大悟。


一开始比尔因为丹尼尔没有和他说实话而心里有点不爽,但转念一想,自己已上了年纪早就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房子已经卖给他了,派什么用是丹尼尔的自由了。


一想通,他就释然了,他还根据自己在这里生活多年的经历,热心地给丹尼尔提了不少好建议,两人一下子从买卖双方秒变成忘年好友。


买卖双方皆大欢喜

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房子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非常有必要而不再显得多余,丹尼尔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新学期刚开始招生,许多富豪都慕名而来,把子女送到这所全美最强安保让他们最放心的幼儿园来。


丹尼尔不仅利用安保这一块,还利用奥巴马的影响力,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要知道,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为奥巴马感到骄傲的黑人明星。


这些受邀而来的名人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因为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曝光率可是直线上升,所以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丹尼尔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也是费尽心机了,但效果的确很赞。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美元。


更令丹尼尔惊喜的是,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回老家转了一圈,并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丹尼尔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这下幼儿园更加有名了,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向丹尼尔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丹尼尔听了乐得合不拢嘴。


紧接着,很多广告商也闻风而动,开始争先恐后地与丹尼尔联系,原来他们看上了幼儿园外墙这个曝光率极高的广告位,认为花大价钱也是值得。


这是丹尼尔始料未及的,他为此又做了仔细的策划,最后他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刚一宣布这个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非常多,但是丹尼尔也有自己的原则。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他知道,要想幼儿园长久的健康的经营下去,该舍去不能赚的要舍去,眼光要放长远。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然后过上了悠闲的乡村生活。


比尔明白,最大的赢家是幼儿园园长丹尼尔一一奥巴马的新邻居,只不过自己也不错,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这样,一幢房子成就了两个人,当然,奥巴马这个总统功不可没。


机会在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是否能把握机会,那要看一个人的智慧了,再加上不盲目行事,适当变通,创造财富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刘世勋 《独立自主》2013年


名人效应一直是商业上常用的手段,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邻居曾经也想利用总统的名人效应卖掉自己的房子,成为百万富翁,谁知房子却卖不动。


刚开始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千辛万苦卖掉房子梦想成真时回头一看,他为别人做了嫁衣,让对方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奥巴马当选,邻居大喜

在美国芝加哥海德公园前总统奥巴马家的隔壁,有一所家长多付几倍的学费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的幼儿园,为什么能让家长们这么趋之若鹜的送钱上门,只是为了让孩子来这上个幼儿园呢?这还得从奥巴马的邻居卖房说起。


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共做了八年总统,出生在夏威夷的奥巴马在当上美国总统前就住在芝加哥的老家,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他就带着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华盛顿的白宫。


奥巴马当选总统,他的老邻居比尔非常开心,毕竟两家一直相处得很好,偶尔还会互相串个门什么的,现在有个总统邻居了,他想以后和朋友喝酒时可以好好的吹吹了。


最令他惊喜的是,他在电视上看到奥巴马面对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房子,等自己从总统位置上卸任后,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这下可乐坏了比尔,他觉得奥巴马这个老邻居说的这番话实在是太给力了。


因为在几年前,比尔曾经酒喝多了,口出狂言和人打赌,他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赌期只剩下一年了,他离百万富翁还路途遥远,而他又是个认死理不服输的人。


虽然和他打赌的人说让他不必把酒后失言当真,这个打赌可以当它不存在,可比尔觉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赌了就是赌了,话虽说的叮当响,但口袋里也是叮当响,实现百万富翁的目标遥遥无期。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比尔想着一定是上帝听到他虔诚的祈祷了,让他的邻居奥巴马当上了总统,从而使他的房子身价暴涨。


他美滋滋的想着,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只要他把房子卖出去,不就是一个妥妥的百万富翁了吗?


比尔就这样美美的想着进入了香甜的梦想,第二天一早,他就满怀希望地去了中介公司,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他们出售。


满以为自己这样的房子卖个300万美元的价格是手到擒来,他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想象着一波又一波的人看房子的场景,甚至想着房价再加个20万美元。


邻居豪宅不好卖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静静的过着,给比尔带来好运的老邻居奥巴马总统都已出国好几次了,他还没接到中介联系他要看房的电话,这让比尔有点坐不住了。


这天比尔趁着在家休息,他把自己这幢近600平方米,有17个房间的豪宅走了个遍,再次觉得自己这个房子布局合理,住起来很舒适的,再加上有奥巴马这个总统邻居加持,不应该无人问津啊。


比尔左思右想,认为是中介不给力,没有把他的房子宣传到位,他觉得要把房子卖出去不能纯粹靠中介,还是要自己想办法。


他突然想到,现在互联网兴起,很多人喜欢网上冲浪,自己为何不把房子介绍放到网上去呢?而且放到网上,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到时肯定会有既有钱又想和总统做邻居的人来找他买房子的。


比尔为自己的聪明点了个大大的赞,并且马上行动起来,他费心的建立一个网站,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地介绍他的豪宅。


奥巴马在未当上总统之前曾经多次来他家做客,当时还拍了不少照片,最最重要的是,奥巴马当时有一个竞选广告还是在他家的壁炉前拍的,他想着这些都是给房子加分的亮点,他全部找出来放在网站里。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比尔终于大功告成,在这个网站里,这幢豪宅的里里外外被事无巨细的介绍了一番,“这真是一栋将被载入史册的房子啊!”比尔大发感慨,他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可谓是煞费苦心。


果然不出所料,比尔的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但让比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关注房子的人非常多,但没有一个人真正愿意掏钱购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比尔决定自己寻找答案,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仔细地浏览网站上的所有网民的留言,终于解开了他心头的疑惑。


原来,人们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到那时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因为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奥巴马的其他家人还继续生活在这里,还有多名美国精干的特工在这里明里暗里地保护他们,更何况附近的公共场合都被众多摄像头所覆盖,以后谁生活在这里,只要一迈出家门,就好像在聚光灯下。


还有更要命,等到奥巴马从总统位置上下来,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肯定会给周围的邻居带来困扰,要再想过安宁的日子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恐怕到那时,每天日常的出入都将会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


有网民留言说,如果过上这样的日子,跟蹲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想想都觉得可怕,如果住这里,估计会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朋友们怕麻烦也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网民的话等于是往比尔火热的心头浇了一桶冰水,凉凉了,他非常心焦,此前就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陪家人一起去度假,但现在过了很长时间,房子依然没卖出去,一直不能兑现诺言,更不要说与朋友的打赌了,也是赢不了。


买主千呼万唤始出来

比尔不知道的是,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他的卖房信息也是好几天没好好睡觉了。


丹尼尔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正在经营着一家幼儿园,他头脑灵活,点子不少,所以经营状况一直很好,他最近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想另找一个适合开幼儿园的地方再开一家,比尔的这个房屋出售信息就出现在了他眼前。


丹尼尔刚看到时,也和之前网民的看法差不多,突然间灵光一闪,这个地方开幼儿园不错啊!他停住切换网站的手,重新细细浏览比尔的网站,越看越满意,房子够大、区域高档、安保顶级。


丹尼尔虽然看得很满意,但他知道,这事毕竟不是小事,上百万美元的投资,他要细细的策划一下。


丹尼尔不眠不休的花了两天时间为自己的想法写了份详细的企划案,然后按照比尔在网上留下的地址到芝加哥实地考察了一番,他发现外围的环境比尔在网上的介绍没有夸大其词,基本相符,里面他就进不去了。


考察完回家后,丹尼尔给比尔拨通了电话,比尔这个时候正为没人买房而心急如焚,听到丹尼尔说想买房欣喜如狂,丹尼尔也得知房子还没卖出去而开心,两个人都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电话里聊起了房子的事。


丹尼尔没有告诉比尔他买房准备办幼儿园的真实目的,而是说他有黑人血统,和奥巴马一样,总统阁下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他想买下这里,只是希望有机会见到总统。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但美中不足的是丹尼尔说自己目前支付不起300万美元,比尔怎么会轻易放过等了这么长时间才等来的买主呢?他听了丹尼尔的诉说后,故作为难地作出了很大的让步。


最后看房之后,两人签下了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尾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房子终于卖出去了,比尔想着虽然售价远远低于当初自己期望的300万,但二十多年前,他只花了几万美元买下此房,因此还是赚翻了。


很快,丹尼尔按约定支付了首付款30万美元,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开开心心地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


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丹尼尔贷款有什么用?比尔表示这不是他该关心的,房子已经是丹尼尔了,就是他把房子推了也是他的自由,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带着家人怎么样玩得最尽兴。


丹尼尔这边银行的贷款一到手,就按照自己先前的企划书着手对豪宅的改造之中了,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比尔回来时发现自己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豪宅已经被丹尼尔改成了幼儿园,这才恍然大悟。


一开始比尔因为丹尼尔没有和他说实话而心里有点不爽,但转念一想,自己已上了年纪早就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房子已经卖给他了,派什么用是丹尼尔的自由了。


一想通,他就释然了,他还根据自己在这里生活多年的经历,热心地给丹尼尔提了不少好建议,两人一下子从买卖双方秒变成忘年好友。


买卖双方皆大欢喜

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房子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非常有必要而不再显得多余,丹尼尔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新学期刚开始招生,许多富豪都慕名而来,把子女送到这所全美最强安保让他们最放心的幼儿园来。


丹尼尔不仅利用安保这一块,还利用奥巴马的影响力,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要知道,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为奥巴马感到骄傲的黑人明星。


这些受邀而来的名人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因为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曝光率可是直线上升,所以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丹尼尔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也是费尽心机了,但效果的确很赞。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美元。


更令丹尼尔惊喜的是,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回老家转了一圈,并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丹尼尔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这下幼儿园更加有名了,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向丹尼尔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丹尼尔听了乐得合不拢嘴。


紧接着,很多广告商也闻风而动,开始争先恐后地与丹尼尔联系,原来他们看上了幼儿园外墙这个曝光率极高的广告位,认为花大价钱也是值得。


这是丹尼尔始料未及的,他为此又做了仔细的策划,最后他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刚一宣布这个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非常多,但是丹尼尔也有自己的原则。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他知道,要想幼儿园长久的健康的经营下去,该舍去不能赚的要舍去,眼光要放长远。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然后过上了悠闲的乡村生活。


比尔明白,最大的赢家是幼儿园园长丹尼尔一一奥巴马的新邻居,只不过自己也不错,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这样,一幢房子成就了两个人,当然,奥巴马这个总统功不可没。


机会在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是否能把握机会,那要看一个人的智慧了,再加上不盲目行事,适当变通,创造财富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刘世勋 《独立自主》2013年


: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奥巴马的小故事(奥巴马最有趣的时候)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13057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