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5>正文

皇上被称为什么龙(为什么皇帝可以称龙而老百姓不能?)

2023-05-27 02:40:02 技术常识5 待收藏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皇上被称为什么龙(为什么皇帝可以称龙而老百姓不能?),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90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嗨!大家好,我是龙乡群哥,我们继续来聊聊有关皇帝的那些事儿,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皇帝为什么可以称龙而老百姓不能。


在前几篇文章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了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为什么称天子、称陛下等问题,今天再交流一下为什么皇帝可以称龙而老百姓不能称龙?大家知道,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最敬重的神圣之一。相传,我们的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龙身,因此,我们都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虽然是中国人想象中的一个神圣,它似蛇非蛇、似人非人,但能腾云驾雾,能呼风唤雨,是一个可以长命万年的神仙,是一个地位崇高威严不可亵渎的神灵。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龙”就成了皇帝的代称,皇帝被称为是“真龙天子”。而老百姓谁要敢说自己是龙,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要被杀头的。


明朝皇帝龙袍服饰及龙椅家具环境景观


那么,龙是怎样与皇帝结下了缘的呢?


在上古时期,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王或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而当五行循环、五相终始的理论与瑞符说产生、龙作为瑞符而起到表明某一统治有合法性的作用时,龙就与君主有了直接的联系。上古时期的统治者: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在春秋后形成的文献中都被说成是与龙有关。秦始皇就曾被称为“祖龙”。


龙作为皇帝的代称,最早出现在汉初。汉高祖刘邦首先利用龙来给自己涂上一层神秘色彩。《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父太公,母刘氏。刘氏在大泽坡上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此时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太公去看视,见刘氏身上附有一龙。不久刘氏就怀有身孕,生下刘邦。刘邦高鼻梁、龙须,左股上有七十二黑症,未发迹时常向人赊酒喝,醉倒的时候,其身上有龙盘绕,显然这是为神化刘邦而编造的故事,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意图。


在刘邦始作俑后,历代帝王也深悉了其中的奥秘,都在“龙为君像”上打算盘,神化自己。汉武帝特别相信五行之说与方士之术,对龙为帝瑞笃信不移。在武帝一朝,因龙瑞符而发生的折腾有几十次。河溃认为是神龙动怒,建龙渊宫以敬龙;有人献犀牛,以为是麒麟出现;有人献异马,他将其当作龙马。他相信可以乘龙登天,便派出数千方士去寻找神仙,采制仙药。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王”的受命之符。唐太宗4岁时,有书生称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即不见踪影,于是他改名为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夺得了后周政权,因此更需要神化自己来避免舆论的指责,于是便称他在任宜州王、镇守荆州时,就有黑龙跃上他所乘之船。如此种种,史不绝书。


龙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一些带“龙”字的词汇就成了皇帝的专属词汇。如皇帝即位称为“龙飞”,帝王未即位或在民间时则称“龙潜”,新王朝创立称“龙兴”,皇帝的容貌称“龙颜”,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即乘龙升天。此外还有龙椅、龙印、龙裳、龙辇等。一些帝王热衷于以“龙”为年号,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主不下20位。


帝王对“龙”的把持与垄断,主要体现在对带有龙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东汉时,九卿以下官员已经没有资格穿有龙图案的服装,元代不但不准常人穿用有龙凤图案的服装,市街店铺也不准织造、出售有龙凤图案的布匹,违者除物品没官外,还要把犯禁之人拘捕严惩。但由于龙纹的流行年代久远,统治者一时不能完全禁绝,又采取了变通方法,即将龙分为三六九等,那种双角五爪的龙形象由皇帝专用,其它三爪、四爪的龙纹可以民用。明代模仿前代,禁止民用龙纹,同时对大臣朝服的图案也作了规定。


皇帝衣服上面的龙纹图案


历代皇帝的服装则极尽华丽,滥用龙纹以示帝王的威权。以明清帝王的服饰为例,皇帝的衮服为玄衣黄裳,装饰有12种图案,称十二章。衣(古代上面穿的为衣)自上而下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古代下面穿的为裳)自上而下绣宗彝(虎与雉两种兽的图案)、藻、火、粉米(白色米形花纹)、黼(音fǔ,古代服饰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黻(音fú,古代服饰上绣的青黑相间的花纹)。十二章中以龙纹最为突出,其他不过是点缀。明代又规定皇帝的朝服除了十二章外,还要有十二团龙。帝王的其它衣服也尽为“龙”气,可谓是满身皆是龙。


封建皇帝垄断龙纹的目的是加强专制统治,使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因而,任何对龙的冒犯常常被君主视为对专制皇权的冒犯,都可能招致大祸。韩非子曾说过,龙虽然有时柔顺得可以与它一起嬉戏,但它颈下有逆鳞径尺,碰了逆鳞,龙就会翻脸不认人而杀人。历代帝王神化自己为真龙天子,也就自然地继承了龙的逆鳞,谁触犯了专制皇权,包括对龙表现出不敬的言行,都可能遭到严惩乃至杀身灭族。所以大诗人李白在《猛龙行》中感叹:“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明清以后,中国封建皇权达于鼎盛,极度膨胀,对皇权有意无意的冒犯都是犯龙鳞的行为,由此造成了一系列血案和文字狱。明代画家盛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洪武年间供事内廷,他奉旨为一寺院画影壁。由于这幅画中龙被人骑,结果朱元璋认为是对他的嘲讽,以“不称旨”为罪名下令将盛著处死。清代乾隆二十年(1756年),内阁学士胡中藻主持广西学政,出试题取《易经》中“乾之爻不像龙说”一句,结果被控为诋毁乾隆。因为隆与龙同音,是暗指乾隆不是真龙天子,因而获罪。后又顺蔓摸瓜查出胡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类的句子,于是胡中藻被处死。


清朝皇帝龙袍服饰及监考学士现场环境


由于帝王们对“龙”的恣肆自为激起了人们的反感,于是出现了对“龙”的憎恶和否定,产生了毒龙、孽龙之说。毒龙本指一种害人之龙,因受戒而顿悟,忍诸般苦,以至命绝,最后终于成佛。但人们用这一概念,主要意指害人之心或害人的邪念。所谓孽龙,指的是降灾之龙。相传秦李冰任蜀郡守,蜀多水患,并有孽龙食人。李冰及其子二郎降服孽龙,锁于江上,水患遂息。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梅山七圣即由此而来。


对毒龙、孽龙的指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专制皇权的不满与反抗。除了这种直接的指斥外,人们还在文学作品中对龙嬉笑怒骂。如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都有“哪咤闹海”的章节,作者不但借哪咤之口把龙王称为“老泥鳅”,而且还设计了哪咤将龙太子打死、揭鳞抽筋的情节,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向。


对“真龙天子”的最直接的否定是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焰。


还在龙与帝王结缘不久的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就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的口号。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把清王朝的皇帝称为“蛇妖”,宣称以农民自己的真龙天子来取代封建阶级的真龙天子。他赋诗言志道:“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却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雪鼓舞三千浪,易像飞龙定在天”。


当民主革命凯歌高奏、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作为皇权象征的龙也就走向了末日,变成了一种文化遗迹。


我是龙乡群哥,一个基层草根文化、历史爱好者,平时喜欢读书写文,虽也出版了几本拙作,但都不登大雅之堂,谢谢大家关注支持,多提宝贵意见。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皇上被称为什么龙(为什么皇帝可以称龙而老百姓不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12539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